最近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陽朔一處將巖洞探險和咖啡館結合的“地心探索”項目頻繁“刷屏”。記者在短視頻平臺看到,此項目還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為此,記者也專程前往進行體驗,看看這“洞奇”風貌和休閑咖啡相碰撞,究竟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
特色“洞奇”邂逅休閑咖啡
碰撞出別樣火花
“三月三”假期剛過,五一假期又近在眼前,不少市民、游客紛紛在網上搜索“五一去哪玩”“桂林周邊新打卡地”等熱門話題。
此時,位于桂林陽朔縣的“地心探索”常常在眾多搜索詞條中脫穎而出,在大眾點評、抖音、去哪兒等知名社交平臺上,眾多市民和游客分享攻略,對其贊不絕口,稱其為“陽朔必玩”“不虛此行”。
從大家發布的攻略和視頻中記者發現,這是一個將休閑咖啡與當地山洞風貌巧妙融合的新業態。
體驗該項目時,市民、游客可以戴上安全帽、手持探照燈,鉆進當地一處地下洞穴,開啟一段奇妙的地底穿行之旅。在燈光柔和的巖洞里,還能點上一杯咖啡,以“洞穴”為背景,輕松休閑地拍照打卡,享受愜意時光。
相較于普通咖啡廳和戶外探險單獨類目的游覽項目,“洞穴咖啡”這種新穎的組合產生了獨特的“化學反應”。洞穴獨特的風貌搭配獨特的氛圍燈光,隨手一拍,照片就能在眾多打卡照中脫穎而出,成為朋友圈的“焦點”。這種獨特的體驗讓市民、游客贊不絕口,樂于分享,也使得該項目在朋友圈頻繁“刷屏”。
在硬核戶外與休閑之間尋得完美平衡
記者購買了一張“地心探索”的套餐票,套餐包含一杯自選咖啡、地底巖洞探險項目入場券以及項目內接駁車車費。這也是眾多市民和網友極力推薦的套餐,稱“可以完整領略地心探索咖啡的魅力”。
在游客大廳登記后,可選擇搭乘接駁車直接前往出口,或戴上安全帽、探照燈穿行地下前往出口。為了完整體驗,記者選擇穿行地底,從山腰的一處入口進入神秘復雜的地底溶洞世界。
地底溶洞錯綜復雜,石鐘乳、石筍、石柱等景觀琳瑯滿目。一些狹窄之處,僅能容一人貓腰穿行;部分較難路段,還需手腳并用才能通過。整個穿行過程有安全員引導,且安全帽和探照燈不允許摘下,這讓人倍感安心。記者完成整個過程花了50多分鐘,不但領略了神秘的喀斯特溶洞景色,還體驗到了其中的挑戰與驚險。
穿過狹窄的地下溶洞后,眼前豁然開朗。這里是一處高穹頂的石窟,地面平整,洞壁打上了柔和的氛圍燈光,原本天然的石階被改造成帶有燈帶的座位,讓人瞬間放松下來。
除了通過地下溶洞穿行而來的“硬核”玩家,巖洞大廳里還有不少直接搭乘接駁車到出口的“休閑”玩家,他們更傾向于在巖洞打卡、拍照。“地心探索”的兩種模式很好地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以保護自然風貌為基礎進行開發
來自山東的李女士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溶洞”風景,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用手機不停自拍,她說這樣的景色真的“很夢幻”,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
“這樣的咖啡照片剛發到朋友圈,就有朋友點贊,都說想來桂林體驗。”李女士興奮地說。
另一位來自河北的尹女士是咖啡愛好者,她告訴記者,她去過很多地方的咖啡館,但將“地心探索”和咖啡結合的項目還是頭一回遇到。
“當我從驚險、獵奇的洞穴探險中出來,立即進入到休閑的狀態,這樣的體驗獨一無二。”她說。
“地心探索”經營者李女士告訴記者,公司大約十年前就開始在陽朔進行旅游項目開發,早期主要以攀巖、溶洞探索等戶外項目為主。她表示,這里所用的地下溶洞雖為天然溶洞,但以前曾作為當地村民逃避災荒、戰爭的場所,因此里面保存著一些簡單的階梯、拱門等設施。在取得項目開發權限的過程中,公司始終以保護、保持自然風貌為基礎進行開發。
“桂林洞穴資源是其他地方難以復制的,如何利用好、保護好這一自然優勢資源是項目開發的關鍵。”李女士說,“把洞穴探險和咖啡結合,是我們的一次新的嘗試。自去年上線以來,銷售情況一直很好,兼顧了不同群體體驗‘洞奇’的需求,也是充分利用洞穴資源的新探索。”
據李女士透露,除了“地心探索”項目,她還注意到陽朔有其他將戶外項目和咖啡結合的例子,如懸崖飛拉達咖啡、山頂咖啡等。“桂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我也希望這些優勢的旅游資源能以更多有創意的方式呈現,開發出更多新奇好玩的項目,豐富市民和游客的游覽選擇。”李女士滿懷期待地說。
來源|桂林晚報(記者陸鑫)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