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紀念堂坐落在天安門廣場的南端,是黨和國家的最高紀念堂,毛主席紀念堂中心的水晶棺中安放著毛澤東遺體。
毛主席的一生如同太陽一般指引前人與來者的精神世界,在他作為領袖期間,他領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奠定了新中國的穩定基礎。為了紀念他,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中共中央決議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來紀念他的偉大一生。
然而,對此決議,有人竟然不贊成,這又是為何?
毛主席紀念堂修建的背景
1976年周恩來總理逝世,他在任職期間任勞任怨,即使他在十年特殊時期面對無數艱難險阻,他還是堅持與四人幫作斗爭,繼續完成黨內外工作,不懈努力,費盡心血。周總理的逝世讓全國人民悲痛,首都人民群眾也自發走上街頭悼念周總理。
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團”加速了陰謀活動,意圖篡奪最高領導權。同年10月,中央政治局按照毛主席生前的指示和遵循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會上出現一股“反思潮”愈演愈烈,這也在海外掀起輿論的狂潮,“人本主義”的思潮席卷面臨政治巨變的群眾們。
1976年,文化大革命剛結束,大革命給新中國帶來十年浩劫,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留下了極其慘痛的教訓。10月6日,“四人幫”粉碎,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認識到,只有重新規劃人民思想,開辟國家道路,走改革開放的路線,才是目前最適合現狀的生路。
在這個改革開放和建設發展的新時代,有人曲解“解放思想”時期的錯誤并加以極端夸大,企圖將十年特殊時期的原因和結果全都推到一個人的頭上,整個社會處于悲憤和哀傷中。
當時國際社會也對中國國內動態十分關注,一些與新中國交好的國家的領導人發表意見,對毛澤東思想表示贊同,毛澤東思想領導了黨的路線和斗爭的進步,毛澤東思想不但是中國人民的綱領,更是全世界的珍寶。
時代的分歧與選擇
當時不贊成修建毛主席紀念堂的人主要分成兩方面,一方面是毛主席的擁護者,他們深知毛主席生前的習慣,所以毛主席本人肯定是不愿意為自己修建紀念堂的,他們覺得要尊重毛主席的遺愿。另一方面便是對十年特殊時期持批判態度的人,他們是不贊成修建紀念堂的。
其實,修建毛主席紀念堂的決議與當年毛主席的主張背道而馳,他倡議去世后火化,不保留遺體。毛主席是一位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他認為人之生死不應該看的太重,死后應該火化,不應大費周章砌墓刻碑,不倡導死人與活人搶地。
在倡導火化的倡議書上,毛主席更是第一個簽了字,其他領導人也緊隨其后。所以建立毛主席紀念堂并在其中保留遺體是違背毛主席本意的。
如果在此刻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不僅是對曾經毛主席的遺愿不尊重,更是使得倡議書變成一紙空文。
1976年10月,雖然在葉劍英和華國鋒等黨中央領導人的努力下,四人幫被徹底粉碎了,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在十年特殊時期同反革命集團的斗爭是艱難曲折的,是一直沒有停止的。所以即使粉碎了“四人幫”,人民群眾的思想也并沒有在第一時間進行撥亂反正。
但是話說回來,十年特殊時期中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在某些方面仍然是取得了進展的。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鐵路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的投產,氫彈試驗和人造衛星發射回收的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等等。
在80年代,鄧小平接受了意大利記者法拉奇的采訪,法拉奇的追問尖銳刻薄,甚至到了失禮的地步。她首先提問:“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而鄧小平的回答是:“永遠要保留下去!”
其次,她再次提問:“謠傳毛主席紀念堂要拆建,是否屬實? ”對此鄧小平的回答是:“我不贊成把它改掉,已經有了的把它改變,就不見得妥當。建是不妥當的,如果改變,人們就要議論紛紛。現在世界上都在猜測我們要毀掉紀念堂,我們沒有這個想法。”
由此得出,雖然毛主席紀念堂建成后深得民心,但建立之前存在許多質疑和不贊成。
抉擇的結晶和彌留的珍寶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后,這時,中共中央在處理遺體上面臨巨大難題,一方面,要平衡當時國內人民的悲痛情緒;一方面,要提防江青等人的政治攻擊。多方權衡之下,中共中央決定將毛澤東的遺體永遠保存下來。為了穩定全國局勢,又決定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作為一種政治手段,表達堅定地堅持毛澤東思想,走毛澤東路線,把修建毛主席紀念堂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歷程。
毛主席在世時,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付出了巨大犧牲,立下汗馬功勞,去世后,也應該作為一座牢不可破的大山,在每一位中國人民的心里留下紅色的光輝,指引著新一代的前進之路。建立紀念堂的意義也正在此,首先是確定黨中央對毛澤東思想的擁護,其次是安撫每一個心中有毛主席的群眾。
1977年紀念堂建成,全國各地人民來觀摩紀念,直到今天也是歷史景點。位于毛主席紀念堂二樓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6位領袖紀念室,以彌足珍貴的文物、豐富翔實的文獻和歷史圖片,生動地再現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第一代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建立的豐功偉績。
在毛主席紀念堂內陳列著兩樣物品,一件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使用的話筒;一件是毛澤東同志出席開國大典時穿的中山裝以及佩戴的主席證。
歷經70多年的風雨滄桑,這兩件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偉大歷史時刻的珍貴文物,總是吸引著參觀來賓久久駐足。
當年,毛澤東同志就是穿著這套禮服,胸前佩戴著紅色的主席證,氣宇軒昂地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新中國成立。這套禮服不僅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同時,也教育著后人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歷史的選擇會留下最正確的結果。隨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與時俱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高速發展的歷史進程。回顧往昔,反思過去幾十年的奮斗、犧牲,我們需要順應時代潮流,不忘先輩思想,時刻作出總結和分析。
就如建立毛主席紀念堂一般,在時代潮流中選擇最應該做的決定,撥亂反正,只有思想上認清了才能確保行動的指南正確。認真想通了,才能在黨的帶領下不斷前進,順應新時代新階段的要求,繼往開來,朝下一個百年目標不斷前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