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實現自己“鯨吞中國”的侵略野心,發動了七七事變,開始大規模地侵略我國,我國軍民上下齊心、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雖然蔣介石已經因為西安事變答應成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可其私下里卻從未放棄與日本談判的心思,這對抗日戰爭的進行極為不利,引發了許多國民黨內部抗日志士的不滿。
也就是在這一年,神秘的百變刺客華克之因為在1935年刺殺蔣介石失敗而來到延安,可毛主席卻并沒有把他留下,華克之究竟是何許人也?毛主席又為何不讓他留在延安呢?
華克之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
1902年華克之出生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人,他曾用過幾十個別名,化妝過記者、商人、哲學教授等身份各不相同的人物,出入于香港、廣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周旋于日、美、英和汪偽、國民黨的高層人士之中,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可誰又能知道,華克之在最初的時候,選擇的信仰并不是共產主義,而是三民主義呢?
受父親和老師、同學、朋友等人的影響,華克之在安宜高小讀書時就對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學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江蘇省第一中學讀二年級的時候便以“三民主義信徒”自稱,并且加入了當時還尚在地下的國民黨。保送金陵大學后不久,華克之就成了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的青年部長,還與國民黨諸多上層人物結下了生死莫逆之交。
對于這位出身世家的子弟來說,當時的華克之可謂是前程似錦,可他偏偏對這些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前程嗤之以鼻,一心只為尋求反對帝國主義列強,重新振興中華民族的道路。
就在華克之擔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的青年部長之時,還結識了一些共產黨員,他十分佩服他們堅定的信仰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不久之后,蔣介石叛變革命,指使流氓搗毀了南京國民黨黨部,接著發動了反革命的政變。
蔣介石也曾試圖拉攏作為國民黨左派人物的華克之,但華克之作為三民主義的堅定擁護者與追隨者,見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遺訓,自然是一口回絕了蔣介石。這令蔣介石惱羞成怒,將華克之關押了起來,后來經過國民黨元老的保釋才得以出獄。
出獄之后的華克之,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一條反蔣的道路,參加、組織了一系列的反蔣活動。
1929年,出獄的華克之遷居上海,因他對蔣介石的失望和憤怒,他的周圍迅速便聚攏了幾位曾是國民黨左派或者反對蔣介石的知交,他們經常在一起喝茶聊天,討論救國之策,最終他們得出的結果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他們下定決心要刺殺蔣介石,以此來拯救革命。
當時與華克之住在一起的還有一位共產黨員陳處泰,他經常向華克之等人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他們刺殺蔣介石的“五步計劃”也十分清楚,他作為黨組織與華克之等人的聯系人,為華克之他們帶來了黨組織的意見:無產階級正當不能鼓勵去做暗殺的事,既然革命目標相同,那不如來參加黨的工作。
華克之等人再三表示:這件事無論成功與否,都與我黨無關。
就這樣,華克之等人初步定下了刺殺蔣介石的計劃。
為了刺殺蔣介石,華克之在南京設立了一個掩護機關,這就是晨光通訊社。社長便由華克之本人擔任,他化名胡云卿,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出資資助的華僑富商”。他和諸位同僚就這樣組成了一個有特定奮斗目標、行動綱領和工作紀律的戰斗群體。
在行動之前,他們沒有引起任何懷疑,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華克之在偽裝方面的天賦是多么的驚人。
華克之一行人一方面觀察日趨惡化的國家形勢,一方面也加快了推進刺殺蔣介石的計劃。當他們得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將于1935年11月1日于南京召開后,覺得機會難得,一旦錯過可能就再也沒有這么好的機會,幾人商議后決定在會上動手,由華克之擔任此次行動的總指揮,槍法精湛的孫鳳鳴則擔當起了刺殺的執行人。
到了十一月一日,會議如期舉行,掌握了國民黨內部實權的蔣介石顯得信心十足,此次會議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汪精衛等各派領導人物齊聚南京,雖然會場內部戒備森嚴,可孫鳳鳴還是有驚無險混入了會場。
當時時機緊張,蔣介石卻遲遲不肯現身,眼看機會轉眼即逝,孫鳳鳴當機立斷果斷向汪精衛開槍,他一邊高喊“嚴懲國賊,誅殺漢奸”,一邊向汪精衛連開三槍,汪精衛應聲而倒,會場頓時陷入混亂,汪精衛的護衛開槍還擊,孫鳳鳴頓時倒在血泊中。
事發之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此次汪精衛遇刺與蔣介石有關,只有蔣介石本人有苦說不出。雖然此次沒能成功刺殺蔣介石,可也為其增添了巨大的麻煩。
當得知此次行動的負責人和組織者是華克之后,蔣介石勃然大怒,下令懸賞五萬大洋緝拿華克之。華克之自己雖然處境危險,可他還是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營救戰友。蔣介石手下的特務傾巢而出,就連香港都布下了他們的眼線,可華克之卻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絲毫行蹤,令特務們無從下手。
在案件尚未水落石出之前,國民黨特務為了洗清蔣介石的嫌疑,曾散布出謠言,說汪精衛遇刺系共產黨所為。
在案發一年之后,華克之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親筆寫下《告全國同胞書》,揭露了蔣介石面對日本侵略者不抵抗政策的罪行,同時聲明了刺殺計劃與我黨無關。他將《告全國同胞書》印刷了幾百份,四處散發,并分別將其送給了毛主席與蔣介石。
此后華克之的身家暴漲,懸賞金額一下子翻了倍,變成了十萬大洋,可他卻依然游離在特務們的視線之外,甚至多次都與特務擦身而過,他高超的斗爭意識和偽裝技巧令蔣介石頭疼不已。
得知蔣介石血腥屠殺革命同僚的消息后,華克之痛定思痛,再三思考之下,他決定遵從陳處泰的遺言,接受馬克思主義,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組織,拯救國家。同時他還清醒的認識到,僅僅憑借一腔孤勇的個人英雄主義是無法推翻邪惡制度的,只有投身人民革命的洪流,才有可能真正讓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抗日戰爭爆發后不久,經由廖承志、潘漢年介紹,毛主席親自身批準,華克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活躍在秘密戰線上的戰士。
毛主席并不同意華克之留在延安,如果那樣會被蔣介石夸大其詞,指責我黨包庇政府“要犯”、“破壞統一戰線”等,影響抗日戰爭的整體局勢。
雖然不能留在延安,可毛主席卻交給了華克之另外一項艱巨的任務,那便是回到華南地區,協助我黨人員擴大華南民族革命大同盟,堅持抗戰到底。華克之見毛主席竟能這樣信任自己,由衷地說道:“黨有差遣,克之生死從之,一無選擇,萬死不辭!”同時還提出了七點自我要求,以此作為自己今后工作的行為規范。
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后,華克之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活躍在秘密戰線上,完成了許多事關重大的政治任務。他成功與任庵等人借由周佛海打入了國民黨內部,獲取了許多情報。甚至于蔣介石“特任周佛海為京滬保安副總司令”這樣的絕密情報都被取得,使得中共中央及時公開揭露了蔣、日、汪三方暗中勾結的陰謀,使得蔣介石大為震驚。
此后在解放戰爭期間,他依然從事自己的老本行,在秘密戰線上發光發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5年,華克之又因潘漢年案而蒙冤入獄,在監獄中度過了長達十一年的痛苦生活,被打成反革命的他無法接受,甚至自戳眼睛以證清白。最終平反后以一個報社編輯的平凡身份度過了自己的余生。也許所有的輝煌,到最后總會歸于平淡。
華克之雖然已經故去,可他為民族、為國家而戰斗的精神卻永遠流傳了下來,為我們后人所敬仰。
縱觀華克之的生活經歷,令人眼花繚亂,他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勛,他超人的學識智慧、勇氣、毅力以及變幻莫測的斗爭藝術,無一不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剝開他層層的神秘面紗,在今天我們在他身上所能看到的,只有一顆為信仰和國家而奮斗的赤子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