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彰顯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潛力。然而,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
4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加力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政策措施,錨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著力穩就業穩外貿,著力促消費擴內需,著力優結構提質量,做強國內大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外部經貿環境變數驟然加大,無疑需要國內宏觀政策加快對沖步伐,加大力度實施逆周期調節。此次會議提出“錨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這意味著今年“5.0%左右”的GDP增速目標不會下調。在外部不利因素影響下,國內穩增長政策需要進一步加碼,把提振內需作為首要任務,著力擴大消費。
“面對外部環境擾動,我國宏觀政策還有空間和余力,將根據形勢需要和外部影響動態調整,加強逆周期調節。”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為應對沖擊,年內儲備政策工具箱還包括降準降息、結構性工具擴容、增量財政、類“平準基金”、生育補貼、消費支持、地產收儲等,助力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提振消費和投資。金融部門也將多方施策穩固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國內有效需求,促進金融總量合理增長,并助力經濟逐步向新向好。
王青表示,綜合考慮當前外部經貿環境變化、房地產市場走勢及物價水平,二季度“擇機降準降息”時機已經成熟。這能有效激發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擴投資促消費,提振市場信心,是當前對沖外部波動最有力的手段。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我國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可以通過各項宏觀政策的協同加碼實現穩增長。貨幣政策方面堅持支持性立場,可以適時降準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適時降息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財政政策方面,明明認為,可以通過提高赤字率和增發特別國債的方式提供2萬億元左右增量財政資金,主要用于提振消費,如發放消費券、育兒補貼等,此外還可以用于拉動投資、支持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
王青則預計,接下來財政促消費政策力度會進一步加大。除了加快推進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外,不排除各地加大促消費支持范圍,將更多普通消費品和服務消費納入進來的可能,這會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出口轉內銷”需求。
(來源:證券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