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上海師范大學考研到底怎么樣?” 在這里,學生們自嘲為 “卷王預備役”,但比起盲目 “內卷”,他們更擅長在扎實的積累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上海師范大學的本科教育,從一開始就帶著 “考研友好” 的基因。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能在課程設計中找到“科研啟蒙”的影子。舉個例子,數理學院應用數學專業,實驗室常年向本科生開放,每年有諸多學生參與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率穩居上海市前列。
這種“早科研、重實踐”的培養模式,讓上海師大的學子在考研面試中自帶“加分項”。除此之外,在考研這場“持久戰”中,上海師范大學的“后勤保障”也堪稱貼心和全面。據了解,該校不僅提供零點自習室考研自習室,開設有“考研沖刺工作坊”,并且學校會定期舉辦考研助力講座,邀請學院領導和老師為學生講解考研的政策、流程、復試技巧等,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考研的各項細節。
在種種舉措之下,盡管考研競爭白熱化,但上海師大學子的升學成績單仍然亮眼。
以2025年報考數據為例,小學教育(383人)、會計(451人)、音樂(423人)等專業更是“卷中卷”。但高報考率并未稀釋本校學生考研上岸的成功率——根據校內統計,2024屆本科畢業生整體升學率突破42%,其中教育學院、外國語學院、心理學院的升學率均超過50%。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冷門專業”反而成為“黑馬”。比如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雖然每年僅招2-3人,但近三年考研成功率高達80%,多名學生進入中科院、華東理工大學等頂尖院所。這種“小而精”的培養模式,讓學生既能避開熱門賽道的慘烈競爭,又能依托學校精準的導師資源實現“彎道超車”。
上海師范大學的考研文化,離不開校園里彌漫的“務實學風”。在奉賢校區的圖書館,凌晨1點仍亮著的燈光、走廊里低聲背誦的“政治押題”、甚至食堂餐桌上討論“英語長難句”的片段,構成了獨特的“備考生態”。學霸宿舍集體上岸的故事數不勝數。在這里,你說“我要躺平”都會顯得格格不入。
此外,上海的區位優勢也為學子們提供了“近水樓臺”的機遇。無論是復旦、交大的考研講座,還是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暑期科研營,學生都能快速獲取一線資源。影視傳媒學院的新傳專業學生,更常利用課余時間到SMG、澎湃新聞等媒體實習,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簡歷,也讓他們的考研面試回答更具“行業洞察力”。
上海師范大學的考研故事,并非一味渲染“內卷”的焦慮,而是展現了一種可能性:在“卷”與“不卷”之間,找到自己的節奏。通過扎實的本科教育、精準的院校支持和學生的自主努力,即便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上,也能走出一條從容的“上岸”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