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I CHA
一茶一世界
當歷史的沉香漫過萬里茶道,一片茶葉于光影間舒展千年風華。4月21日至24日周一至周四19:30,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衛視、芒果TV出品,芒果伯璟制作的四集紀錄片《安化黑茶》,在湖南衛視、芒果TV重播。
這部匠心之作融合歷史考證、紀實拍攝和科普敘事三種創制方式,以一片茶葉為脈絡串聯起安化黑茶的歷史、風土、工藝、科學,在湖南衛視首播即排名同時段非劇類節目省級衛視第一,美蘭德認證其美譽度獲滿分100,全網影響力、媒體曝光度、短視頻平臺熱度、網民評議度均為同期排名第一,并在社媒掀起“到安化喫茶去”熱潮。紀錄片此次重播將繼續帶領觀眾展開更深度的茶文化探索。
壹.
三重敘事維度解碼茶葉基因
一片茶葉的故事如何講新講厚?紀錄片《安化黑茶》融合歷史考證、紀實拍攝和科普敘事不同創制方式,顛覆傳統茶文化影像表達。節目在“經世之茶”“山水之茶”“傳承之茶”“致用之茶”四大篇章架構中,完成對中華茶文化的深度解碼。
紀錄片以歷史敘事打破時空界限,通過虛實相生的影像語言,讓明代名臣、清代茶商與當代古籍研究者展開跨時空對話。自唐代茶馬互市興起,黑茶便以其消食解膩的藥理功效,成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飲”。明代《明史》記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一語道破黑茶的戰略價值。從朱元璋嚴控茶馬貿易,到左宗棠以茶務改革平定西北,黑茶何以成為邊疆穩定的“壓艙石”,在歷史考證中得到詳解。
片中紀實鏡頭深入湖南安化冰磧巖地貌,捕捉云霧滋養的風土人情,沿襲上千年的制茶技藝在現代化生產線上煥發新貌。60后茶人劉新安守護傳統工藝的核心,80后茶人周六探索古法與微生物發酵融合,兩代人的產業視野折射出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的交融共生,在山水間書寫著茶產業的守正創新。
紀錄片以科普敘事將微觀世界具象為視覺奇觀。超清鏡頭下,冠突散囊菌在黑茶中綻放,茶多酚轉化過程被拆解為動態圖譜。當觀眾目睹菌群分解粗纖維的奇妙世界,湖湘大地千年“經世致用”思想在茶湯里獲得科學注腳,黑茶敘事從文化符號延展為承載科學基因的生命載體。
這種立體化敘事策略,使茶葉成為解碼中華文明的棱鏡:既是邊疆經略的歷史見證,亦是山水共生的生態載體,更是科技賦能的基因密碼。紀錄片由此完成從物質敘事到文化基因的深度勘探,讓一片茶葉承載的文明厚度在多維視角下豐盈飽滿。
貳.
鮮活茶文化鏈接全球年輕人
《安化黑茶》首輪播出引發的文化共振,在社交媒體上激蕩出層層漣漪。年輕群體不再滿足于“淺啜慢飲”的表層體驗,而是深入探究黑茶內在的科學基因,在社媒討論熱烈。
紀錄片首播期,30多個熱點茶話題不斷發酵閱讀量超1800萬,節目在微博紀錄片影響力榜單多時段排名第一。圍繞節目內容,科普領域博主從微生物世界詳解黑茶藥性,#發酵的過程讓黑茶具有藥性#登微博視頻熱榜、微博熱搜主榜實時上升熱點,視頻單條播放量高達百萬;#安化黑茶還在沿用明朝包裝##紀錄片安化黑茶#均登微博熱搜同城榜。在小紅書、今日頭條,茶文化、紀錄片垂直領域愛好者發帖討論,“被黑茶哲學治愈”“黑茶美學封神”“上趣味茶學生物課”。
隨著紀錄片熱播,到安化“喫茶去”吸引不少網友到安化品嘗第一口春茶,在實地游覽中看到安化茶產業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讓世界看見中國文化從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是流動的、呼吸的、能與全球共鳴的生命體”。來自保加利亞的國際友人溫拉來到安化“喫茶”,她進茶廠學習篩茶,了解黑茶與健康的關系,向海外網友推薦安化黑茶。
不僅如此,紀錄片還以17種字幕語言落地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播出,覆蓋2.7億用戶量;芒果系海外矩陣YouTube、Facebook、Instagram、X、TikTok等社媒賬號重點推薦紀錄片,覆蓋海外2900萬訂閱用戶。東方鮮活茶文化故事由此鏈接全球更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
安化黑茶
四集紀錄片《安化黑茶》將于4月21日至24日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重播。讓我們跟隨這片穿越千年的茶葉,在茶湯里品讀中國,在茶韻中感知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