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東湖路邊發現一只受傷野鴨,請盡快救助!”
“家中有蛇類闖入,急需專業人員處置!”
近年來,云南騰沖市境內野生動物與人類“邂逅”的案例顯著增多。這一現象背后,是當地生態保護監管體系的持續完善,更是騰沖生態環境向優向好的生動注腳。騰沖市騰越街道創新構建“生態保護立體網絡”,通過“三拳聯動”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路徑。
第一拳:厚植生態基底,構建“綠美屏障”
騰越街道以城鄉綠化美化“十百千萬”工程為抓手,首創“綠美+”多元發展模式。據街道黨工委書記楊發恩介紹,年內計劃建成5個綠美社區、30個綠美小區,打造30公里綠美河渠、30條綠美街巷,同步推進700戶綠美庭院及5萬米綠美交通帶建設。“我們正通過系統性生態修復,為野生動植物營造更安全的棲息空間。”
第二拳:普法執法并重,織密“防護網絡”
2月以來,騰越街道林業站站長許成逵帶隊深入花卉苗圃基地,反復宣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等法規;流動宣傳車在林區、村寨循環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執法人員累計發放宣傳折頁1500余份,覆蓋農貿市場、寄遞行業、活動場所、餐館等重點場所。
同步展開的聯合執法行動成效顯著:街道聯合市場監管、水務、公安等多部門開展專項督查10次,出動執法車輛16臺次、人員60余人次,重點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野生動物行為,形成“宣傳-監管-執法”全鏈條治理閉環。
第三拳:創新補償機制,破解“人獸沖突”
2024年7月,騰越街道寸家寨村村民遭遇獼猴“三連襲”,玉米地、西番蓮園接連受損。經現場勘查,保險公司48小時內完成受損農戶理賠。這得益于街道大力宣傳、推行的“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責任保險”機制。
“保險補償既降低群眾損失,更緩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許成逵表示,通過建立“政府100%投保、保險理賠、群眾受益”機制,實現“生態受保護、群眾得實惠”的雙贏局面。
隨著“政府主導+保險托底+群眾參與”機制成熟,騰沖正實現生態治理的良性循環。生物多樣性監測顯示,區域內野生動物活動頻繁,珍稀物種遇見率也提高,而野生動物致害投訴量同比下降10 %。正如正在建設露營基地的村民安建輝所說:“現在鳥獸都是‘生態股東’,保護好它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