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吐槽說自己兒子在家特別“橫”,在家不僅跟自己頂嘴,還對爺爺奶奶呼來喝去,你說他一句,他那有十句等著你,甚至家里養的狗都怕他。
本以為兒子這種性格,去了幼兒園肯定不會受欺負。
可沒想到,前幾天他剛把兒子送去幼兒園,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推了他不說,還搶了他心愛的玩具。
幼兒園老師告訴同事說,他家兒子被推的時候不僅不說話,甚至玩具被搶了還不知道去找自己求助,明顯有些膽小、怕事。
同事一開始還不信,說從小調皮到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任人欺負?
后來陪孩子一起參加親子運動會,她才發現兒子原來真的如幼兒園老師說的一樣“窩里橫、外面慫”。
其實,類似同事兒子這種“窩里橫,外面慫”的孩子,生活中并不少見。
這類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根源大多在父母的家庭教育上。
第一,父母規則不一致
“慈母嚴父”是我國傳承幾千年的家庭教育模式。
意思是指一個家庭里父母教育孩子各有分工,一個扮 “黑臉” 立規矩,一個扮 “白臉” 給安全感。
時至今日,很多父母還在沿用這種“一嚴一慈”的教育模式養育孩子。
我家鄰居就是這樣一對夫妻,爸爸平時工作忙,回到家后就承擔起“黑臉”的角色,嚴格要求兒子的學習和生活。
媽媽是全職太太,日常就主要負責照顧兒子的吃喝拉撒,主打一個感情上的陪伴,對兒子不能說有求必應,但也是給足了安全感。
一開始,鄰居覺得這種分工很合理,兒子既懂得了規矩,又感受到了愛。
然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夫妻倆發現只要爸爸在家,兒子就很守規矩,否則他就變得很隨意甚至放縱,并且對媽媽很依賴,遇到問題也總是找媽媽解決。
為何同樣是 “嚴慈相濟”,有的家庭能教出優秀孩子,有的卻不行?
關鍵在于:成功的 “嚴慈相濟” 需要父母底層教育理念一致。
比如,爸爸批評管教孩子時,媽媽不公開站出來否定爸爸,而是私下里溝通,媽媽安撫孩子時,要認同爸爸的規則底線,避免孩子鉆空子。
不然的話,“黑臉白臉”長期對峙,就會導致孩子對規則認知混亂,在家因規則模糊而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哭鬧可改變規則,因而“窩里橫”;
在外因規則清晰而低估自己的能力,因為哭鬧改變不了規則反而會被懲罰,因而“外面慫”。
寫給家長的應對策略:
其實要解決這個原因引起的“窩里橫”很簡單,那就是父母要統一底層的教育理念。
比如,孩子想看電視,爸爸說可以看30分鐘,媽媽就不能因為心疼孩子而偷偷允許多看半小時,必須和爸爸保持一致。
即使自己不同意爸爸的觀點,也不要當著爸爸的面反駁爸爸,而是等孩子不在場時,再和爸爸溝通協商,達成共識后統一口徑。
第二,過度溺愛與保護
按理說,在幼兒園里,兩個孩子與一個孩子吵架,兩個孩子的那組肯定更不怕事兒,膽子更大一些,畢竟就算雙方打起來,兩個人也能憑著人多力量大,打過對方。
不過,對妹妹家的倆兒子來說并非如此。
妹妹有倆雙胞胎兒子,每次我去她家玩,聽她婆婆抱怨的最多的就是倆小孫子“窩里橫、外面慫”了。
比如,有一次她就說,自己帶倆小孫子去游樂場玩秋千,結果倆兄弟玩了一會,來了一個小姑娘,小女孩有點霸道,不想排隊,想獨占秋千,就讓倆小外甥去一邊玩滑滑梯。
倆小外甥雖然不愿意,但誰也不敢反駁,最后蔫蔫的就去玩滑滑梯了。
奶奶見狀,既對倆小孫子的“慫”勁失望,又心疼倆孩子,最后,只能親自過去跟小姑娘的家長溝通,幫倆孫子爭取回了玩秋千的機會。
聽到這里,相信很多網友也看出來我倆小外甥為啥在外面這么“慫”了,因為他們有一個時時刻刻替心疼他們,看不得他們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苦的奶奶。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的“教養方式理論”指出:過度溺愛或保護孩子,會導致孩子規則模糊,進而阻礙孩子社會技能發展,導致其難以適應外界環境。
妹妹家的倆男孩,之所以面對一個女孩都那么慫,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奶奶對他們的過度關愛和保護。
使得倆孩子沒有機會正視自己的情感,也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社交技能。
在家遇到不順心的事兒,哭一陣鬧一陣,奶奶就給解決了,在外遇到解決不了的事兒,躲到一邊,奶奶也會出來幫忙擺平。
慢慢的倆孩子就習慣了用逃避和依賴應對問題,變得“窩里橫,外面慫”。
寫給家長的應對策略:
對于這類家長養出來的“窩里橫”的孩子,我的建議是盡量克制“替孩子出頭”的本能,在非原則性的沖突中“適度放手”。
比如,當孩子看了半小時電視,想再看半小時與家長爭執時;再比如,當孩子在外玩具被搶,或者與小朋友產生矛盾時,不要急于介入調和,可以先觀察觀察他的反應,如果孩子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理,可以試著鼓勵引導孩子,而不是直接幫助孩子把問題解決掉。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社交技巧,同時,明確的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他堅實的后盾,但有些事情需要自己去嘗試解決。
你家有“窩里橫、外面慫”的孩子嗎?你認為導致孩子這種性格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是什么?
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言論,供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家長參考討論。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