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全國多地馬拉松賽事接連開跑,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2025北京半程馬拉松等比賽吸引了眾多跑者參與,掀起一股春日“賽事熱”。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的加入也為路跑賽事帶來了新的活力和亮點。
4月19日,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亦莊舉行。(圖片由CNSPHOTO提供)
馬拉松迎來春日熱潮
4月1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在通州鳴槍起跑。本次賽事吸引了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名選手參賽,年齡跨度從20歲到79歲。圍繞大運河文化帶,上萬名跑者從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核心景點燃燈塔前出發,途經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漕運碼頭、柳蔭廣場碼頭、甘棠大橋等地,在春日的綠樹花香間領略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自然的美好寧靜,奔向終點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這場賽事貫穿多個重要地標,展現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成果和發展活力。
次日,2025北京半程馬拉松在天安門廣場開賽,在“一城春色半程詩”的主題下,約2萬人向著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景觀大道激情出發。作為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標牌賽事,北京半程馬拉松一直是國內馬拉松賽事中的“經典之作”。據悉,此次比賽的預報名人數高達169879人,創下歷屆賽事新高,京外報名人數占比近57%,京內報名人數占比約43%,賽事的成功舉辦掀起了群眾體育的新熱潮。
不僅北京,全國多地在近兩日也舉辦了多場馬拉松賽事。值得一提的是,4月20日,全國共舉行馬拉松比賽43場,包括上海半程馬拉松、青島馬拉松、保定馬拉松等在內,已成為截至目前中國馬拉松官網數據記錄中馬拉松比賽舉辦最多的一日。據了解,這43場比賽遍布北京、浙江、湖南、廣西等18個省(區、市),規模累計超過41萬人次。賽事不僅吸引了大批跑者熱情參與,借由直播、短視頻等社交媒體平臺,也讓各自城市的形象魅力得以展現在大眾視野。
《2024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舉辦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總賽事規模高達704.86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100萬人次。中國田徑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同比增長約12%至696場。
2025年,馬拉松賽事的熱度還在持續攀升,帶動地方經濟效益大漲,大型賽事如2025無錫馬拉松單場拉動周邊產業效益5.05億元,同比增長78.2%;2025武漢馬拉松的外地跑者拉動消費總效應接近3億元,同比增長超40%。
“人機共跑”刷新亮點
4月19日,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南海子公園南門開賽。據了解,這場賽事是全球首場“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全程21.0975公里,比賽吸引了20支機器人賽隊和眾多人類跑者參與。這20支參賽隊伍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各地,充分展現了國內機器人技術發展的多元化和整體水平。
在比賽現場,人形機器人與人類跑者同場競技,成為賽事的一大亮點,形態各異的人形機器人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馬拉松。在賽事中,“機器人‘累到頭掉’堅強無頭奔跑”“唯一的美女機器人剛跑就罷工”……各式新奇好玩的機器人“顯眼包”引發大眾熱議。
據了解,這場比賽的終點為通明湖信息城,全程設置平地、坡道、轉彎等多類賽道,考驗機器人的長距離耐力。最終,來自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率先沖過終點,奪得機器人組冠軍。
天工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天工Ultra”通過無線領航技術完成跟隨導航和長程路徑規劃,自主實時調整奔跑方向和速度來完成馬拉松賽事的奔跑。“這是一次對技術的摸底,也是一次對于產業化規模應用標準的探索。”天工隊相關負責人說。
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表示,本次大賽秉持“參賽即勝利,完賽即英雄”的理念,畢竟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測試驗證平臺。21公里的長距離測試以及不間斷奔跑,對機器人的多項技術都是巨大挑戰。
業內人士表示,“半馬”實現了挑戰性與可及性的完美平衡,不僅參賽門檻友好,而且側重對參賽選手體能、意志力的綜合考驗。而人形機器人跑“半馬”也是看重這些特質,希望用“半馬”驗證產業發展成果,推動人機協同探索,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記者 王怡菲)
來源:中國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