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名家孫秉嚴先生獨特的治癌經(jīng)驗(下)
11、卵巢乳頭狀腺瘤——溫寒化瘀,驅(qū)毒攻下
田某,女,36歲,住上海新樂路。腹部脹痛數(shù)月,1981年12月22日經(jīng)某保健院手術(shù)治療,術(shù)中見大網(wǎng)膜與子宮體粘連,大網(wǎng)膜上散在大小不等的乳頭狀結(jié)節(jié),乙狀結(jié)腸上有2cm大小之結(jié)節(jié),子宮壁有腫瘤種植灶,雙側(cè)卵巢為巧克力囊腫約6cmx6cm×5cm,無法手術(shù),病理報告為卵巢乳頭狀腺瘤。患者是上海某醫(yī)院醫(yī)生,在本院腹腔插管化療加放療,因反應大而停止。1984年9月19日來診。
查見面色蒼白(血紅蛋白4.7g),身體消瘦。十指大甲印溶合,舌、腮印(+).雙耳殼結(jié)節(jié)(+)。腹脹如鼓,按之堅硬,大便多日未解。證屬寒熱交錯瘀滯毒結(jié),治以溫寒化瘀,驅(qū)毒攻下。湯藥處方:
附子25g,干姜25g,肉桂25g,當歸10g,熟地30g,黃芪30g,黨參15g,麥冬20g,天花粉20g,三棱10g,莪術(shù)10g,鱉甲15g,厚樸10g,阿膠10g(沖),大棗5枚,竹茄10g,代赭石30g,斑蝥3個,滑石15g,大黃15g,元明粉15g。每日1劑,早晚分服。
成藥處方:利肝丸,日1劑(自制);化結(jié)丸,日2次,每次20丸;化堅注射液,日3支(每支2mL),肌注。
服藥至9月28日,癥狀明顯減輕,大便暢快,食欲佳,血紅蛋白5.6g,能下床活動,要求帶1個月的藥回上海。10月23日派人來門診取回2個月的藥,并告知腹部腫塊明顯縮小,體力日漸恢復。
12、腦瘤——祛寒豁痰,破瘀通絡(luò),攻下
叢某,男,46歲,住天津東南角某地。因患腦瘤于1953—1966年間在天津某醫(yī)院腦系科兩次手術(shù)切除,病理檢查為“不嗜色性垂體腺瘤”。左眼視力o,有眼視力o.2。1968年復發(fā)曾放療。病人嘔吐、水腫,臥床不起,每日癲癇發(fā)作7.8次.痛苦不堪。有十二指腸潰瘍病史,1969年12月來診。
查見面色蒼白,周身水腫,精神疲憊,舌苔白厚膩,脈沉細無力。十指全無甲印,舌、腮印(+),胃脘及臍左旁壓痛(+)。證屬寒濕瘀結(jié)滯于經(jīng)絡(luò),治以祛寒豁痰,破瘀通絡(luò)攻下。湯藥處方:
附子15g,肉桂15g,干姜15g,川芎10g,荊芥穗10g,三棱15g,莪術(shù)25g,桃仁15g,紅花15g,蜈蚣3條,全蝎6g,僵蠶6g,蟬蛻10g,白芥子10g,熟地15g,菟絲子15g,大黃15g,元明粉15g。每日l劑,早晚分服。
成藥處方:消瘤丸,日20-30丸;新丹,日1劑;化郁丸,間日1劑。
服藥2周后從大便中排出許多黑色粘凍狀物,頭痛減,嘔吐止,能食流質(zhì)食物,水腫略消。治療7個月后,失明19年的左眼能看見燈光,右眼視力0.8,能看書讀報,1981年追訪無異常。
13、腦瘤——回陽破瘀,驅(qū)毒攻下
周某,女,23歲,天津某工廠工人。前額部、兩側(cè)顳部陣發(fā)性疼痛交替發(fā)作已2年,后來頭痛、頭暈加重,伴有噴射性嘔吐。于1979年1月8日入天津某醫(yī)院檢查,開顱探查見有瘤組織廣泛浸潤,與正常腦組織間無明顯界限。因右側(cè)基底部腫瘤部位較深,瘤體較大而無法切除,只做顳肌減壓術(shù),去除右側(cè)翼骨,病理報告“星形細胞瘤”Ⅱ級。放療后仍頭痛、頭暈、頭脹,時嘔吐,乏力,于1979年4月11日來診。
查體消瘦,面色蒼白,右側(cè)顳頂部高突無頭發(fā)(放療反應)。兩脈沉弦而緊,十指全無甲印,舌、腮印(++),左耳殼結(jié)節(jié)(+),胃脘及臍左側(cè)壓痛(+),胸腹白點(+)。證屬大寒瘀滯毒結(jié),治以回陽破瘀,驅(qū)毒攻下。湯藥處方:
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川芎1Og,白芷1Og,荊芥穗10g,蔓荊子lOg,當歸10g,莪術(shù)109,枳殼10g,蟬蛻10g,僵蠶10g,全蝎10g,蜈蚣5條,烏蛇10g,斑蝥5個,滑石15g,熟地30g,黨參10g,牽牛子30g,大黃15g,元明粉15g(沖)。水煎2次,早晚分服。
成藥處方:消瘤丸,每早20丸;新丹,日1劑。
化療藥口服:5—氟脲嘧啶片,日5片(每片250mg)。
服藥后,大便中排出許多粘液狀物。治療1年至1980年3月29日,頭痛、嘔吐、復視等不適癥狀消失。X線復查,腫瘤消失,去掉之翼骨重新長出,骨質(zhì)堅硬,放療脫發(fā)之處又重新長出頭發(fā)。1986年追訪仍健在。
14、膀胱癌——辛溫化瘀,驅(qū)毒通利
馮某,男,59歲,住天津市。1965年1月出現(xiàn)血尿,逐漸增多,4月病情加劇。入天津某醫(yī)院,膀胱鏡檢查見右側(cè)輸尿管口外上方有珊瑚狀腫物2cm×2cm×2cm,病理檢查為膀胱“乳頭狀癌”,經(jīng)治療未能控制病情,1966年11月26日復查,膀胱三角區(qū)粘膜可疑有廣泛轉(zhuǎn)移浸潤。患者拒絕手術(shù),于1966年12月來診。
查體見面色發(fā)青,舌淡苔白膩,脈沉細而緊。十指全無甲印,舌、腮印(+),雙耳殼結(jié)節(jié)(-),胃及臍左側(cè)壓痛(+),肋腹部小白點56個。證屬寒濕瘀滯毒結(jié),治以辛溫化瘀驅(qū)毒通利。湯藥處方:
附子30g,肉桂30g,炮姜30g,當歸15g,赤芍15g,三棱15g,莪術(shù)15g,桃仁15g,麻黃10g,熟地30g,牛膝15g,斑蝥5個,滑石15g,鹿角霜10g,金錢草15g,牽牛子20g,檳榔30g。水煎2次,早晚分服。
成藥處方:新丹,每日1劑;化毒片,每日5片;附子理中丸,每日1-2劑。
服藥后,從小便小排出許多白色壞死組織,大便中排出粘凍狀物。至1967年6月4日來復診時,一切不適癥狀基本消失。1983年追訪,膀胱癌未復發(fā),仍健在。
15、頸椎癌——溫陽化瘀,驅(qū)毒攻下
李某,女,39歲,天津某工廠工人。1966年5月開始感到頸部疼痛,抬頭和轉(zhuǎn)動受限制,逐漸痛重而臥床,天津某醫(yī)院X線檢查見第六頸椎(右側(cè))椎體破壞,椎弓不連,診為第六頸椎癌,無法手術(shù)治療,于1966年8月17日來診。
查體見消瘦、面色萎黃,重度貧血面容。右側(cè)頸項局部腫硬,壓痛,頭不能轉(zhuǎn)動,右上肢不能抬舉。十指甲印全無,舌、腮印(+),胃脘壓痛(+)。體重45千克。證屬寒瘀毒結(jié),治以溫陽化瘀,驅(qū)毒攻下。湯藥處方:
附子20g,干姜20g,肉桂20g,川烏10g,草烏10g,三棱12g,莪術(shù)12g,當歸15g,桔梗10g,細辛6g,川斷15g,木香15g,枳實15g,陳皮10g,大黃15g,檳榔15g,牽牛子15g,鹿角膠15g,元明粉10g(沖)。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成藥處方:消瘤丸,每日20丸;化郁丸,每日半劑。
服藥10個月后,一切不適癥狀消失,體重增至63.5千克,1968年6月7日恢復工作。廠里同志稱之“活見鬼”,1985年5月迫訪仍健在。
16、腹壁、主動脈瘤——破疽化毒,驅(qū)寒攻下
范某,男,44歲,住天津市河東區(qū)。患腹壁瘤、主動脈瘤,4年來經(jīng)常胃脘脹痛,噯氣吞酸頻作,大便燥結(jié),數(shù)日不下。1967年10月由天津某醫(yī)院確診,建議手術(shù)治療,患者拒絕。同年11月腹痛昏厥不省人事,來醫(yī)院求治時已10余日不進湯水(在家輸液),單位正為其準備后事。經(jīng)用四診結(jié)合印法,證屬寒瘀毒結(jié),予破瘀化毒,驅(qū)寒攻下法治療。
成藥處方:化郁丸,每日1劑;化堅口服液,每日100mL。
湯藥處方: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吳茱萸25g,烏藥15g,小茴香15g,厚樸25g,香附25g,枳殼15g,三棱25g,莪術(shù)25g,牽牛子30g,檳榔60g,大黃60g,黨參15g,熟地25g。灌藥2小時后,下黑色糞便一臉盆,神志遂即清醒,想吃東西。以后又繼續(xù)服藥數(shù)年,無任何不適。
17、食道癌——溫寒化瘀,攻下
王某,男,36歲,住天津市南開區(qū)。1967年9月吃東西噎塞,12月間加重,經(jīng)某醫(yī)院檢查確診為食管瘤(良性),建議手術(shù)未允,1968年4月來我院門診。
檢查:體質(zhì)虛弱,中度貧血,胃臍部壓痛(+),舌苔薄內(nèi),舌齒印(+),腮齒印(+),甲印全無(寒型),脈沉細弦。證屬寒瘀毒結(jié),治以溫寒化瘀攻下。湯藥處方:
附子15g,干姜15g,肉桂15g,黃藥子30g,半支蓮10g,沙苑子10g,川斷10g,遠志10g,柿蒂15g,海藻10g,牡蠣10g,烏賊骨15g,穿山甲10g,生黃芪30g,熟地20g,砂仁6g,枇杷葉10g,雞內(nèi)金10g,肉蓯蓉15g,竹茄10g,代赭石30g,大棗15g。
成藥處方:消瘤丸,日30丸;化結(jié)丸,日1劑。
服藥至1968年6月19日,一切不適癥狀完全消失,1969年1月3日某醫(yī)院檢查“瘤完全消失”,恢復工作,1985年9月信訪健在。
18、食道炎——辛熱破瘀,攻下
翟某,女,44歲,住天津南郊區(qū)。胸痛滿悶,咽堵如有物,進食噎澀數(shù)年。常手足心煩熱,大便燥結(jié),或通而不暢。天津某醫(yī)院檢查診為“食道炎”。
查體見面色蒼白,身體消瘦(39kg),重度貧血面容。舌淡苔白,脈沉細而弦。十指皆無甲印,齒、腮印(+),雙耳殼結(jié)節(jié)(+),胃臍部拒按壓痛。證屬寒瘀積滯,治以辛熱破瘀攻下。湯藥處方:
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高良姜10g,桃仁15g,紅花10g,三棱15g,莪術(shù)15g,厚樸15g,香附15g,陳皮10g,烏藥10g,小茴香15g,熟地30g,黨參10g,牽牛子30g,皂莢6g,大黃30g,元明15g(沖),日1劑,分2次服。
成藥處方:藿香正氣丸,日2丸;附子理中丸,日2丸。
服藥后,大便立通,下黑色糞便很多。治療1年后噎食癥消失,胃臍部壓痛不明顯,甲印長出4個,10多年來一切良好。
19、慢性肝炎——辛熱破瘀,攻下
程某,男,61歲,住天津市和平區(qū),患慢性肝炎20年,經(jīng)常腹脹,食后不消化。平時不敢飲水,飲水后即滑精。失眠,頭暈,乏力,
感冒不斷,身寒、手足涼冷,便秘且有下墜感,已住院治療多次。
查體見面色灰仍晦暗,中度貧血面容,舌質(zhì)淡,苔白厚膩,脈象沉細弦緊。十指全無甲印(大寒),舌、腮均有齒痕,左耳殼有結(jié)節(jié),胃脘及臍旁壓痛,證屬大寒瘀滯,治以辛熱破瘀攻下。
成藥處方:寒證丸(附子理中丸加硫磺6g),1-2丸;附子理中丸,日1-2丸。
湯藥處方:附子30g,肉桂30g,干姜30g,白術(shù)15g,黨參15g,熟地30g,木香10g,砂仁6g,枳殼10g,厚樸10g,陳皮10g,三棱15g,莪術(shù)15g,牽牛子30g,檳榔30g,大黃10g,元明粉10g(沖)。水煎早晚服,日1劑。
服藥后,從大便中排出很多粘凍狀物,自覺身輕力增,20天后面色轉(zhuǎn)紅潤。半年后上述一切寒涼癥狀消失,睡眠飲食均佳人,兩手出現(xiàn)6個甲印,肝功逐漸恢復正常。
20、膽石癥——辛溫破瘀,攻下
丁某,男,63歲。北京某部隊干部。脘腹脹痛納少,時有嘔吐,夜晚疼痛加劇,不能安臥,身倦怠無力。某醫(yī)院診為膽石癥,手術(shù)治療后復發(fā)。1973年1月來診,此為第4次術(shù)后。
查體見面色灰白,中度貧血貌,體質(zhì)消瘦。舌淡紅苔白厚膩,脈沉細弦緊。十指甲印全無,舌、腮印(+),胃脘及臍左側(cè)壓痛(+)。證屬寒郁積滯,治以辛溫破瘀攻下。處方:
附子20g,干姜20g,肉桂20g,蓽撥12g,高良姜10g,半夏10g,陳皮10g,木香10g,厚樸10g,枳殼10g,三棱15g,莪術(shù)15g,人參9g(單煎),熟地20g,牽牛子30g,檳榔30g,大黃15g,元明粉15g。日1劑,早晚分服;
服藥后,大便下粘凍狀及爛肉狀物很多,服至60劑,以上不適癥狀基本消失,身輕有力。服至80劑,兩手甲印長出6個,舌、腮印(+),胃臍壓痛消失。患者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21、高燒——辛散溫通,破瘀攻下
匡某,男,62歲。既往有結(jié)核病史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高燒20多天不遲,最高達40.5℃,在北京某醫(yī)院治療無效。身體消瘦,體重44.5千克,進食少,大便數(shù)日末解,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