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首艦“尼米茲”號(CVN-68)4月18日抵達關島地區,在印度-太平洋方向開始作戰部署。一同抵達關島的還有“尼米茲”號航母戰斗群的“格里德利”號驅逐艦(DDG-101)和“萊娜”號驅逐艦(DDG-123)。
如無意外,這是“尼米茲”號航母的最后一次任務部署,此次任務結束后“尼米茲”號就將退出現役作戰序列,開始拆除設備退役。值得一提的是,“尼米茲”號前往亞太地區,是為了填補“卡爾·文森”號航母離開西太平洋前往中東地區而產生的力量空白。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官網3月24日發布消息證實,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首艦“尼米茲”號(CVN-68)3月23日離開西雅圖布雷默頓,并隨其航母打擊群一起前往西太平洋地區進行“定期部署”。
抵達關島的尼米茲號航母USNI
第11航母戰斗群指揮官馬克西米利安·克拉克少將在新聞稿中說:“尼米茲號航母戰斗群抵達關島凸顯了該島作為西太平洋戰略前哨的重要作用——對投射力量、威懾對手和應對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危機至關重要?!?/p>
除了“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以外,美軍還在關島增加核潛艇兵力。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明尼蘇達”號(SSN-783)在完成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前沿部署后的首次作戰任務后返回關島海軍基地,根據美國海軍的一份新聞稿,“這是“明尼蘇達”號最近轉移母港后的首次作戰任務,展示了核潛艇部隊的作戰準備情況和弗吉尼亞級為印度-太平洋地區帶來的能力。
“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還包括“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柯蒂斯·威爾伯”號、“格里德利”號、“韋恩·E·邁耶”號等,以及第17航空聯隊下轄的9個航空中隊。
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有“卡爾·文森”號航母和“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但目前處于部署狀態的只有在日本附近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則自2024年11月抵達日本后一直停靠在其在日本的橫須賀海軍基地,還沒有開始前進部署。
號從西太平洋抵達中東需要兩到三周時間。這意味著印太地區美國太平洋再次出現“航母真空期”。
“尼米茲”號航母1975年服役,是美軍海上霸權的象征,但在該艦服役50年以后,美軍曾希望讓這艘船延壽。2022年,美軍希望為“尼米茲”號航母進行長達3年的延壽,但最終美國海軍只讓“尼米茲”艦進行了長達13個月的延壽。
在美國海軍前段時間公布的2024財政年度30年的造船計劃中,美軍計劃在2026財年退役“尼米茲”號航空母艦(CVN-68),在2027財年退役“艾森豪威爾”號航母(CVN-69),因為這兩艘航母50年服役期限已至。
不過,在“尼米茲”艦退役以后,正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舾裝的美國海軍福特級航母2號艦“肯尼迪”號(CVN-79)預計將于2025財年服役。但今年4月份的一份國會證詞顯示,“肯尼迪”號航母原定于今年7月交付,但由于用于從甲板下的彈藥升降機以及飛機發射和回收系統存在長期未解決的“關鍵挑戰”,可能無法如期交付。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