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鞏義這座以工業聞名的城市,一家名為“鞏義宴”的本土餐飲品牌,用20余年時間從街邊小館蛻變為城市餐飲標桿,成為當地人口中“宴請必去之地”。
“鞏義宴”的成長并非一帆風順。2019年,鞏義宴團隊學習定位邏輯后,毅然將門店從五家縮減至三家,舍棄了火鍋等非地方菜業態。
“餐飲競爭的本質是精準定位,我們不再盲目擴張,而是聚焦人群需求。”河南鄭州鞏義宴豫餐飲總經理荊叢蝶坦言。
“鞏義味道”的硬核底氣
本土食材的持續深挖
鞏義宴的根,扎在鞏義人的胃里。
鞏義宴團隊堅持“本土化”基因。小相菊花、嵩山松針、鮮花椒……這些本地人熟悉的食材被巧妙融入菜品,例如春季時令的鮮花椒饃,不同于常日中吃的干花椒,鮮花椒的麻味并不突出,而是呈現出鮮花椒的清甜。
眾多地方食材中,小相菊花無疑是鞏義的食材名片。西晉文學家及植物學家嵇含生于今鞏義魯莊鎮(古桑林、毫丘),在發現小相菊花后,對這種甜菊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發現只有在特定地質、水分和區域,才能生長出具備神奇功效和性味的小相原生態野菊花,并將小相菊花列入世界上最早的區系植物志《南方草木狀》中,特注“食茶兩用也”。鞏義宴則圍繞這一特色食材進行探索,通過涼拌的形式最大程度的展現出小相菊花的清甜。
然而,鞏義宴團隊并不滿足于此。“我們與文化的結合還有欠缺。”荊叢蝶提到,未來將深挖杜甫、康百萬、豫商文化等鞏義IP,推出更具故事性的“文化宴”。例如,計劃以康百萬莊園為靈感,研發“豫商家宴”系列,將飲食與地域歷史深度融合。
團隊即護城河
扁平化管理與企業文化滲透
“菜可以被抄襲,但團隊和文化偷不走。”荊叢蝶認為組織力是鞏義宴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鞏義宴團隊有著極強的戰斗力。“我們不做培養,只做選擇——從品德開始。”荊叢蝶介紹,團隊實行“師父帶徒弟”制,倡導“一人多崗”,員工需具備“哪里需要去哪里”的戰斗力。
“我們倡導‘凡事可以不做,做就做到最好’的企業文化,從洗手間清潔到迎賓禮儀,再到吧臺燈光,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細節決定體驗。”荊叢蝶分享到。
“兄弟姊妹過得好,企業才能長久,這是我心中的堅持。”荊叢蝶分享到,從定制員工服飾、發放生日福利卡、保障“有車有房”的承諾,讓團隊歸屬感極強。
“魚和熊掌必須兼得,家庭要好,工作也要好。”荊叢蝶認為,“每一位員工來到鞏義宴,首先要學會如何生活,只有愛自己會生活,才能更好的愛顧客,服務好顧客。”
盡管已是鞏義餐飲界的“天花板”,團隊卻保持著清醒。“坐穩不難,做大需要突破。”荊叢蝶透露,鞏義宴下一步計劃進軍鄭州。
但擴張的前提是“人才儲備”。“有人才,才敢開店。”荊叢蝶強調,團隊正通過抖音運營、職能細分等方式提升組織力,同時將管理經驗系統化,“把隱性經驗變成顯性文字”。
鞏義宴的成功,源于對“本土”二字的敬畏——用本地食材留住胃,用企業文化留住人,用社會責任留住心。讓品牌在“穩”與“進”間找到平衡。
正如企業價值觀所言:“心里裝著多少人,成就多大業。”這座扎根鞏義的餐飲標桿,正以“慢即是快”的節奏,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