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河北滄州吳橋縣的一間破舊土坯房里,一個男嬰的啼哭聲劃破寂靜。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癥,母親龐志芹因先天脊柱裂高位截癱,爺爺奶奶佝僂著背撿廢品維生——這便是龐眾望的“天崩開局”。
母親為他取名“眾望”,寓意“不負眾望”。可命運似乎總在考驗這個家庭:6歲時,龐眾望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4萬元手術費讓這個家雪上加霜。母親搖著輪椅挨家挨戶借錢,5歲的他站在垃圾堆旁暗暗發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當同齡人沉迷手機游戲時,龐眾望的童年只有三件事:做飯、撿廢品、刷題。他用廢品站撿來的臺燈學習,草稿紙反復擦寫到發黑,卻將獎狀貼滿斑駁的土墻。
2017年高考放榜,他以684分裸分+清華“自強計劃”60分加分,總分744分問鼎滄州理科狀元,成為清華校長邱勇親自迎接的寒門學子。
面對蜂擁而至的捐款,他婉拒道:“錢難掙,我想靠自己。”大學四年,他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學業,還帶領127名清華學子下鄉支教,在漏雨的教室里教編程。
選擇清華精密儀器系時,龐眾望說:“老一輩用算盤算出氫彈,我們要用精密儀器守住科技主權。”博士期間,他在洗澡時靈光乍現,破解光網絡高精度定位難題,發表首篇SCI論文,手握3項國家專利。
他的研究直指國家重大需求:通過光纖網絡預警路基坍塌、突破光通信芯片“卡脖子”技術。
面對企業百萬年薪邀約,他堅持留在實驗室:“淋過雨的人,總想為別人撐傘。”他將300萬科研獎金捐出,成立“志芹助學金”,資助23名貧困生圓夢大學。
2020年,母親龐志芹病危。插著胃管的她無法喝水,龐眾望用棉簽蘸水濕潤母親干裂的嘴唇。臨終前,她聽到兒子直博成功的消息,含笑留下最后囑托:“走好自己的路,給國家做貢獻。”
如今,龐眾望在日記本上寫道:“苦難給我的不是傷疤,而是鎧甲。”從青澀少年到科研先鋒,他用行動詮釋: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奔跑。
當“寒門難出貴子”的論調甚囂塵上,龐眾望用7年時間交出硬核答卷:8篇SCI論文、3項國家專利、百萬公益捐贈。他說:“值得驕傲的東西還在未來。”
他的故事,是獻給所有逆境者的宣言:命運或許發給你爛牌,但你可以用知識、堅韌與善意,將它打成王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