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21日電(惠小東)一塊屏幕,能承載多少善意?有人這樣回答:“越來越多的殘障人士有機會去學習一技之長,通過自己的雙手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重拾了人生的幸福。”也有人說:“越來越多的老人在互聯網中收獲陪伴,在人生暮年收獲了新的體驗。”
快手公益出品的公益品牌故事片《從一方屏幕出發》以多個真實故事為線索,勾勒出一幅數字時代的溫暖圖景:鄉村主播、殘障人士等不同群體,正借助一方小小的屏幕,獲得新的成長機會,過上更有尊嚴與希望的生活。
2024年11月起,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攜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新聞網,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組織開展“數愛無疆”數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動,最終遴選出50個具有代表性的數字公益故事,《從一方屏幕出發》入選。
數字公益加速落地,多領域探索構建溫暖社區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數字經濟促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等政策,鼓勵通過數字手段賦能教育、醫療、養老、鄉村振興等社會民生領域。各地積極響應,圍繞鄉村振興、老齡服務、殘障幫扶、非遺保護等民生議題,探索以短視頻、直播、電商等形式促進社會資源下沉,提升公共服務可及性,推動數字公益向更深層次發展。
“短視頻+直播”這一全新業態改變了人們與外界溝通的方式,也不斷拓展傳統公益的邊界,為數字時代的公益生態注入新活力。相關平臺自2018年起持續探索多元社會議題,涵蓋就業幫扶、銀齡關愛、傳統文化傳承、殘障關愛、兒童青少年保護等方向,致力于構建人人參與、互幫互助的溫暖社區,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公益。
多元項目延伸公益觸角,服務更多人群
圍繞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數字能力提升,數字公益平臺持續拓展公益服務邊界,逐步形成覆蓋多群體、多場景的數字助力體系。在“鄉村振興官計劃”中,平臺聯合地方組織,挖掘和扶持有潛力的鄉村創作者,通過內容創作、直播助農等形式,推動本地農特產品上行和鄉村文化傳播;而在“幸福銀齡學堂”項目中,平臺則聚焦老年群體,通過適老化課程和線下培訓,幫助銀齡用戶掌握短視頻拍攝與直播技巧,實現“在家門口”創業。
在文化傳承方面,公益平臺推出“非遺傳習學堂”項目,從困境幫扶、提升發展、非遺傳播、硬件支持四個維度入手,切實助力非遺“技藝傳承”與“創收增收”并行。項目還通過非遺進校園、進社區與版權合作等形式,推動傳統技藝的傳承和活化。
??h泥塑,又叫“泥咕咕”,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曾因銷售渠道單一、市場需求量也小、缺少年輕傳承人面臨困境。“泥巴哥”朱付軍決心重拾起家鄉的非遺“泥咕咕”。
2018年10月,他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首個作品“泥塑拖拉機”,意外走紅,播放量達到千萬。趁著熱度,他持續創作各類泥塑作品,僅僅20多天,竟積累了幾十萬粉絲?!吧钜幌掠辛斯饬?。”朱付軍回憶道。如今,這項傳統藝術在新一代年輕人手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借助短視頻平臺,“泥巴哥”還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更將傳承千年的??h非遺“泥咕咕”手藝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短視頻+直播”讓公益有了更多連接形式和表達方式,幫助多個人群過上更好生活,打開了數字時代社會公益的更大可能。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時代的公益事業,可以持續發揮產品能力、科技能力、內容和資源優勢,從中創造社會價值。(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