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開幕式現場文藝演出。主辦方供圖
“村BA”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王瑞欣
清晨,薄霧還未散盡,激昂的“思州戰鼓”已震徹山谷,苗族銀冠少女與侗族蘆笙手分列球場兩側,隨著鼓點的節奏躍動。近日,大地流彩·2025年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啟動。兩萬余名觀眾擠滿了露天看臺,返鄉務工人員李秀蘭帶著孩子站在后排,舉著手機直播:“這是我們村的驕傲!”
揭幕戰上,雷山縣望豐鄉代表隊與黎平縣尚重鎮代表隊激烈對抗,侗族球員楊光耀以一記三分球點燃全場,觀眾席上的鋁盆敲擊聲與苗語助威聲此起彼伏,仿佛要將整個球場點燃。
“今年的全國‘村BA’有得好看!”看著熱鬧的賽場,臺盤村村委會主任、村籃球協會會長岑江龍笑著說。
據了解,今年的全國“村BA”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4月至6月,進行基層交流賽;第二階段為7月至9月,進行大區賽;第三階段的全國總決賽將于10月份在臺盤村舉行。此外,今年全國“村BA”還設有“潮藝煥彩·村集”“悅動耕新·村趣”“田園牧歌·村游”“賽啟新程·村談”“公益助農·送體育下鄉”五項配套活動,切實發揮體育賦能鄉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
延伸文旅產業鏈條
賽場外的非遺市集上,35歲的苗繡傳承人吳阿妹正將籃球紋樣繡入傳統服飾。“以前繡品賣不出大山,現在‘村BA限定款’被游客搶購一空。”她的攤位單日銷售額破萬元,帶動15名繡娘月均增收3000元。
近年來,臺江堅持“以賽扶產、以賽助旅、以賽興城”,多形式多舉措擴大“村BA”影響力,在球場內外打造農特產品直播帶貨基地,帶動地方農特產品“出山”。聚焦“客源、資源、服務”三要素打造“4A級景區成線、3A級景區成面”全域旅游文體新地標和旅游新名片,全面延伸文旅產業鏈條。
數據印證著這場蛻變:2024年臺盤村因賽事吸引游客超110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700萬元,咖啡館、主題民宿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村民王成龍的咖啡館日營業額達5000元,他笑著說:“以前打工月薪3000元,現在守著球場收入就能翻倍。”
距離球場200米的“村BA文創街”,酸湯魚冰激凌店排起長隊,蠟染籃球服日銷千件,連折耳根都被制成了“MVP能量飲料”。在政府搭建的“非遺直播間”里,“95后”返鄉青年龍小慧用苗漢雙語帶貨:“這款刺繡籃球包,紋樣是‘百鳥朝鳳’,拉鏈頭做成小籃筐,可以裝很多東西。”
在“潮藝煥彩·村集”展區,臺江銀耳羹攤位前排起長隊,凍干銀耳禮盒單日售出2000份。“黎平香禾糯”通過直播間走向全國,主播張麗一邊解說賽事一邊帶貨,單場銷售額突破50萬元,這種“流量—銷量—品牌”的閉環,讓體育成為鄉村經濟的催化劑。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臺江縣緊扣中華優秀文化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積極探索把苗族飛歌、多聲部情歌、反排木鼓舞等非遺文化搬到賽場,將臺江鯉吻香米、生態鱘魚、銀飾制品、果蔬脆等作為獎品,創造性編演“苗迪”、編唱苗語版《一生所愛》《我和我的祖國》,推動“體育賽事+非遺文化”“體育賽事+鄉土文化”“體育賽事+現代文化”多元互嵌融合,為“村BA”賦予文化傳承、鄉愁記憶的價值意義,不斷增強比賽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球場之外,一場變革正在悄然發生。隨著“村BA”叫響全國,村里的年輕人陸陸續續都回來發展了。“跟我一起長大的楊雄,不僅是我們村籃球隊的主力,更是我們村創業的典型,如今他開了一家籃球餐廳,還經營‘村BA’周邊紀念品,生意越做越好。”臺盤村村委會主任岑江龍說。
“球賽火了,不僅臺盤村的年輕人回來了,我們臺盤鄉的經濟也活起來了。返鄉就業、創業的人多了,農產品銷售額漲了,村民對衛生和環境更重視了,還積極為未來規劃建言獻策。”臺盤鄉黨委副書記張任泉說,“村BA”這一美麗的鄉愁,把臺盤村帶進了鄉村振興新賽道。
這種參與式治理也在重塑著鄉村秩序。過去因瑣事爭吵的村民,如今組成“籃球調解隊”,用賽事規則化解矛盾;牌桌閑談被練球、排演替代,鄉風愈發文明。“當村民從旁觀者變成建設者,鄉村振興就有了靈魂。”張任泉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