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為什么叫“榮縣”?
原來是以三千年前一人為“榮”
李國權 文銘權
榮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屬自貢市管轄,東鄰自貢市貢井區、內江市威遠縣,南連宜賓市敘州區,西接樂山市犍為縣、井研縣,北靠眉山市仁壽縣、內江市威遠縣。轄區面積1606.43平方公里。交通極為便捷,樂自高速、內威榮高速、成宜高速橫貫全境。
榮縣行政區劃圖
榮山旭水,人杰地靈,古往今來,千年古縣榮縣哺育了無數杰出人物,涌現出一大批仁人志士。據榮縣縣志記載,榮縣古代先后有進士近200人。他們有的叱咤風云砥柱中流;有的英勇就義氣貫長虹;有的忠言直諫為民請命;有的為官清正兩袖清風;有的才華橫溢名揚四海,為千年古縣譜寫了一曲曲華美的樂章。
趙熙像
宋時“義門王氏”王夢易三代人反對過重鹽稅,不怕罷官、為民請命。南宋大詩人陸游在榮縣為官時,寫下贊譽榮縣“千里郁為詩書鄉”等詩詞近30首。明代被譽為“得圣之清”的刑部侍郎胡子昭靖難不屈,舍生取義。清代翰林趙熙,更是聞名全國的詩人、書法家和畫家。有四川保路運動領導者龍鳴劍和王天杰,與吳玉章共同領導榮縣獨立實先天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為國家和民族解放犧牲的先后有500余人。有參加北伐、廣州起義,梁山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被譽為“農王”的曾萊;榮縣“八一三”武裝起義主要指揮者之一,宜賓“五人冢”烈士黃大舜;鼎新游擊隊副隊長,李子橋暴動的領導人,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的女英雄張二娘;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自貢鹽場工運領袖楊玉忠;南京雨花臺二十五烈士之一的傅開陽。
現代文化領域有“森林詩人”傅仇,著名書法家、詩人柳倩,著名蝴蝶畫家“榮州二蝶”詹聯科與萬鐘,獲“中國當代小小說風云人物·星座獎”的全國著名作家曹德權,全國農民漫畫家程龍香等。
尤其是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一輩子做好事”,一生高風亮節,堪為世代楷模。
吳玉章像
榮縣山川秀麗,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明清時期,縣內名勝被概括為“榮中十二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旅游業逐步興起和發展,多次舉辦“大佛文化旅游節”,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2013年榮縣成功創建為省級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全縣自然人文景觀主要有國家AAAA級景區2個(榮縣大佛文化旅游景區,榮縣玉章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國家AAA級景區2個(一洞橋茶文化旅游景區,石筍溝旅游景區)。省級自然風景區2個(桫欏谷,高石梯森林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榮縣大佛石窟、吳玉章故居、榮縣鎮南塔、榮縣軍政府舊址等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中國傳統村落1個(東興鎮呂仙村)。
榮縣縣城
那么問題來了,榮縣為什么要叫榮縣呢?這事還得從3000年前的西周說起。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周武王姬發率軍消滅商朝,建立起西周王朝。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及文母名列佐武王十大功臣,“榮公”為十臣之一。
牧野之戰
周武王得天下后,為了鞏固全國政權,對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呂尚封于齊、公旦封于魯、召公奭封于燕。據說,周初約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余個。
相傳榮公封于榮地,但是未有當時榮公分封的記載,唯有其封地人們代代相傳。榮縣之“榮”名來源應追溯于此。
周初分封諸侯示意圖
榮公其人,先秦典籍有載?!渡袝で厥摹吩? “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云: “亂臣十人,同心同德?!?《論語·泰伯》云: “武王曰: ‘予有亂臣十人?!?” 所謂“亂臣十人”,據東漢經學家馬融解釋: “亂,治也。治官者十人,謂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其一人謂文母?!?榮公名列其中,榮公之“榮” 同榮縣之“榮”。
到明嘉靖時,《四川總志》以榮縣為榮公封地,其卷十三“流寓” 稱: “周榮公,即周武王亂臣十人之一,古者因土賜姓,因功賜氏,故因其佐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從國從爵而稱為榮公焉。夷公,亦榮人,事周厲王。”明代《蜀中廣記》也有記載,云:“榮縣,周十亂榮公之采地,其后夷公之墓在焉”。
清乾隆《榮縣志》云:“后周榮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在十臣列…公名不載經傳,相傳公盛德留周,此其封國。厲王時其裔榮夷公,入為卿士”。嘉慶《榮縣志》:“榮夷公墓,縣南十里”,說明到清代嘉慶年間榮夷公之墓尚在。
榮公封于榮地后,榮地名山名川以“榮”為名者漸多。《山海經·大荒南經》云:“有榮山,榮水出焉?!惫琶袠s德山、榮黎山、榮隱山、榮陵山、榮門山、榮川等。到隋唐間,有“四榮”“三榮”之說,《輿地紀勝》云:“榮州,和義郡、四榮、三榮、榮南、中巴”,“四榮”為榮德、榮黎、榮陵、榮隱。
榮德山
《讀史方輿紀要》載:“榮德山縣東北四十一里。唐因以名州。《志》云:山在群山中,峭拔突起,高五百余丈。有小徑至山頂,以木為梯,上有石室二十四,相傳皆仙真幽棲之所。一名老君山。又有榮隱山,在縣北三十里,亦幽勝。一名石筠山。又榮黎山,在縣東十五里,上有龍池,縣有三榮之名以此。”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分資州設榮州(因界內榮德山而名)。改公井鎮為縣,榮州治所設在公井,轄公井、大牢、威遠3個縣。貞觀六年(632年),榮州治所從公井遷到大牢,割嘉州的資官劃入榮州。此時榮州轄8縣,即公井、大牢、旭川、資官、威遠、婆日、至如、隆越。
唐代榮州示意圖
唐永徽二年(651年),榮州治所從大牢遷到旭川,今縣城始為州、縣治所共署地。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榮州為和義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和義郡復為榮州。
北宋,沿襲唐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因旭字與神宗名同,避諱,以境內有榮德山,改旭川縣為榮德縣。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公井縣并入榮德縣,榮州轄榮德、威遠、資官、應靈4縣。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升榮州為紹熙府,治所設榮德縣。端平三年(1236年)擇地僑置,寶祐六年(1258年)后,廢紹熙府。元代先后設紹熙宣撫司和紹熙路。
唐代以來,唐朝設州和郡、南宋設府、元代設路,長期為州、郡、府、路與縣共署之地,為川南的政治中心,《蜀中廣記》云:“榮雖山谷間,實為郡國一都會”。據考證,期間至少封(或追封)有14位榮王、封(或追封)有4位和義郡王。
榮王榜拓片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號夏,仍置榮州。夏開熙五年(1371年),夏國被朱元璋明軍所滅,廢榮州。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復置榮州。洪武九年(1376年),降榮州為榮縣,延續至今。
“榮”名古矣,榮公封國距今已三千余載,唐代設州以“榮”為名也達1400年。誠乃名符其實的千年古縣。
榮縣大佛
來源:榮縣方志
作者:李國權 文銘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