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估計是內娛第一個拿了“天庭編制”的女明星了...
就在4月20日,湄洲媽祖廟前,一個身影意外搶占了所有鏡頭——那就是46歲的劉濤。
當她雙手托起壽桃緩步走向媽祖金身時,現場數千人的歡呼聲瞬間引爆全場。
要說劉濤也不是第一個為媽祖獻壽桃的明星了,可是為啥只有她能成為福建人民心中的“媽祖”形象。
那就不得不提一提,當年“三擲圣杯”的事了。
除此之外,劉濤還獲得了新身份。
從“熒幕媽祖”到“現實代言人”
時間倒回2011年,當劉濤在湄洲島拍攝影視劇《媽祖》時,大概沒人想到這場合作會成為她人生的分水嶺。
這部劇最終創下了5.137%的收視成績,這成績真是堪稱為神話,直至現在,它依然穩坐央媽八套鎮臺之作的寶座。
戲演的好可能是演員的專業能力強,但是真正讓觀眾記住的,并不是劇情的跌宕,而是劉濤為角色付出的“笨功夫”。
開拍前,她專程赴湄洲島媽祖廟擲圣杯問卜,得到“神明許可”后才敢接戲。
在拍攝的過程中,甚至還有傳言稱,導演喊停后,她仍虔誠跪立,不愿起身。
這個細節也讓網友們稱作是“持證上崗”,也就是這樣的緣分讓劉濤和媽祖的緣分從戲內延伸到戲外。
今年恰逢媽祖誕辰1065周年,劉濤的“二度獻壽”被也同樣被賦予了特殊意義。
19日晚,她提前兩天抵島,在湄洲女向導帶領下參與“守夜慶誕”儀式。
當鏡頭掃過供桌時,眼尖的網友發現:她帶來的壽桃并非普通祭品,而是莆田非遺技藝制作的“紅團”,寓意“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更絕的是20日當天的“變裝秀”——上午獻壽時的素雅白裙,下午被授予“媽祖文化大使”時,竟換成綴滿鳳凰刺繡的明制馬面裙。
有文化學者點評:“這套造型暗藏玄機,白裙象征媽祖的純潔,金紋代表護佑眾生的權柄,簡直是移動的媽祖文化教科書。”
而在那兩天,劉濤的妝造那叫一個驚艷!
能演‘神’的人,心中自有光明
當劉濤剛剛踏入福建湄洲島的時候,她沒有躲在VIP區,而是跟著湄洲女學習梳“帆船頭”非遺發髻——頭發盤成船型,紅頭繩寓意“纜繩”,寓意“乘風破浪”。
鏡頭里,她身穿一身手工刺繡的月白旗袍,領口與袖口都用銀線繡著浪花紋樣,外搭的薄紗披風也隨著風在空中輕揚,走起路來就跟踩著浪來的海中仙子一樣。
有網友翻出十年前她飾演媽祖時的劇照對比:“這氣質簡直是從《媽祖》里走出來的真神女!”
更絕的是她全程零妝感的古典妝容:黛青色眼影暈染出遠山含黛,口紅淺淺地在印在嘴唇上,連頭上的碎發都用玉簪子仔細地盤起來。
有網友戲稱:“這哪里是明星造型?分明是《山海經》里走失的鮫人公主!”
但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劉濤對細節的極致把控。
獻壽桃時,她特意將旗袍下擺掖進腰間,行三鞠躬禮時脊背挺直地就像一棵松樹,這樣不僅保留了古禮的莊重,又規避了傳統祭祀服飾顯得臃腫的短板。
有現場攝影師感嘆:“她站姿的穩定性堪比儀仗隊,鏡頭掃過時連影子都是筆直的!”
難怪福建本地人感慨:“福建人看劉濤獻壽,就像看媽祖顯靈——虔誠得讓人不敢眨眼。”
如果說劉濤的造型引發的是文化討論,那么她的排場則讓吃瓜群眾驚掉了下巴。
安保排場驚動全網
媽祖誕辰慶典的陣仗,遠遠超過咱們普通人的想象。
凌晨四點,湄洲島碼頭已擠滿從東南亞、臺灣地區趕來的信眾。
他們抬著鑲金神轎,敲著牛皮大鼓,將分靈自各地宮廟的媽祖像迎回祖廟。
空氣中彌漫著檀香與海腥味,八佾舞生的赤羅長袍在晨光中翻飛,7條25米長的彩綢從四面八方涌向祭壇,象征“海上絲綢之路”的交融。
而在活動當天,劉濤所享受到的待遇也真是無人能及的。
從機場到媽祖廟的3公里路上,頭戴白盔、肩佩兩杠三星的一級警督全程為她開道。
有網友扒出,這種級別的安保通常只用于國家級外賓,而劉濤的專車竟是最高待遇的禮賓車。
更夸張的是觀禮席的座次安排,左側區域清一色的領導,右側則是東南亞各國媽祖宮廟代表,中間紅毯直通主祭臺的畫面。
更離譜的是,劉濤周圍基本上都是掛黃巾資產過億遍布全球的大佬,而在當天,他們不顧自己的身份,都爭先恐后地要給劉濤拍照片。
除此之外,劉濤還官宣了新的身份,擔任了媽祖文化全球推廣大使和莆田文旅推薦官。
可想而知劉濤在福建的地位有多么權威了,她在湄洲島期間,最震撼的莫過于當地人對劉濤的態度。
賣媽祖平安符的阿婆做夢都想見到她,想著如果見到劉濤就要送上一串親手串的貝殼風鈴;當地漁民出海時,都互相討論“劉濤這姑娘有媽祖庇佑”;就連執勤的武警戰士都偷偷透露:“我們領導說,劉濤的安全比省里兩會還重要。”
難怪有網友調侃:“這輩子只要劉濤不犯法,我們抬她巡游福建!”
除此之外,劉濤的湄洲島之行,也堪稱是傳統文化現代傳播的標桿案例。
她工作室發布的“紅批風變裝””短,24小時內突破3000萬播放量,彈幕里“這才是國潮天花板”刷屏。
更絕的是她與00后網友的互動——面對“娘娘打榜嗎”的調侃,她笑著回應:“我更希望你們多來湄洲島,這里的風景比我的戲好看多了。”
擁有這樣的格局也讓很多年輕人第一次覺得“非遺不是博物館里的老古董”。
結語:
當劉濤身著白衣走向媽祖金身的那一刻,她完成的不僅是個人形象的升華,更是一次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的完美共振。
在這個短霸屏的時代,她用一場教科書級的文化實踐證明:真正的頂流從不需要刻意造梗,當一個人活成了文化符號本身,連呼吸都能掀起文明的漣漪。
信息來源:2025-04-20 16:54·封面新聞
2025-04-20 11:45·極目新聞
2025-04-20 14:08·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