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崇德向善,成風化人。20年前,中華樓村的李學生的事跡得到總書記的批示肯定,商丘好人的壯舉感動中國。回溯歷史深處,好人的基因傳承千年。展望時代浪潮,好人氛圍更加濃厚。今天,如何讓“商丘好人”更好“德潤人心”?“商丘好人”文化建設何以邁上新臺階?怎樣把“商丘好人”的精神轉化為推動商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請聽上海交通大學、商丘師院的專家學者與“商丘好人”、道德模范代表座談交流的心聲。
善良的“根脈”與“魂脈”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長聘教授 韓振江
20年來商丘不斷涌現“好人好事”,這是一種非常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商丘對好人善事的尊崇,對中華美德的賡續和宣傳,為我們探討“好人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樣本。從哲學角度看,“好人文化”不僅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范疇,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互融合的生動體現,是對“兩個結合”的文化實踐。
“兩個結合”:“根脈”與“魂脈”
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社會主義倫理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的“魂脈”。馬克思在早年就立志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從《共產黨宣言》到《資本論》無不以人為根本出發點,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馬克思主義把人類解放視為對人的本質的全面實現。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理念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倫理道德奠定了基礎。從毛澤東號召的“為人民服務”和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人民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指導中國社會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源頭活水”,是“根脈”。在民間,我們把好人好事稱為“善事”,把好人稱為“善人”“善良的人”“有良心的人”,這種善良、良心、良知等概念都源自中國傳統哲學和傳統文化。善良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接續不斷的文化密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賡續不絕、日用不覺的文化基因。“與人為善”的德育德政,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倫理哲學底蘊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理想信念和靈魂支柱的融合。
“根脈論”:中華善良文化的三重主體性
從中華文化的角度看,人是善良的,因為人是生命的存在物。中國儒家文化認為,人有此心,心有此理,此心有良知,良知良能是人生而有之。從宇宙、個人和社會三個本體論層面分析:
天地大德:宇宙生命論。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即天地的本性是孕育襄助生命,宇宙、人、萬物皆是生命體,人是宇宙生命的自覺者。這種觀念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強調了生命的珍貴和尊重。
個人品德:人即仁者愛人。儒家哲學從人的內在自然情感出發,培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哲學和倫理關系。遵循這些關系,人才能成為仁愛之人。
家庭社會道德:“愛有差等”和“泛愛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如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等,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美德不僅適用于家庭,也延伸到社會,體現了從家庭到社會的道德修為的逐步上升。
“魂脈論”:善良文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
人論:人是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馬克思認為人是自由自覺的生命,人的自由在于超越必然王國,改造自然,人的目的是實現自身的發展。人的本質力量通過勞動得以對象化,這一理論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共產主義社會:人的全面解放。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造成了人的苦難,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在共產主義社會,人將實現全面解放,擺脫異化勞動的束縛。
共產黨人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演講,全面系統地闡發了“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黨的力量源泉,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實踐中的核心價值。
商丘的“好人文化”正是“兩個結合”的生動實踐,好人好事不僅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通過善待好人、禮遇好人,商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不僅為社會道德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真誠擇善 責任擔當
“商丘好人”,原商丘師范學院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商丘市國學文化促進會會長 李可亭
一段時間以來,我被一個個“商丘好人”的事跡感動著。“商丘好人”已不再是李學生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種現象、一種文化。“商丘好人”以道德光芒照亮了人們的生活,以責任擔當肩負著時代的使命,以真誠善行感動著社會的人,唱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曲曲贊歌。
商丘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他們的事跡激勵著“商丘好人”崇德向善、大愛無疆。燧人造火,開啟人類文明歷史的新紀元;閼伯司火,安排農時農事,保障人們的生活;蒼頡造字,為華夏文明的傳承提供了工具和載體;商湯“網開三面”,以仁愛之心對待禽獸,贏得40多個周邊小國的歸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個忠孝兩全的女將軍激勵了多少后人!張巡帶領軍民死守睢陽,反對分裂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肅然起敬;從應天書院走出的范仲淹,發出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感嘆,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思想,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清朝商丘人宋犖,為官清廉,勤民務實,被康熙皇帝贊譽為“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商丘歷史上的這些名人和他們的事跡,為“商丘好人”的出現,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
多年來,商丘市委、市政府重視對商丘歷史文化的挖掘,申報獲批木蘭文化之鄉、火文化之鄉、微子文化之鄉等地域品牌,舉辦張巡、許遠忠烈文化論壇和范仲淹與商丘學術研討會,打造“殷商之源在商丘”城市名片,團結向上,同心同德,蔚然成風。
近幾年來,商丘市委、市政府重視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重視開展“道德講堂”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在農村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在城市和鄉村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商丘市委、市政府著力開展“商丘好人”幫扶活動,開展“商丘好人”文化建設。以培育發現、示范帶動、幫扶回報“三項機制”為總抓手,著力打造以“平民英雄”為精神標桿的“商丘好人”品牌,壯大“商丘好人”群體,形成規模效應。
真誠與擇善,是掛在心底里的一輪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個人精神的天空。責任與擔當,是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懷里揣著的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埋在商丘厚重的文化沃土里,在商丘向上向善的春天里發芽、開花,在金黃的秋色里收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好人”、商丘市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河南省路橋建設集團工會副主席 黃偉
2005年2月,李學生在溫州為救兩名兒童,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從此,義務、公益兩個詞在我的心中開始生根、發芽。
2008年,我發起成立商丘市水上義務救援隊,舉起了義務救援的大旗。17年來,我帶領水上義務救援隊參加救援608次,挽救77人生命,打撈出溺水者遺體429具;我們3600多次走進學校宣傳水上安全知識,使商丘中小學生溺亡事故大幅度減少。救援隊連續13年榮獲交通運輸部“全國社會搜救力量突出貢獻獎”,2012年被中宣部指定為“全國學雷鋒先進典型”,2020年被應急管理部表彰為“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2023年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2014年9月,我為武漢一位白血病女孩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當年就發起成立了商丘市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服務隊。2016年3月,女孩病情復發,我再次捐獻淋巴細胞。這些年,我帶領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服務隊,引領5000多人加入捐獻者隊伍。
20年來,我從一個人的善行義舉到一群人的身先士卒,再到一個又一個公益團體的向上向善,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好人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好人”、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會長 李東亮
鄉村振興,承載時代使命,寄托人民期盼。“商丘好人”以崇德向善之姿,投身這場偉大變革,讓善與愛的種子在鄉村大地生根發芽。
在商丘,以李學生為代表的2萬多名各級各類好人、道德模范,如繁星照亮鄉村發展之路。他們的善舉覆蓋教育、文化、養老等領域,成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國好人”沈彬,心系家鄉教育,連續6年在英雄李學生母校中華樓小學設立獎學金,激勵學子奮進;“中國好人”陳斌、“河南好人”李強關心家鄉出行,捐資修路;“河南好人”張久超大愛無疆,資助王澤林孤兒院;“商丘好人”張懷明數十年如一日出資為村民唱大戲,搭建鄉村戲曲舞臺;“商丘好人”盧顯鋒捐資助力眾人志愿服務隊,舉辦239場鄉村餃子宴……這支龐大且充滿愛心的好人隊伍,為鄉村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關鍵。這些年,“商丘好人”宣講團活躍于縣、鄉、村,開展“四講”活動。講好人故事,激發群眾正能量,引導大家向榜樣看齊;講政策法規,讓群眾了解鄉村振興戰略與惠民政策,提升依法辦事能力;講文明新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講移風易俗,讓文明之風吹遍鄉村。
李學生精神的時代價值
“河南好人”、商丘日報總編室副主任 李巖
作為一名長期專注“好人”題材報道的記者,我有幸親歷并記錄了“商丘好人”道德品牌從萌芽到蓬勃發展的過程。
2005年2月20日,浙江溫州金溫鐵路黃龍段,面對飛馳而來的列車和鐵軌上驚慌失措的兩名兒童,商丘籍農民工李學生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沖向危險,自己卻被無情的列車吞噬,生命永遠定格在37歲。
李學生精神的時代價值,首先體現在對人性至善的生動詮釋。在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他的壯舉猶如一記重錘,擊碎了人們對冷漠與自私的習以為常,重新喚醒了深藏在心底的善良與勇氣。他用生命告訴我們:善良不是稀缺品,而是根植于人性深處的本能;正義無須驚天動地,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就是最好的詮釋。
20年來,商丘大地千余名“平民英雄”接續涌現,將李學生精神化作時代洪流。商丘市水上義務救援隊17年風雨無阻開展救援,累計挽救近百條生命;“好人愛心早餐”3000多天如一日,溫暖城市角落;傷殘退伍軍人李東亮成立多支好人團隊,讓平凡人有了奉獻社會的舞臺……這些日常化、常態化的善舉,形成獨具特色的“漣漪效應”,讓向上向善的精神火炬在豫東大地上熊熊燃燒。
今天,當我們回望李學生的事跡,不僅僅是緬懷一位英雄,更是在尋找一種精神力量,一種能夠凝聚人心、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這種力量,正在“商丘好人”身上延續,正在無數普通人的善行義舉中傳承。
讓“好人文化”點亮時代之光
“中國好人”,民權縣幫扶好人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 唐志發
我出生于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是親戚、鄉鄰的接濟讓我感受到人間溫暖,是父母“知恩圖報”的教誨讓我埋下善念的種子。
創業路上,我始終銘記初心,將感恩化為行動。2016年春節,我帶著價值15萬元的慰問品回到家鄉,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溫暖;2018年,我出資6萬元表彰“好媳婦”“好婆婆”,弘揚孝老愛親的鄉風;2018年起,我擔任民權縣“新時代好少年”愛心大使,累計資助89名孩子,為16名困難學生提供長期幫扶。孩子們的一聲聲“唐爸爸”,讓我明白:善良的種子一旦生根,便能長成參天大樹。
為了讓善行輻射更廣,我發起成立民權縣幫扶好人協會。3年來,我們幫助群眾銷售滯銷蔬菜瓜果7.6萬斤,挽回經濟損失6萬余元;開展濕地保護宣傳40余場。
為傳遞“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價值導向,我們對接46家愛心企業,推出“好人禮遇”行動:65歲以上道德模范每天獲贈一枚雞蛋,好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免費理發、就餐住宿打折,景區對好人開放綠色通道……
為了讓更多好人故事被看見,我們組建“好人事跡宣講團”,開展宣講86場;自編舞臺劇《好人就在身邊》巡演20余場;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民生廣場等地打造“好人事跡長廊”……
如今,全縣多個鄉(鎮、辦事處)競相成立好人分會、打造好人文化陣地,龍塘鎮建起“好人一條街”,孫六鎮爭創“好人鎮”,綠洲街道建設“好人社區”,“好人文化”已成為民權的精神地標。
用堅守傳遞溫度
“河南好人”、商丘市義工聯合會會長 楊海振
參與公益活動20年,我始終堅信:公益不是一時熱情,而是細水長流地堅持。2017年我擔任市義工聯會長以來,組織開展了助老、助殘、助學等公益活動,特別是在 “商丘好人愛心早餐”項目中傾注了大量心血。
該項目自2016年啟動,每天清晨為環衛工人、孤寡老人、困難家庭提供免費早餐,累計送出早餐52萬余份。許多環衛工人凌晨4點就開始工作,我們也堅持每天5點備餐,用一碗熱粥、一碟小菜傳遞城市溫度。
在愛心早餐項目的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好人精神需要躬身踐行。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都堅持和義工們一起備餐服務。
善行需要社會共建,我們與安踏鞋業、商丘工學院、建行商丘分行等20多家愛心單位、企業成了文明實踐共建單位。9年來,該項目募集善款超180萬元。
文明需要代際傳承,通過“帶著孩子做義工”活動,800多個家庭的孩子從參與者變成了“公益小講師”。
未來,商丘市義工聯將持續優化愛心早餐服務,想方設法保障愛心早餐所需資金;充分發揮義工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優勢,通過他們宣講好人精神、傳播好人故事,讓更多市民從“感動”到“行動”;完善“好人禮遇”政策,探索義工服務積分兌換機制。
用心用情認真做事
“河南好人”、商丘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負責人 王文成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面對群眾反饋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始終堅持“接訴即辦、接訴必辦”的原則,全力以赴予以解決。
作為商丘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負責人,我深知我們的工作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商丘市的形象與聲譽。12345熱線自2017年運行以來,以其高效的服務質量和響應速度,在省內脫穎而出。《2023年全國政務熱線服務質量評估報告》發布顯示,商丘市12345熱線榮獲A級評價,成為河南省唯一入選此名單的城市。
2024年,商丘市12345熱線累計受理訴求工單76.67萬件,辦結率為99.65%,群眾滿意率為98.04%。這些成績不僅體現了我們工作的成效,也反映了群眾對我們的信任。
為鑄就更加高效的工作,我們細化服務流程,壓實責任,創新推行“媒體+督辦”等工作機制,竭力破解熱線辦理中的拖延、推諉難題,讓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理、即時辦、妥善結。
2024年春節前夕,商丘市突遭大雪侵襲,12345熱線迅速響應,協調救援力量清掃大雪,確保居民安全出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群眾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必須沖鋒在前、勇于擔當。
來源:今日商丘-商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