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學院4月16日發布75周年校慶公告,其中提到“朝著建設國內一流的金融大學目標全力奮進”。此前,《廣東金融學院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該校要“爭創國內第一所金融大學”。
認識一個人,總是從名字開始。認識一所學校,也是如此。校名,是一所學校的門面,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次變動都標記著學校的歷史新坐標,甚至是脫胎換骨的新生,以至于有人戲稱,有些高校的“改名”,是“改命”。
高校更名,最常見的便是從“學院”升格“大學”。一字之差,但這一步對學校的影響從佛山大學(此前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更名后的首次招生可見一斑——在招生計劃大幅度增加13.56%的情況下,該校錄取分數取得歷史性跨越,普通物理類專業全部超特控線錄取,最低排位較更名前一年大幅躍升約5.3萬位;普通歷史類全部進入2.2萬位,最低排位較更名前一年大幅躍升約1.5萬位。
一所高校,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改名?從“學院”升格為“大學”?如果仔細研究“改名”條件,不如說是先“改命”,才能“改名”。
本文將介紹最近幾年部分準備更名的高校,也一起來看看那些已更名的高校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在2025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有哪些亮眼表現。
更名,要求嚴格
《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層次、規模、類型、學科類別、教學科研水平、隸屬關系、所在地等確定名稱,實行一校一名制。
校名可以說是對高校的區域定位、學科特色、辦學層次、服務面向的集中反映。更名當然并非易事,要從“學院”升格為“大學”,前提是得在辦學規模、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教學科研水平等各方面實現全面躍升。
軟科(ID:zuihaodaxue)匯總了部分近幾年準備更名的高校情況。結合這些學校近年的發展,其中很多學校距離升格大學只差“臨門一腳”。
碩士點數,達標
碩士點,是衡量一所高校能否從“學院”升格“大學”的關鍵之一?!镀胀ū究茖W校設置暫行規定》規定,稱為大學的學校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并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
達標這一條件的高校并不在少數,奮力籌建“河南電子科技大學”的中原工學院,已有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能源動力等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遠超“10個碩士點”的基本要求。除了中原工學院,南陽師范學院、紹興文理學院、新鄉醫學院等高校也已獲批20個以上碩士點。
已是湖南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的湖南理工學院,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湖南省政府辦公廳、研究室此前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復,該校已基本達到“學院”更名為“大學”的設置標準,待其獨立學院南湖學院轉設成功后,即可按程序申報更名為“大學”。好消息是,今年3月,教育部發函同意湖南理工學院南湖學院轉設為岳陽學院,同月省教育廳便發布公示,將學校更名事宜提上日程。
教學成果,突破
教育教學是高校的根和本。在教學水平要求上,“大學”的標準也比“學院”更嚴苛,要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作為原航空工業部在全國布局的6所院校之一,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力爭建成河南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學”。2022年至今,鄭州航院的變化不可謂不大。除了碩士點增至28個,基本構建了完整的航空航天大學學科學院體系,學校還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立項國家級教改項目1項,實現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歷史上零的突破。一所準“航空航天大學”已經嶄露頭角。
科研水平,攀峰
《2025年紹興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提到:爭取紹興文理學院更名紹興大學。被寄予本市第一所“大學”厚望的紹興文理學院,2024年科研水平再攀高峰。這一年,學校共有23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其中獲批面上項目9項,青年基金項目14項,總資助經費863萬元,面上項目立項數較上一年翻兩番,立項數列省內同類高校前列。
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是立項數翻番的底氣,學?,F有包括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工程研究中心在內的各類省部級科研平臺共16個。近五年,學校教師共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55項,其中國家級科研成果獎5項。對照設置“大學”規定的“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獎勵20項,其中至少應有2個國家級獎勵”這一條件,紹興文理學院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更名有底氣,更有信心。
已更名的高校,發展如何?
那么,近五年成功實現“學院”到“大學”升格的學校,又亮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2025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嘉興大學、浙江科技大學、佛山大學領跑新更名大學,位居2025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主榜前250名,理工類“新大學”集中涌現,一批新生“醫科大學”拔節生長,師范類、體育類、中醫藥高校在更名大學的新坐標上再譜新篇。
注:本文所稱“近五年實現升格的高?!敝笇Ρ?020年6月和2024年6月教育部兩次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名單,學校名稱從“**學院”變更為“**大學”的高校。
重大科研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
南湖畔,紅船旁,2023年11月,浙江嘉興市迎來本市第一所本科大學——嘉興大學。這所大學的成功更名和快速發展與嘉興這座城市的支持密不可分。2019年,為支持嘉興學院提高辦學水平、創建“大學”,嘉興市設立9億元創建嘉興大學專項經費,支持學校碩士點、重點學科專業、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層次科研平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建設培育。
對嘉興大學而言,2020年是尤為不凡的一年。這一年,學校迎來新任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雷達和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專家陸軍。院士掌舵地方高校,為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注入動力——2020、2022年接連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并在2023年由陸軍院士牽頭申報,首次作為項目牽頭單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嘉興大學連續在重大科研項目上實現歷史性突破,近幾年穩居軟科中國大學排名220名左右。
扎實辦學,培養應用型人才
同樣扎根之江大地辦大學的浙江科技大學,40多年來堅持走“德國模式、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辦學之路。繼2024年首次挺入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前250名,位列主榜第231名之后,浙科大今年再進5名。這得益于學校長期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下的功夫。作為我國“應用型本科”概念的源流,浙科大以打造“卓越工程師的搖籃”為目標,五年來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全國優秀教材獎1項,2023年新增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門,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儲備院校,辦出了扎實的工科教育。
學科建設,服務地方發展
在近五年更名大學成功的高校中,佛山大學、福建理工大學已在2024年躋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拿下機械工程、畜牧學兩個博士點的佛山大學,是佛山唯一的公辦本科高校,服務地方需求是其建設發展的核心命題。作為制造業重鎮,佛山經濟總量超萬億元,是全國唯一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面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需求,佛山大學布局先進制造學科群、大力發展工科專業,堅持科研創新“頂天”,產業實踐“立地”,涌現出一批“專利大戶”。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佛山大學師生申請專利總數7500余件,授權專利數達3200余件。近年來實現科技成果轉化243項,孵化了2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連續六年榮獲國家唯一面向產學研結合最高榮譽獎。
佛山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實現“升大”“申博”雙喜臨門的還有福建理工大學。近年來,福建推動一批理工類高校和以理工類人才培養為主的綜合類高校爭先進位,對理工類高校的支持有目共睹。作為福建省一流應用型建設高校(A類),福建理工大學以土木工程等優勢學科建設為牽引,連續2年科研到賬經費超1個億、實現五年持續增長,反哺福建省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近兩年畢業生留閩率超過60%,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為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添磚加瓦。
“改名”對高校的確重要,畢竟大部分人的心中,依然秉持著樸素的“以名識?!钡膿裥藴?。但對高校來說,“改名≠改命”才更應該入心入腦。更名大學是路徑而非目的,謀求發展才是根本。況且,誰又能說小而精的“學院”比不得大而全的“大學”呢?把實力提上去,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