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次是欲哭無淚了,剛剛上任不到兩個月,原本精神抖擻的老頭兒有那么點步履蹣跚了,本想逼走中國船只扶持美國本土企業的“妙招”,卻沒成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美國貨”。
特朗普的保護費計劃能否繼續順利實施呢?
一場“毒計”成自殘
特朗普一直以來總有種迷之自信,總覺得來點"特氏操作"就能拯救美國經濟。
這一次他把主意打到了中國船只頭上,計劃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征收高達150萬美元的“服務費”,按理說這一招是沖著中國來的,想壓一壓我國在海運和造船領域的崛起勢頭,可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美國自己的出口商先哭了。
就在特朗普剛放出風聲還沒等實際執行的時候,很多船東就已經一臉嚴肅地說“不干了”。
這些船東不僅拒絕了未來的美國貨物運輸訂單,甚至開始取消一些現有訂單,美國煤炭和農產品出口瞬間有點頂不住了。
據報道,僅美國的煤炭出口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可能直接面對1300億美元貿易風險,交貨成本更可能暴漲35%,對這個現狀一些美國出口商怒不可遏,指著特朗普團隊破口大罵,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在持續下滑。
美國農民也有點急眼了,先前滿心指望通過海運把農產品推向全球市場,結果現在費用一個勁兒往上漲,未來幾個月的運輸安排根本就無法確定。
這對谷物出口來說是致名的,美國谷物之所以出口順利,靠的就是靈活運輸來保持全球競爭力,如今一腳踩空看著競爭對手磨刀霍霍,自己只能干瞪眼。
一些業內人士估算,若政策落地,美國農產品每年可能要額外支付高達9.3億美元的運輸費,要真是那樣美國農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利潤就算被打殘了。
特朗普想要的太多
那特朗普弄這一出到底是圖啥呢?在特朗普看來,這一步棋絕對是一石二鳥的好計謀。
一方面可以通過這個方法跟中國叫板,把我國航運和造船業擠出美國控制的全球港口體系,達到削弱我國在全球航運市場中主導地位的目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這種收費手段推進他那金光閃閃的“美國優先”戰略,這樣就能給美國本土的造船業續命,最終實現制造業回流讓美國再次偉大那套夢想。
現實總歸和夢想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兒,特朗普要求的收費其實是計劃補貼給美國造船業的,通過收費反哺美國自己的“冠軍”船企。
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公平競爭,跟中國所謂的“補貼造船業”斗一斗,讓我們千萬別多想,不是為了打擊中國造船業。
但他的表現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幾乎全球都了解特朗普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跟我們掰掰手腕,可是我們的優勢真的能通過這種伎倆來抹平嗎?
克拉克森研究數據說的就非常清楚,全球超過一半的商船都是我國造的,這個數字現在已經快到七成了。
美國造船業在全球訂單中的占比是慘不忍睹,只有區區0.1%,美國的衰退又不是我們刻意搞出來的,想通過行政手段打壓對手來促進本國的發展,哪有那么容易?
其實二戰以后美國的造船業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美國從上到下都不愿意發展本國制造業,認為從科技和金融領域進行上層收割才是發達國家應該做的事情,所以這幾十年的冷處理,讓美國的自身制造能力基本上算是荒廢了。
現在特朗普突然心血來潮你要重新把造船業搞起來,怎么可能輕松實現這個目標呢?
可惜的是美國國內還是有一部分人依然沒能認清現實,特朗普的支持者也認為只要甩夠了錢,拉回本土的制造能力并不困難,可是又怎么可能呢?國際貿易和市場是一整條鏈條,如果單單打通一個環節就能拯救整個鏈條的上下游,那世界經濟也就沒那么復雜了!
如果把外國船只收費轉嫁給美國自己企業頭上,別說讓制造業興起了,這些收費會一路漲價,轉移給消費者,最終就兩條路——要么出口商品變得沒有競爭力,要么老百姓購物成本瘋狂上漲。
特朗普的路子從本質上就走錯了,整天將心思放在怎么對付中國身上,實際美國的困難根本就跟我們沒關系,一步步把航運問題政治化,最后吃虧的只有美國自己。
特朗普造船計劃能“逆天改命”?
還是那句話,造船不是搭積木,不僅需要大量高技能的工人,還需要長時間積累的技術和經驗。
美國這方面的技術荒廢得挺厲害,很多頂尖造船技師要么退休,要么就跑去干別的。現在的年輕一代沒什么人愿意進造船廠,工作辛苦不說,收入和硅谷之類的“高端工作”比也是差距明顯。
就算有人進了造船行業,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建造大型商船的核心技術,更要命的是美國的很多造船廠早被外國公司收購,留下的那些船廠大多數也沒什么規模化生產能力。
最關鍵的還是成本問題,美國造一艘船的價格幾乎能買中國的兩到三艘,美國造出來的船是要放在市場上進行比價的,國際貿易向來時比拼性價比的戰場,就憑美國現在的狀態,怎么可能跟我們競爭呢?
動輒三倍以上的差距,連美國本土企業都不愿意買,又怎么可能走向市場銷往全球?如果硬要打折賺銷量,那所有造船廠都將面臨倒閉的危機,靠政府補貼是沒有持續性的。
但是特朗普團隊還是對這件事情抱著很大的期望,為了解決造船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他們想過建立專門的培訓計劃,還許諾要給稅收優惠,以吸引年輕人進入這個老舊行業。
但是這里面是有一個致命缺陷的,重塑一個國家的工業是一個非常長遠的計劃,按最短的時間來看也至少要5年以上,畢竟技術工人需要學習還需要上崗實踐,現在的政策是不可能瞬間產生效果的。
可是市場又不可能原地踏步等著美國迎頭趕上,要等到美國人能用自己造的船運貨,那些貨已經不知道繞地球轉幾圈了。
再說愿意投入這么大精力學造船的年輕人真有多少?在全美高薪IT行業的沖擊下,誰愿意變成藍領下車間呢?穿著西裝坐在華爾街的辦公室里敲鍵盤不是更香嘛!
在這件事情上美國的歐洲盟友還是非常愿意看到美國吃癟的,至少他們早在幾十年前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結果美國人轉了一大圈,發現自己也陷入了這個泥潭。
送他兩個字兒,活該!除去這些實際的造船困難,整個全球供應鏈的沖擊也不得不考慮進去。
特朗普一直強調“對華收費”,一定會影響中美之間的貿易的,如果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可能會影響整個全球貿易市場的正常運行。
中美之間的貿易是全球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貿易是一環扣一環的,先不說那些擔心自己被波及的歐洲企業,就看那些靠海運將美國商品帶向全球的貨船,哪個不關心油價?
一旦海運成本節節攀升,船運公司自然要把多出來的花費算到出口商頭上,出口商自然也不會賠本,肯定是在原有基礎上加價,最終掏腰包的當然是普通消費者。
想讓商品在全球市場保持價格競爭力?那可真是太難了!想靠多收費然后扶持本土產業,結果可能加速商品失去競爭力,這股打擊對上至能源出口下到玉米大豆可不是小事。
特朗普不懂嗎?也許他對這些了解不夠深入,或者對這些復雜的情況熟視無睹吧,無論如何這種政策的最終惡果只能是自傷。
再來看看美國的經濟體系,特朗普這么一通折騰,非但沒能傷及我國海運業根本,反而造成整個全球貿易的震動。或許一開始會有一部分企業追隨特朗普,用服務費逼迫他國企業撤出中國航線,但畢竟誰也不是“活雷鋒”,美國的企業只是要有盈利的,他們的船必須要靠全球市場賺錢。
更何況周邊又不光美國一個國家有港口,墨西哥的港口也是不錯的,現在很多墨西哥港口運營公司正在展開雙臂迎接貨輪,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船東們選擇繞開美國,直接讓貨物從墨西哥走陸路運輸。
結果折騰了一大圈,特朗普算盤有很大的可能根本就打不響,還會把自己搞得非常尷尬。
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可一直是那些朝不保夕的紅脖子,如果這一系列政策最終砍向的是普通消費者的錢包,特朗普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最終美國將會被他拖著進入萬丈深淵,運輸貨物成本如雪球一般滾起來,不管是能源、農產品還是工業品的貿易商,接下來的戲只會越來越難唱。
結尾
所以的政策是有邏輯誤區的,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政策根本就不會有市場。推高海運費用最終只能加大國內通脹壓力,而后期的惡性循環只會越來越重。
不僅難以傷及我國的根基,這種不對等的打壓計劃幾乎弄得自己精疲力盡,至此,“美國優先”這個原來盛大的計劃就像一層薄紙般被戳破,也讓人看清美國的航運和造船夢其實不如特朗普許諾的那么美麗。
越是憤怒的政治決策,往往越讓現實顯得無情。夢想雖好,現實往往更加直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