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即可參與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圍棋投研
來源:雪球
前兩天有位賣方小伙伴更新了周度新勢力車企大定情況 ( 注意不是銷量 ) , 相比于其他車企都是環比大增 , 小米汽車卻是下滑35% , 一反常態 。
要知道 , 本來小米汽車都是穩定 “ 好學生 ” 陣營 , 如今淪落到 “ 差生班 ” , 顯然是受到了前段時間的重大事故影響 。
實際這種影響還不僅限于小米汽車本身 , 作為產業和輿論 “ 導火索 ” , 已經蔓延到了整個汽車行業 :
在電池端 , 工信部頒布新國標 , 首次提出不起火不爆炸 , 相比2020年標準 ( 提供5分鐘逃生時間 ) 安全性要求更高 ;
在智駕端 ,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主要汽車企業近60名代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 , 對OTA頻次 、 宣傳用語 、 L2與L3的邊界進行了限定 。
汽車安全被再次提到極高地位 , 這是非常正確且是非常必要的 ,欲速則不達 , 和生命相關的技術革命更應該慢慢來 。
但 , 消費者真的就不打算買小米汽車了嗎 ? 以及其他車企會不會受到新規影響 ? 想到這里就有點坐不住了 , 正好看到有券商組織新勢力車企系列調研 , 趕緊報名到現場去看看 , 聽聽一線經銷商的觀點 。
第一家小米
去年SU7剛上市時候 , 就到經銷商聊過一次 , 當時人家勢頭正盛 , 滿面春光 , 工作日展廳里都有不少人 。
這次過去的第一印象 , 就是幾乎沒什么人 , 當然可能和時間有關 , 大概是9點多到店 , 店長說一般下午人會多些 。
坐下來簡單寒暄了幾句 , 我就忍不住開門見山 , 詢問了事故影響 , 答案是 : 一季度訂單很不錯 , 3月份創下新高 , 但4月份確實有所下滑 。
但并不能把原因都歸到事故本身 , 店長說 , 事故只是導火索 , 哪怕沒有這個事件 , 可能也會面臨壓力 , 主要原因是交付周期有點長 , 現在APP下單小米SU7要等明年2月份提車 , 長達10個月 。
由此帶來幾個問題 : 一是客戶等不了 , 二是明年購置稅補貼會減少 , 三是上海明年綠牌政策也有不確定性 , 那么就很難說服客戶現在下單 。
這倒讓我有點意外 , 沒想到上市1年多交付周期還能那么久 , 這里面既有需求原因 , 車子賣得火爆 , 也有些供給原因 , 小米北京工廠爬坡要時間 。
談到小米 , 肯定要問問萬眾矚目的新車型YU7 , 略有遺憾 , 原本下周車展是有希望能看到亮相的 , 但現在大概率會取消 。 啥原因呢 ? 你說和這次事故沒關系 , 我是不信的 , 暫避輿論 , 平穩過渡 , 反正也能理解吧 。
有趣的是 , 聊天過程中還得知店長和雷軍有過一面之緣 。
他說 , 雷老板非常認真和負責 , 深耕一線 , 對零部件和經銷商都非常嚴格 , 同時很愿意聽到下面的聲音 , 有時候無意間講的話都會發現被采納或者重視 。 也正因為如此拼命 , 雷老板本人看著會比鏡頭前要憔悴 。
當然 , 不排除他描述時候有 “ 合作方 ” 濾鏡 , 但能夠說得如此具體 , 我想大部分內容都是屬實的吧 。 我一直等待著官方發布事故通報 , 也期待著雷老板會怎么去善后 ,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米汽車的信譽和未來前景 。
第二家小鵬
相比于小米的處境 , 小鵬算是超級逆襲 , 一舉成為新勢力月度冠軍 , 這次了解了不少門店情況 。
首先是每個月訂單量 , 相比于去年有將近3倍增長 。 有趣的是 , 盡管如此依然比不上小米那家門店 , 具體數字不方便說 , 大概仍是小米1/3-1/4 , 不得不感嘆小米的火爆 。
其次是車型分布 , 不像小米暫時就1-2個車型 , 小鵬已經有了自己的矩陣 , 全部訂單里MONA占比30% 、 P7+占比20% 、 G6占比20% , 而這3個車型都有個共同點 , 就是性價比非常高 。
店長自己都在說 , 當初買第一版P7車型落地要30萬 , 現在增配還降價 , 只要18-20萬 。
第三 , 小鵬基本都是年輕人買 , 但過來對標車型很不一樣 , 例如MONA對標比亞迪 , P7+對標同級別旗艦轎車 , G6對標特斯拉Model Y , G9對標各車企旗艦SUV 。
有個相對特殊些的MVP車型就是X9 , 偏高端商務 , 對標著騰勢D9和夢想家 , 但由于是純電版本就有些獨特優勢 ( 不是寧德電池 , 總感覺有點膈應 ) 。
小米SU7之前有試駕試乘過 , 這次就沒有申請出戰 , 但X9倒是沒有試過 , 于是就跟著坐了一圈 。
到這里就要提及智能駕駛 。 MVP車型坐著肯定是舒服的 , 畢竟寬敞 , 但難度是在于司機可能會有些不方便 , 例如轉彎半徑較大 , 再例如停車困難等 。
要知道 , 在鴻蒙還沒有橫空出世前 , 小鵬智駕基本就是國內天花板 , 哪怕在MVP車型上也能發揮得不錯 。 試駕過程中演示了后輪轉向 、 城區NOA 、 自動泊車等等 , 挺絲滑 。
不過有兩次人為接管 : 第一次是右轉彎道上修路 , 放著雪糕筒 , 識別出來后剎停 ; 第二次是到達目的地后要拐進小路 , 就退出領航了 。
第三家鴻蒙
和小米的網紅程度相當 , 和小鵬的智駕有過之而無不及 , 華為鴻蒙就是今天調研的最后一站 。
剛一進門就有點意外 , 小米和小鵬門店都沒什么人 , 但鴻蒙店里竟有不少消費者 , 當然絕大部分進店顧客都是來看她 : 問界M8 。
問界銷量在去年是頂峰 , 每個月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 今年M9和M7都有所下滑 , 而市場和消費者都在期待的就是M8 。 果然 , 剛上市24小時就達到了大定3.2萬臺 , 當年M9上市24小時大定也才2萬臺 , 可見一斑 。
據店長透露 , 目前大定已經超過4萬輛 , 在36-45萬級別車型里非常罕見 , 按照超級工廠每個月2萬臺交付量計算 , 后面下單的消費者就要下半年提車了 。
市場有個擔憂是 , M8會不會搶走M9的訂單 ? 肯定是會有的 , 但如果沒有M8 , 可能M9訂單就會被其他友商搶走 , 那肥水不流外人田 , 總歸是留在自己店里更好 。
既然來都來了 , 肯定要替讀者們坐下問界M8 , 確實蠻舒服 , 大屏幕往下一放 、 后排座椅按摩一開 、 扶手箱一倒 , 享受就好了 。 同時有兩個特點是制動和底盤 , 剎車柔和+底盤穩健 , 就能幫助到后排看電視不會頭暈 。
預測下 , 這個周末這家店要忙飛 , 肯定有很多消費者會來到現場 。
如果略作小結 :
小米依然熱度不減 , 但要重視事故處理 ;
小鵬靠性價比鳳凰涅槃 , 但價格帶在不斷下滑 ;
鴻蒙問界M8初戰告捷 , 但其他 “ 界 ” 也要能跟上 。
最最后 , 國內新能源車依然會越來越卷 , 但有種預感就是 , 調研的這3家大概率都能活得下去 , 拭目以待哈 。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