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免疫周是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旨在呼吁大家提高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于自己健康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對于免疫系統的認知僅限于提高免疫力這一說,對于我們人體免疫系統到底是如何運作,如何抵御外敵的,因為這部分知識過于專業難懂,大家卻是不甚了解。
所以今天我們用最淺顯的語言來給大家講一講免疫系統,讓大家對這道抵御外敵的屏障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一
外界的病原體想進入我們人體,可沒那么簡單。
01
人體外的兩大門神
皮膚
皮膚作為最先接觸外界的人體器官之一,覆蓋我們全身,像一道厚厚的城墻,將病原體擋在門外。但是皮膚并不是沒有弱點,它最大的弱點就是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受傷。
破傷風桿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當我們的皮膚狀態完好的時候,即使接觸破傷風桿菌也不會感染,因為破傷風桿菌在外界有氧氣的環境內不能大量繁殖。
但是如果我們被帶有破傷風桿菌的物體,比如生銹的、特別臟的東西扎傷皮膚后,破傷風桿菌入侵我們皮膚深處,處于一個無氧環境,這種狀態下的破傷風桿菌就會大量繁殖,最終導致我們感染破傷風。
黏膜
粘膜比皮膚的面積還要大,在口腔、血管內都有覆蓋,別看它只有薄薄的一層,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分布在口腔的粘膜,我們的口腔與外界相連,是一個半開放的環境,俗話說“病從口入”便是這個道理。完整的口腔黏膜可以幫助我們將病原體很好的隔絕在外,不會侵入口腔的深部組織。
但是有接觸就有損傷,口腔黏膜作為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防線”,總是免不了要受傷。口腔潰瘍就是其中一種。長期無法自愈的口腔潰瘍就是細菌入侵人體的好地方,它們會順著潰瘍處進入人體,肆意繁殖,最終引發炎癥。
02
門神的三大絕招
物理攻擊
這種攻擊方法的作用機制相對簡單,就是單純地將病毒細菌趕出人體。人類皮膚由上皮細胞組成,它們將人體保護的密不透風。還有些地方的上皮細胞會長出一種叫“纖毛”的東西,它們朝著用一個方向排列,遇到敵人的時候,便按照同樣的方向擺動,試圖將敵人趕出去。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們鼻子里的鼻毛,鼻毛便是通過自身的擺動運動,將鼻子里的病毒細菌隨著鼻涕一起趕出體外。另外,在沒有纖毛的地方,我們也會通過另一種方式將有害物質趕出體內,這種方式解釋起來很簡單,就是我們將人體廢料排泄出人體的過程。
化學攻擊
這部分的攻擊方式就相對復雜一點,需要產生一點化學反應。我們通過皮膚黏膜上皮細胞分泌的一種粘液來阻斷病原體進入細胞。
其中就包括胃分泌的胃酸,胃酸作為一種酸性物質,不僅可以幫助胃消化食物,更是憑借自己極酸的性質殺死了大部分“從口入”的細菌病毒。
還有就是一種更厲害的物質,它叫溶菌酶,一聽名字就知道它是專門對付細菌的。他們的作用機制就是專門將細菌打個窟窿,讓他們衰竭而死。
或許有人會問了,這么厲害的酶會不會看走眼,連我們自己人都攻擊?就像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出現的炎癥因子風暴,就是因為我們自身的細胞因子過度反應,才導致機體免疫系統敵我不分,誤傷了自己。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溶菌酶只攻擊原核生物,而我們人類是真核生物,所以不用擔心我們自己會被誤傷。
微生物攻擊
這種攻擊方式相比前兩種更高級,因為我們用到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道理,讓細菌打細菌。這種“好的”細菌,我們稱他們為“益生菌群”,這是一種和我們長期和平共處的細菌,它們幫助我們更好地消化食物,吸取養分。
而且它們覆蓋了整個粘液外表層,讓有害細菌們失去了生存空間,無法在人體內獲取食物,得不到足夠的養分,細菌無法繁殖,久而久之便被餓死了。
有時,益生菌群甚至會分泌一些抗生素,打擊有害細菌,讓他們早早地死去。
二
就算病原體能僥幸進入人體,他們也別想在我們細胞里過得舒坦。
1 細胞外的四大天王
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的作用原理比較簡單,就是將整個病原體吞進肚子,直接吃掉,然后利用自己肚子里的活性氧和消化酶,將病原體徹底消滅掉。
巨噬細胞遍布我們全身,它不僅吞噬病毒細菌,也會吃掉我們排出的廢物、壽終的紅細胞等等。
補體蛋白
補體蛋白是一種殺菌物質,它殺死細菌的方式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直接出擊,殺死細菌;
第二種:如果細菌并沒有被殺死,它們會將自己的身體碎片粘在細菌身上,從而引來巨噬細胞,讓巨噬細胞一口吞掉它;
第三種,則是通過釋放一種叫趨化因子的信號,召集更多的補體兄弟們來投入戰斗。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是比巨噬細胞更厲害的角色,因為它數量巨大,一個成年人體內會產生十億計的中性粒細胞。
但是它們普遍壽命只有幾天,尤其當它們投入戰斗中,它們的壽命會縮短到幾個小時。換句話說,他們就是天生不要命的家伙,打架都是往死里打的。
多種細胞因子
有些細胞因子負責產生凝血因子,封閉局部的血管,將病原體困在特定的范圍內進行打擊,“關門打狗”就是這個道理了。
還有一些細胞因子可以通過調節體溫來殺死病原體。比如我們發高燒,就是通過提高我們自身的體溫來“燒死”病毒。
有些人,在低燒的時候就會買退燒藥吃,著急把自己的體溫降下來,這樣反倒給了病原體們一條生路,其實到最后害的還是自己。
2 細胞內還藏著埋伏
干擾素
顧名思義,就是干擾病毒繁殖。干擾素雖然不能直接殺死病毒,但是卻可以在病毒入侵人體的時候,阻止病毒不斷復制。單一的病毒侵入人體,只有通過大量的復制才能增加病毒的數量,當病毒數量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才會在人體內引起癥狀。
在新冠疫情中,早期核酸檢測時總是出現“假陰性”的狀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檢測部位的病毒量不夠,從而導致檢測不準的情況出現。
另外無癥狀感染者也有可能是因為體內病毒量不夠,沒有引發癥狀,所以才沒有被人察覺。
天然殺傷細胞
這是一種長期在血液中巡邏的細胞,專門殺被病毒感染了的細胞。到這里有人會問,那他這樣會不會誤殺正常細胞?一般情況是不會的。因為正常細胞表面上有一種特定的分子,當病毒感染細胞時,這種分子會失去作用,使得天然殺傷細胞對被感染細胞大開殺戒。
但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HIV。這種病毒會先感染人體的各種白細胞,但是并不表現出來,偽裝成正常細胞,躲過天然殺傷細胞的眼線,或是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起爆發;或者隨著血液進入大腦等最重要部位,再爆發。
無論哪種方式,都會導致人體內大量白細胞在短時間內,被天然殺傷細胞殺死。失去白細胞的保護,我們便成了感染和腫瘤的重點侵襲對象,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HIV病人最后會死于繼發感染或者惡性腫瘤的原因。
三
一切病原體的噩夢——免疫記憶。
單次消滅病原體,從來都不是我們人類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鏟草除根、永絕后患。想要杜絕病毒卷土重來,免疫記憶便是最好的方法。
免疫記憶這個東西解釋起來很難,所以我們舉個例子來說一下。比如乙肝病毒,當乙肝病毒第一次入侵人體的時候,免疫系統會和乙肝病毒產生激烈的戰斗,如果我們的免疫系統輸了,乙肝病毒就會在人體內生存下去,而我們會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或者發病成為乙肝病毒感染者。
但是,如果乙肝病毒輸了,不僅僅乙肝病毒會在我們身體里消失,我們那些用來對付乙肝病毒的招式也會保存下來。等到下次乙肝病毒再次入侵的時候,這些招式就會馬上派上用場,再次擊敗乙肝病毒,而且通常我們把這種招式稱之為“抗體”。
同樣運用這種“抗體”原理的還有疫苗,如果說在感染病毒后,再產生免疫記憶是被動的,那么疫苗便是主動感染病毒從而獲得免疫記憶。
就比如天花疫苗,因為牛痘病毒和人天花病毒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所以我們接種牛痘病毒,希望免疫系統能夠打敗毒力較弱的牛痘病毒,從而獲得能夠抵抗天花病毒的牛痘病毒抗體,產生免疫記憶。
四
我們的免疫系統如此強大,為什么我們還會生病?
01
一是因為,這是我們理想狀態下的免疫系統。在嬰兒和老年時期,我們的免疫系統或沒有發育完全,或者因為衰老退化,都不可能達到這種“巔峰狀態”。所以免疫系統難免會出現漏洞,讓一些病原體有機可趁。
而且即使是青年時期的免疫系統也不是堅不可摧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存在一些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因素存在,比如熬夜、暴飲暴食、壓力過大,或者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疾病,這些危險因素都會導致免疫系統的狀態沒有上文提到的那么好。
02
二是因為,想要入侵人體的病原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病毒會變異、細菌會產生耐藥性,變異了的病毒,免疫記憶識別不出它來,對某種藥物耐受了的細菌,藥物無法作用于它。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于免疫系統應該有了更多的認識,免疫系統是我們的保護傘,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只依靠免疫系統來抵御疾病。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會慢慢退化,變得沒有那么強大。
這便是設立世界免疫周的目的之一了,無論是接種疫苗還是定期體檢,都是在提醒人們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視,警醒我們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重視身體傳遞給自己的危險信號。
所以在平時,我們就需要愛護自己的身體,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態,保持合理的作息規律,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飲食清淡,不暴飲暴食,也可以適當補充一點益生菌,促進腸道健康。
文章作者:柯柯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