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提出一項令人震驚的移民與治安政策設想:將被定罪的美國公民送往外國的高度戒備監獄服刑。這一激進主張立刻在美國國內引發巨大爭議,不僅遭到民主黨全面抨擊,連其所在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罕見的公開反對聲音。路易斯安那州資深共和黨參議員約翰·肯尼迪20日在接受NBC采訪時明確表示,這一提議“既不合法,也不道德”,直斥其為對美國憲政基礎的威脅。肯尼迪的表態,不僅揭開了共和黨內部隱匿已久的裂痕,也為特朗普以“國家安全”之名推動極端政策敲響警鐘。
特朗普近日在移民執法問題上提出了所謂“移送服刑”方案,核心是將被美國法院定罪的美國籍犯罪分子送往外國服刑,尤其是中美洲等“高度安全、低成本”的監獄系統。特朗普的幕僚甚至向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提出合作構想,要求其協助建立“外國監管合作體系”,以分擔美國的懲戒壓力。這一構想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過去數月在遣返非法移民和加速治安打擊上的激進行動。特朗普聲稱此舉將“極大節省納稅人的開支”,并對潛在罪犯形成“史無前例的威懾”。
然而,這種論調的核心假設本身就站不住腳。美國憲法并未賦予總統將本國公民流放至外國服刑的權力。根據現行司法體系,美國人必須接受美國司法體系的審判、判決與執行,而不是被“外包”至第三國的監獄體系。約翰·肯尼迪明確指出,“我們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不該借由把人送往國外來回避我們的司法責任。”他還補充道:“這不是國家安全問題,而是國家責任問題。”
而引發更多爭議的是,特朗普政府此前一樁“錯誤遣返”事件。薩爾瓦多裔男子加西亞在未經法庭聽證的情況下被強制遣返并關押于薩爾瓦多境內的高度戒備監獄。起初,特朗普將其描述為“犯罪分子”,但事后證實加西亞并無任何犯罪記錄,僅是簽證超期者。特朗普最終承認“情報有誤”,卻仍拒絕其返回美國。肯尼迪對此案評價說:“不愿承認錯誤,只會制造更多錯誤。政府本應給加西亞一個正當程序的機會。”
并且,這一政策的提出并非特朗普政府首次挑戰法治底線。在其第一任期內,特朗普多次嘗試繞過國會制定移民限制令,曾因“穆斯林禁令”引發多州起訴。如今,“流放美國人”的設想更是赤裸裸地將排外與極端治理推向新高,撕裂的是美國憲政體系中最基本的公民權保障。共和黨內一直默許特朗普激進路線的沉默派,此番也終于出現裂縫。肯尼迪作為保守派大員敢于公開發聲,足見黨內部分人士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一事件不僅是關于移民政策的爭議,更映射出美國治理的失控風險。特朗普將公共安全問題軍事化、邊境政策極權化,甚至不惜突破憲法邊界進行“法律實驗”,本質上是對法治社會結構的侵蝕。一旦“公民身份”這一底線可以被行政權隨意剝奪,美國將進入一個法權不再以人權為基礎的危險階段。以總統之名進行人身轉運,已經不是“強力治安”而是“國家暴力”的范疇。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該政策也表現出高度關注。人權觀察組織明確表示,若美國政府推行“流放服刑”政策,等同于將本國人權責任外包,會在國際法框架下引發嚴重后果。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內部人士透露,相關機構已密切監測此案,必要時將就美國對本國公民人身權利的系統性侵犯展開調查。歐洲聯盟多個國家也對特朗普政府的新政表達了擔憂,擔心美國帶頭破壞法治底線將為其他極權政權提供政策“正當性樣本”。
但特朗普本人并未因黨內反對意見有所收斂,反而在社交平臺上對肯尼迪進行暗諷,稱其“太軟弱”,“不明白美國人民對安全的渴望”。這一挑釁姿態再次印證,特朗普執政邏輯中已不再存在“程序正義”與“合法合理”的權衡,而是徹底滑向“目的正義”的蠻橫政治,只要能強化選民恐懼,就算犧牲憲法、分裂政黨也在所不惜。
從某種意義上講,約翰·肯尼迪的發聲不僅是共和黨內部的良知回響,更是對美國民主制度自我糾偏能力的一次考驗。若共和黨仍有制度底線與責任感,就應集體對這類不合憲行為堅決說不。否則,“流放美國人”或許只是開始,下一步便是“剝奪公民權”“無限期羈押”甚至“政治異議清洗”。當一個國家的權力能夠決定誰配擁有國籍與尊嚴,它就離法治終結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