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東明 張海燕
“技術泄漏風險高,如何搭建完善的企業商業秘密保護體系?”
“AI、大數據權屬界定模糊,企業維權時困難重重。”
“知識產權維權時間長,如何避免維權期間風險擴大?”
4月18日,上海市閔行區大零號灣科創大廈迎來一場特殊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座談研討會。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區人民檢察院、區公安分局等十一家單位代表、高校專家以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建言獻策。
當天,十一家單位共同為“上海市閔行區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基地”揭牌。該基地由閔行區人民法院牽頭,聯合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市監局、區文旅局、區法學會、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上海大零號灣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南虹橋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莘莊工業區等單位共建,標志著區域知識產權保護邁向“系統協同”,覆蓋“政產學研用”全鏈條,為新質生產力筑牢“法治護盾”。
據了解,基地明確四大共建原則:以國家戰略為導向,聚焦重點產業,強化跨部門協作,推動成果普惠共享,將為閔行區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深度融合提供支持,為政府決策、企業維權、司法實踐提供支持和保障。
基地將針對特定行業、領域面臨的難點,開展實地調研,組織多部門進行研判,形成調研報告。對于符合條件的調研成果,將聯合申報課題、提出建議,并向經營主體開展法治教育,搭建知識產權業內專家交流研討平臺。
活動現場,閔行區人民法院同步發布《知識產權刑事審判白皮書(2022-2025)》及十大典型案例。白皮書顯示,近三年審結的205件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商標類犯罪占比98%,反映出當前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主要集中于“制假”和“銷假”。雖然著作權犯罪占比較低,但借助于網絡,其影響面更為廣泛,其中“杜某飛等人傳播盜版小說案”侵犯3000余部小說著作權,涉案金額2.8億元,由五部門聯合督辦,院長、檢察長同庭履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