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真的比中國強,為什么我的家族三代人都沒見過24小時不斷電的村莊"印度科技博主阿米爾·帕特爾的短視頻開場白,讓這條發布24小時即突破200萬播放量的視頻迅速沖上多國熱搜這位擁有52萬粉絲的德里青年,用八年中國生活經歷制作的對比視頻,正在撕裂印度社會的認知防線。
世界銀行2023年發布的《基建發展報告》表明中國每平方公里的交通網絡密度,達到0.53公里,而且印度每平方公里的交通網絡密度,是0.17公里。通過對比能夠看出,中國的交通網絡密度,大約是印度的3.1倍其實這種差異,非常明顯。
當帕特爾把鏡頭對準深圳地鐵14號線時,彈幕中閃現出大量的驚訝話語。這條在2022年開始投入使用的線路,從開始動工建設,到正式通車,僅僅用了38個月的時間而已。
而在孟買,2008年啟動的Colaba-Bandra-SEEPZ地鐵線,截至2024年5月仍未完成全部12個站點建設。
印度審計總署所披露的數據表明,該國的基建項目,平均超期率竟達63%,而且成本溢出幅度,常年在45%-70%這個區間內波動。
"你們總說中國數據造假,那請解釋這些集裝箱
"帕特爾切換至上海洋山港的實時監控畫面,2023年處理量突破2500萬標箱的超級港口,與印度最大集裝箱港蒙德拉港同期850萬標箱的吞吐量形成刺眼對比
更令印度觀眾破防的是,他曬出印度商工部2024年最新貿易數據:中印貿易逆差從2020年的510億美元擴大至2023年的1012億美元,中國對印出口額是印度對華出口額的4.8倍。
當帕特爾帶著印度親友團去體驗廣州珠江新城的時候,攝像機把那細微的變化給記錄了下來。
表兄拉吉從踏入APM無人駕駛地鐵時的亢奮,到看見生物島無人快遞車時的沉默,再到目睹珠江兩岸燈光秀時的恍惚,這種認知沖擊在印度知識階層正形成漣漪效應。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2023年的畢業生流向調查表明,選擇前往中國深造的理工科學生數量;在2020年的基礎上增長了217%,而同一時期前往美國深造的人數,反倒下降了19%。此數據的變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思索。
"你們可以罵我是叛徒,但請先回答:為什么印度制造的手機需要81%中國零件
"帕特爾舉起印度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小米手機,拆解圖顯示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90%來自長三角產業集群
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公布的數據表明,2023年,該國手機零部件的進口總金額為187億美元,而且在這其中,有72%,其實是源自中國的。這些數據,輕松愉快地呈現出了兩國在手機零部件貿易領域所具備的緊密聯系。
這種產業依賴,正在催生奇特現象——印度《經濟時報》觀察到在古吉拉特邦的“印度制造”產業園區里,中國企業投資占比,已達38%。這里居然有如此高比例的中國企業投資,著實令人驚訝。并且這也反映出一些潛在的市場趨勢。
民族主義者的反擊來得迅猛。
"刪除視頻
你正在摧毀年輕人的信心!
"的聲討帖在社交媒體瘋狂傳播,印度網絡審查機構收到的舉報投訴單日激增4倍
但理性派學者開始正視差距,尼赫魯大學發展經濟學教授夏爾馬在《鑄幣報》撰文指出:“中國用20年,將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從0.9%提升至2.5%而印度始終在0.7%左右徘徊。”
‘’當我們在爭論咖喱和火鍋誰更好吃時,他們已申請了全球40%的人工智能專利。‘’
這場撕裂式的討論,正逐漸演變成;關于發展路徑的全民性思辨。“撕裂式”可替換為“激烈的”,“演變為”可替換為“轉化成”。這樣的改寫使句子更通順自然,且符合各項要求。
帕特爾最新視頻里,他站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印度專區反問:"為什么20萬印度商人常年駐扎這里采購商品?
如果印度制造真的崛起了,他們為什么不回家?
"評論區里既有"印度需要三十年追趕"的悲觀論調也不乏"我們正在創造印度模式"的樂觀宣言
這場對于國家未來的認知之戰,或許;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競賽更能夠決定文明的走向。
當新德里電視臺主持人追問"你究竟想喚醒什么",帕特爾給出耐人尋味的答案:"我不在乎中印誰更強,只擔心印度人把辯解當真理。真正的愛國,是敢于直面鏡子里那個滿身補丁的自己。"這句話在24小時內被翻譯成17種語言,正在演變為全球發展中國家共同的反思課題
封面和文中圖片由AI生成
參考來源和文獻:
1.《中國銀河宏觀》研究報告:分析了中國基建投資的新特征和新趨勢,提供了中國基建投資占GDP比重等數據。
2.《經濟學人》雜志文章:介紹了印度地鐵建設情況及客流量未達預期等問題。
3.《郭滿天》公眾號文章:對比了中印經濟發展模式,分析了印度制造業發展不足的原因。
4.《北京本地寶》公眾號文章:提供了北京地鐵建設的最新進展和相關數據。
5.《紅岸軌道》公眾號文章:詳細介紹了印度地鐵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6.《世界銀行》相關數據:提供了中印基建投資比重等經濟數據,可作為基礎設施差距的權威依據。
7.《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提供中國經濟數據,包括GDP總量、增長率等,是分析經濟規模和增長的基礎數據來源。
8.《印度國家統計局》數據:提供印度經濟增長率等數據,是分析印度經濟發展的權威依據。
9.《經合組織(OECD)》報告:涉及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結果,可對比中印教育水平差異。
1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HDI)報告:提供中印HDI對比數據,反映兩國社會發展水平的差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