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第4188期
? 點擊收聽 ?
養云記
作者:阿劍
為你讀詩:范津瑋| 演員
養一朵云回家,喂它水,摸摸它白色絨毛
教它唱歌,給它剪手指甲,夜晚來臨時
講講河流與海洋的睡前故事
講講我小房間里,許多書
許多云的故事
粗心的云,快活的云,吵吵鬧鬧的云
角落里偷偷掉眼淚的云,化為彩虹的云
養一朵云回家,用手指觸碰它里面的閃電
告訴它,一切都好
看它疲倦,就打開窗戶
讓它飄過那些玻璃和煙囪
我沒有說再見,它沒有說離別
告訴天空,我很好,我很好
我會變成一縷煙,與它相會
寫幾句關于它的詩,藏在一本
再也找不到的書里
選自《詩潮(2023年8期)》,《詩潮》雜志社
-關于作者-
阿劍,浙江衢州人。曾獲國際詩酒大會“金麒麟獎”等獎項。有詩集《姑蔑志》、詩合集《無見地》。
你還能想象嗎?你還能虛構嗎?
「留言」:如果可以,你想以養什么的方式養育自己?
“你可知道愛應該怎么開始嗎?”
“一棵樹。一塊巖石。一朵云。”
——卡森·麥卡勒斯
勒休拉·厄古恩在隨筆《操作說明》中寫道:“家不是父母兄弟姐妹。家不是家人歡迎你進去的地方。家根本不是一個地方。家是想象力。”這個概念起初接受起來難免有些費力,但當你結合《養云記》來理解時,一切迎刃而解。
實際上,“養一朵云”與“家是想象力”相比,在缺乏想象力的一些人看來,邏輯上并不會更為簡單易懂,“養一朵云?”得了吧,詩人們還可以更扯淡一些嗎?
可當我們決定獨立地立足于這個世界,想象力卻是一個必要培養的能力,我們都需要學習如何發明我們的生活,如何虛構和想象我們同世界的關系,正如詩人阿劍通過“養育一朵云”找到了自己面對生活的方式,找到了自己心的歸宿。
由此我們可以窺見詩人假借云——一種變幻莫測的事物——發明的屬于自己的親密關系:是柔軟脆弱需要溫柔呵護的,是瞬息萬變需要耐心包容的,是無法被形塑的,是自由且不受拘束的,是無所求的,是不糾纏的、簡單清澈的。
當一個人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他終歸會在這個蕪雜的世界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宿。
你需要什么?期待怎樣的生活?倘若我們不試著虛構和發明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親密關系,那么我們就會被社會形塑它所期待的樣子,我們的生活就會被他人所虛構和發明。在這個時代這是多么容易,無處不在的網絡和媒體攻占我們、形塑我們,甚至發明我們。
你還能想象嗎?你還能虛構嗎?這是一個問題,和“存在還是毀滅”的問題同樣重要。
(內容來源于“為你讀詩”)
責編:劉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