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與名校,用一場地方所需與高校所能的“雙向奔赴”,演繹資源互補、產創融合、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精誠合作。4月20日,在“泰州日”走進上海交通大學城市推介會上,江蘇省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向廣大青年學子表達了“愛才之州、泰想你來”的誠意:“誠邀交大學子從思源湖畔前往鳳城河岸,領略泰州之美,共赴春天之約,為飛躍而求實,為創業而攻堅。”
校地合作發揮1+1>2效應
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泰州日”作為泰州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國高校招才攬智的“一號工程”,重點圍繞泰州市現代產業體系,分12條專線奔赴全國高校招才攬智,用一天時間講好泰州故事,表達泰州誠意,展示泰州形象。上海交大是今年“泰州日”走進全國高校的“第一站”,是泰州融入上海、對接上海的重要安排,也是上海“泰州人才周”系列的主場活動。
“泰州有通達‘大海新晨’的航班,有通達‘塵世幸福’的輕舟,有通達‘金色人生’的專列。”姜冬冬表示,泰州是上海大都市圈最年輕的城市,近十年經濟總量連跨四個千億級臺階。泰州正加快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志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合成生物、基因技術、AI等領域,推進“優勢產業未來化、未來技術產業化”。特別是隨著泰州“十字高鐵、八龍過江”的大交通格局加速成型,新時代的“滬泰路”正越走越寬廣。泰州將為每一位追夢者鋪就從“起步”到“奔馳”的成長通道。
“上海交大與泰州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在產創融合、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密切,泰州的大健康和海工裝備特色優勢產業,與上海交大醫學與船舶海工特色專業高度契合,雙方正以協同創新促進互惠共贏。”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致辭表示,交大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推動教育、科技、產業深度融合,讓更多青年才俊從“交大校園”奔赴“泰州熱土”,推動“學科鏈”精準對接“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入“價值鏈”,讓更多科研成果從“交大實驗室”走向“泰州生產線”。相信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浪潮中,校地合作必將發揮1+1>2的功效,跨越新的臺階。
“泰有引力”匯聚青年人才
2024年,泰州連續第三年入選中國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強榜單,并首次入選“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系蘇中唯一。是什么讓泰州如此吸引人才?答案不僅僅是優美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基礎,更是泰州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真誠態度和大力支持。
在“泰州日”活動上,泰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周恒新從人才政策和服務的角度,解讀“泰有引力”的內涵:來泰州,事業發展平臺多。泰州產業特色鮮明、逐強攀高;來泰州,優質崗位選擇多。“泰州人才周”期間,7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1100多個崗位,最高月薪4.2萬元,相信總有一個崗位適合你;來泰州,創新創業支持多。設立鳳城英才計劃“雙創引進專項”,對人才項目給予50—500萬元的資助。泰州是一座青春之城,只要你來,總能找到一個干事創業的舞臺,期待與你攜手并進、共赴星辰。
泰州擁有全國首個國家級“金改試點”、全國首創的“創新積分貸”;設立最高1個億的人才專項、單項2000萬的重磅扶持;優化“到泰州,泰周到”的營商環境,“鳳城英才卡”一卡通享你。緊盯青年和人才需求,量身推出覆蓋青年人才從“起跑”到“起飛”各個發展階段的專項舉措。目前,泰州共建成30家青年人才驛站,從“落腳”到“扎根”,泰州正以“驛站+”生態,構建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的新場景。
在前不久舉行的“周末體驗直通車(上海交通大學-泰州)”活動中,50多位上海交大學子深入泰州,通過產業研學、紅色教育和文化體驗等多維度探索,全方位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與發展活力。來自上海交大2023級電氣工程系學生唐圣敏表示,“泰州是一個既快又慢的城市,覺得慢是因為從早上皮包水的早茶文化。說快是參觀了這么多企業,這里的創業氛圍很適合年輕人,后續也會持續關注泰州的發展。”她的話語中流露出對泰州的濃厚興趣和對未來的期待。
“泰州優厚的人才政策,獨特的產業優勢,讓我選擇將項目落戶泰州。”江蘇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天宇說,“來到泰州,我體驗到了優質的全方位服務,從醫藥園區招商部門到新藥申報服務中心的每一個部門,都是熱情滿滿、隨叫隨到。”
助力各類人才“泰”舒心
上海交大學生蔡浩馳是泰州人,2020考入上海交大,攻讀航空航天工程專業。2024年本科畢業后保研直博,繼續在交大攻讀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在他看來,交大的教學平臺讓他積累了很多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經驗。不僅能夠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還能參與到實際的科研項目中,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年,泰州構建了從實習見習到租房購房、創新創業的全方位支持體系,讓我深受觸動。特別是關心在外學子的舉措,感受到了家鄉對我們的重視。這幾年航天航空產業在泰州也有布局,希望可以用自己所學為家鄉發展出力。”
同樣畢業于交大土木工程專業的朱仁鳳坦言,畢業前也曾猶豫去一線城市發展但還是回到家鄉泰州。四年過去,疑慮早已打消,當年的她已能獨當一面,成為海陵區政府投資項目集中建設服務中心綜合科工作人員。“泰州是一座處于快速發展中的城市,能給予年輕人機會更多。現在從事行業與我專業聯系緊密現,實現了學有所用。”
“成為選調生后,先后在鄉鎮組織科、辦公室,團區委工作,之后擔任鄉鎮人大主席,現任姜堰淤溪鎮鎮長。”交大畢業選調生童瑤表示,我是學交通運輸專業的,畢業后雖沒有從事跟本專業相關工作,但一直為家鄉發展爭取技術、政策支持。比如對泰州市公交線路規劃、軌道交通建設提建議等。“在與基層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我完成了從學生到基層干部的角色轉變,家鄉近幾年發展很快,工作生活方面還有很多優待政策,誠邀校友來泰州繪就青春畫卷。”
“借助多元化校園招聘活動,我們高密度走進專業對口的高校招攬優秀學子。”作為泰州龍頭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青春血液。
活動現場,不少交大學子表示,“走出校園,進入職場,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住房問題,能夠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生活上的壓力就少了很多。聽了泰州人才政策及城市環境推介,也能更加安心地在泰州發展,感覺特別棒。”
當天,還舉行了“大海新晨 潮涌泰州”人才引力場,分設大海新晨產業引力場、人文三水文化引力場、潮玩泰州生活引力場、泰有引力政策引力場四大區域。現場,泰州市產業研究院發布8項“大海新晨”產業前瞻技術“揭榜掛帥”需求。上海長興海洋實驗室與泰興市共建新能源船舶產業研究院,上海交大海洋裝備研究院與江蘇雙達泵業有限公司組建深海混輸泵人才攻關聯合體。另有一批校地合作項目簽約,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以及氫能等“大海新晨”產業不同領域。
城市承載青年夢想,青年引領城市未來。如今,在各種人才優享政策“加碼賦能”下,“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產業”的故事正在泰州接續上演。
原標題:《名城與名校從“雙向奔赴”到“相互賦能”:泰州誠邀青年人才共赴“大海星辰”》
欄目編輯:毛麗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記者 唐聞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