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每天1瓶可樂突發腦梗死,2次送進ICU搶救!
左側肢體全癱,右側頸內動脈閉,顱內大面積腦梗死......你很難想象,這都是從15歲少年身上查出來的病。 小周(化名)身高176厘米,體重卻超過200斤,平時只要稍微動一動就氣喘吁吁,每周的體育課更是他的“噩夢”。 這天剛好跑步測試。隨著一聲哨響,小周努力邁開腿向前奔跑,可沒跑幾步,只聽“咣當”一聲,他突然摔倒在地,之后左邊的腿和胳膊竟都不能動了...... 身邊同學趕忙把他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后初步判斷是中風,完全不敢相信的父母又把孩子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神經內科陳天文醫師查體后,發現小周左側肢體肌力0級,送CT室進行血管評估后顯示:右側頸內動脈閉塞,顱內梗死核心區52ml,缺血半暗帶127ml,確診為大動脈閉塞型腦梗死,需緊急做顱內血管開通手術,否則將有腦水腫死亡的危險。 當日下午,醫生對小周進行了腦血管造影和血管取栓開通手術,手術過程約兩個半小時,共進行了五次取栓,才把頑固的血栓從體內清除,實現右側頸內血管的再通。術后小周肌力恢復至1級,轉入ICU監護。 大伙本以為小周已轉危為安,誰曾想,病情竟沒如預期般穩定下來。 第二天上午查房時,醫生發現小周的意識狀態發生了改變,由嗜睡變成了昏睡,于是緊急進行頭顱CT復查,顯示腦梗死有滲血,腦室受壓伴有中線移位——這意味著小周顱內腦水腫加重,已壓迫對側正常的腦組織。 神經外科會診后綜合分析病情,又為小周做了去骨瓣減壓手術,目的是減輕顱內壓,保護對側正常的腦組織,術后再次轉入ICU重癥監護。 之后幾天,小周的情況開始好轉,脫機拔管后轉入神經內科進行專科治療與康復。 如今,小周已可以與人正常交流,左側肢體也慢慢恢復活動能力,可完成一些簡單動作。
為什么小小年紀會發生腦梗死? 醫生從父母口中得知,原來他們打小就很寵這個孩子,好吃好喝慣著。 小周愛喝碳酸飲料,就成箱成箱往家買,一天至少一瓶起步,興起時能暢飲兩三瓶。 “這很可能是他發生腦梗死的一項重要誘因。”主治醫師陳天文介紹,作為很多人喜歡的“快樂肥宅水”,可樂帶給人快樂的同時,也在侵蝕人們的健康。 陳天文進一步解釋:小周長期喝可樂,體重指數高達32kg/m2,已達到肥胖標準,且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紅蛋白處于臨界值,已出現胰島素抵抗,尿酸也偏高,機體已出現代謝紊亂,最終發生大面積腦梗死與此密切關系。 相關資料顯示,推薦每天添加糖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具體到生活中要這么做: 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頻率和攝入量,多喝白開水或不加糖的茶水代替含糖飲料; 用新鮮水果代替果汁飲品,咖啡適宜選用不加糖的清咖啡或只加奶的咖啡; 可選用純牛乳代替調味乳制品,酸奶可選原味無糖的酸奶; 改善烹調方式,少用紅燒加糖的烹飪方法,多用清蒸、白煮的方式。色拉可用橄欖油和醋來調味,避免過多的攝入醬料。 醫生提醒:還要警惕一些食物中的添加劑。添加糖廣泛存在于糖果、蛋糕、甜點等甜味食品中,也隱藏在一些“不甜”的加工食品中,長期食用會影響健康。 而添加糖或糖分含量一般都會在食品、飲料的配料表上有所體現,所以在選購食品時,要注意看營養標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