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4月16日,遂寧四中(二中濱江校區)優秀教師團隊在教務處陳嬌主任的帶領下前往遂寧市安居區磨溪鎮磨溪中學開展“送教下鄉”活動,通過示范課展示、教學研討等形式,為鄉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示范課堂展風采 講座交流促提升
活動中,遂寧市第四中學校選派了數學學科李攀華老師、體育學科趙倩儒老師以及語文學科姚述燕老師進行示范課教學;學校數學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吳玉碧老師講座交流。
01/李攀華老師《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 1》
"一支粉筆連城鄉,三尺講臺系深情。"李攀華老師以溫故知新、互動問答開場,為磨溪中學初二(1)班的孩子們送去了一堂《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1》。李老師利用孩子們的逆向思維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解構和重組,引導發現"兩組對邊相等即為平行四邊形"的新命題。隨即用尺規作圖現場驗證命題的正確性,嚴謹的幾何演繹令抽象定理變得可視可觸。隨后的雙例題+雙變式訓練層層遞進,磨溪中學的孩子們踴躍板演,在"錯例診斷""一題多解"中深化理解。課堂尾聲,師生共同梳理出"邊、角、對角線"三大判定路徑以及分層作業設計,實現知識鞏固與思維延伸,深得孩子們喜歡。
02、吳玉碧老師《基于“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科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芝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當夏風掠過麥浪,我校數學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吳玉碧老師走進磨溪中學,在稻香與粉筆灰交織的教室開啟了《基于“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科建設的探索與思考》的講座。她給大家解讀了新課標的三大核心理念和初中數學學科建設的四個轉向,給老師們分享了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我校數學名師工作室在探索初中數學學科建設中實施的路徑與方法,與老師們交流了在落實核心素養時的常見困惑,磨溪中學的老師們各抒己見,討論熱烈,講座結束時,老師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03、趙倩儒老師《定向跑——身體素質挑戰》
“奔跑點燃激情,挑戰激發潛能!”體育教師趙倩儒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定向跑——身體素質挑戰》公開課,帶領學生們體驗了一場融合體能、智慧與團隊協作的運動盛宴。熱身結束后,學生們通過“報數”分成5個小組,每組領取專屬任務卡和路線圖。操場化身為“體能挑戰場”,每個點位都設置了不同的體能挑戰和智力問答,學生們需要根據任務卡提示,按順序完成所有挑戰。在挑戰過程中,各小組團結協作,互相鼓勵。這堂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讓體育課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力課堂。
04、姚述燕老師《以一字之功,賞傳神之句》
姚老師契合初三年級中考復習學情,帶來了一堂詩歌鑒賞課,通過尋找詩“眼”的方式,把握詩歌內容和詩人情感,通過情境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采用小組合作引導孩子們主動探究,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贏得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評課交流共成長 經驗分享啟新思
課后,雙方教師對課堂進行充分討論。針對鄉鎮學生學情,教師提出教學中的實際困惑,送教團隊結合經驗逐一解答,并分享了校本教研、家校共育等實用做法。
交流會后,雙方教師合影留念
此次送教下鄉活動,既是教育資源的“輸血”,更是教學能力的“造血”。未來遂寧市第四中學校將持續深化結對幫扶機制,通過線上教研、跟崗學習等形式,搭建城鄉教師長效交流平臺,助力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來源:遂寧四中 圖/陳 華/姚述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