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們,你們想過逐月領取退役金這項政策的初衷嗎?我覺得在頂層設計時,大概考慮了五個方面。畢竟每個人對政策的感受不一樣,有人滿意,有人覺得不太滿意,這也正常。
而且這政策和之前的自主擇業政策一對比,差異就更明顯了。要是一開始沒有自主擇業政策,只有逐月領取退役金,大家沒了對比,估計也就覺得沒啥特別的了。自主擇業都已經是過去式了,咱就不多說了,就講講逐月領取退役金的設計。
第一個方面,逐月領取退役金把軍士納入進來了。以前自主擇業只針對軍官,不包括軍士,可軍士群體人數不少,很多人服役年限也挺長。現在逐月領取退役金對軍士來說,真挺友好的,這樣一來,更多符合條件的戰友都能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我覺得這點考慮得特別好。
第二個方面,肯定是為了減輕地方的安置壓力。符合條件的軍官和軍士轉業安置到地方,拿財政工資的人就增多了。現在部分軍官和軍士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很明顯能減輕地方安置壓力啊。要是他們選擇轉業安置,地方就得給安排工作。
第三個方面,方便管理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人員。退役軍人可是個重要群體,以前自主擇業的戰友每年要年審,現在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戰友,每年也得年度登記和年審。這樣方便管理咱這些戰友,有事兒的時候能及時聯系上,大家平時也得老老實實,別瞎搗亂。要是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戰友出了啥岔子,可能就領不到退役金了,可怪不得別人,自己得對自己嚴格要求。
第四個方面,逐月領取退役金能減輕財政壓力。要是大家都要求一次性領一大筆錢,財政肯定吃不消。通過逐月領取退役金,每個月給發點錢,相當于國家財政用“按揭”的方式,讓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戰友有穩定收入,國家也不用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錢。
第五個方面,逐月領取退役金政策能給選擇逐月的戰友提供基本保障,認可大家的貢獻。但也不能讓大家就這么“躺平”了,得激發大家工作的動力。想想看,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戰友,最年輕的也就30多歲,這個年紀就“躺平”可不行。
而且逐月領取的退役金不算高,退休后退休金還會降低,所以選擇這個政策后,大家還得找點事兒干,保障自己有穩定收入,既承認了大家的貢獻,又不讓大家“躺平”。
我覺得逐月領取退役金政策從這五個方面考慮得挺周全的。大家對此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