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面對一個怎樣的2025年?
封面 I 豆包AI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2025年,哪吒汽車以一場“賈躍亭式”的荒誕劇情成為行業焦點:
供應商圍堵總部、前CEO張勇被曝“出走英國”、40萬車主陷入售后無門困境。
或許只有當新能源殘酷的另一面砸在臉上,人們才能體會到行業淘汰賽開始的如此之快。
提起哪吒汽車,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人間煙火的網約車最愛,亦或是搶灘登陸的出海標兵,還可能是玩轉營銷的神。
但現在,輿論層面有關哪吒汽車最盛傳的新聞大多是負面的……銷量暴跌、停工停產、管理層震蕩,每一條都是新勢力的死穴,偏偏哪吒汽車全中。
從率先帶領新勢力突破15萬輛銷量大關時的風光無限,到如今踩在生死線邊緣,哪吒汽車落寞的背影,映射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烈火烹油下的殘酷局面。
此情此景,不少人內心五味雜陳,尤其是用真金白銀支持的哪吒車主,其實每當一個車企轟然倒下,受傷最嚴重的往往是與品牌攙扶共生的真愛粉。
如今造車終局乾坤未定,下一家被淘汰出局的車企到底是誰,仍舊是公眾最津津樂道的問題!
屬于哪吒汽車的“劫難”,由來已久。
早在去年10月份,在一個職場社交平臺,一位認證為“哪吒汽車員工”的用戶爆料稱,哪吒汽車“已經發不出工資了”:“欠了供應商很多錢,奉勸大家買哪吒車慎重。”
這番爆料無疑是朝著哪吒的心窩開了一槍,彼時正值哪吒汽車成立十周年,原本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好時候。
圖源:微博@哪吒汽車
緊接著哪吒汽車給出了解釋,稱網絡傳聞“系薪資架構調整,IPO前要進行股權確認,部分薪資發放會慢一點,并非全員欠薪”。
但隨后,一個個雷接連炸開,如哪吒汽車母公司合眾新能源被多家供應商起訴討要欠款、哪吒汽車某地工廠停工、哪吒車主表示無法交車等。
貌似哪吒汽車難以越過淘汰賽已成定局!
但在2024年12月6日,哪吒汽車給了外界一個交代,稱前CEO張勇“下課”,哪吒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方運舟重新出山,“帶著哪吒再次出發”。
輿論難得等來了風平浪靜,甚至不少人斷言哪吒汽車駛向了正軌。
不過就在前幾日,一則哪吒汽車經銷商堵門向哪吒汽車要錢的新聞再度將其推上了風口浪尖,視頻中經銷商字字泣血:“我們是全國300多家哪吒經銷商中的二十余家代表,過去大半年,這些授權經銷商沒有放棄,我們沒裁員,沒斷社保、沒有發負面,店面正常運營,稅還在繳納,員工工資一分不少。這是因為我們相信哪吒廠家會兌現承諾,可是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廠家從未正面回應過我們哪怕一次消息,全靠傳言。”
還提出了三點訴求,渴望自己的權益能夠得到保障。
之后,據紅星新聞,一名高管表示,他們已經注意到了經銷商反映的問題,并且已經在進行研究。
但一浪未平一浪又起,哪吒汽車前CEO張勇遠遁英國,人在海外的新聞開始發酵,眼看著又一處“賈躍亭式”結局即將達成。
面對大眾的質疑,張勇稱說自己到海外融資去了,只為了盡一切努力,搶救哪吒。
但一切盡在不言中,上一個這么說的已經不知去向了,所以車主們對哪吒汽車的不信任情緒并未就此終止,反而愈演愈烈。
哪吒汽車是否會凋零在寒冬之中,還是暫時蟄伏努力奔向春暖花開,答案漸漸偏向了前者。
沒人說的清哪吒汽車是從何時染上頑疾的,只是猛然回首才發現命運這二字的殘酷之處。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哪吒汽車也有過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憶往昔,哪吒汽車是和“蔚小理”同一批成長起來的新勢力車企,勢頭更猛。
2022年,憑借10萬級、15萬級的哪吒U和哪吒V兩款產品,哪吒汽車以15.21萬輛的好成績一舉拿下當年造車新勢力的“銷冠”,成為造車界公認的一匹黑馬。
圖源:微博@哪吒汽車
但從繁榮到落寞只在一瞬,2023年,哪吒汽車為了擺脫網約車以及低端頭銜,開始激進的向著20-30萬價格段探高,但終究難以站穩腳跟,年銷量約12.75萬輛,同比下滑16.16%。
這是哪吒汽車的第一大癥結所在:經營策略出現重大誤判。
還有人將鍋甩給了已經引咎下課的張勇,認為他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證據陳列了一籮筐。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張勇在一次采訪時透露“哪吒汽車設計一個logo花了不下5個億”,被質疑拎不清主次。
有趣的是,張勇最近專門回應了這個問題,稱本意是想說明合眾過去7年在“哪吒”這個品牌名字上的品牌宣傳、營銷傳播、市場推廣、渠道建設等綜合投入就不下5億元,如果倉促改名,將造成很大的浪費與損失,并非指一個LOGO的制作就花了5億元。
但狼藉之下,已經掀不起什么回響。
還有一條罪狀是張勇擾亂了哪吒汽車的產品線,指2023年推出的純電跑車哪吒GT,有消息稱這款車是為了成全張勇“窮人家孩子的跑車夢想”,被內部人士批評為“純粹就是高層主觀判斷的產物”。
圖源:微博@哪吒汽車
當然在技術這一關,哪吒也算不上突出,早期得以殺出重圍靠的是一招性價比,但后來比亞迪等車企玩的比它還狠,自然就沒什么優勢了。
其實哪吒汽車走到今天這步離不開流量二字,不論是早期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還是后來靠周鴻祎的流量來帶動,哪吒汽車在市場上還是有不俗的關注點的。
海外業務能否支撐起哪吒的第二春仍是個謎,現CEO方運舟在之前的全員信中寫道,哪吒汽車“未來2~3年內能實現銷量一半在內,一半在外,2025年內整體毛利率轉正,2026年公司整體盈利”。
但如今,哪吒汽車留給市場的最大疑問就是還能堅持多久!
時至今日,沒人會懷疑新能源將會是顛覆行業、引領未來的中堅力量。
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2024年產銷量均突破1280萬輛,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新能源新車銷量占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比率)達到40.9%。
但一片繁榮之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危險,如哪吒汽車的危機已為行業敲響警鐘:新能源革命絕非靠資本堆砌的速成神話,而是技術、管理、資本與政策的長期博弈。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車企也成了一門技術活,畢竟如果有一天傳來暴雷噩耗,承受的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除此之外,針對行業對于智駕“蒙眼狂奔”的熱議,官方也終于出手治理了。
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會議,強調“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圖源:微博@中國經營報
前段時間,小米SU7的事故想必各位還有印象,消費者當然痛恨車企宣傳時鼓吹智駕,但在實戰中又無法依靠智駕。
如今在各個車企產品發布會上,“高階智駕”“L3級智駕能力”等宣傳幾乎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在規定之后,車企們的宣傳重點或許會有所調整。
這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部分駕駛人對輔助駕駛的認知不到位,誤以為“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所以會出現開車途中玩手機、睡覺等操作,嚴重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新能源行業的“罪”,本質是資本與技術、速度與安全、理想與現實失衡的代價;而“罰”,則是市場與政策對失衡的矯正。
這是必須慢下來,冷思考的地方。
當行業從狂熱走向理性,從擴張轉向深耕,正如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隱喻:真正的“逆天改命”,不是靠神話光環,而是靠腳踏實地——在電池實驗室的每一次測試中,在代碼編寫的每一行邏輯里,在用戶握緊方向盤的每一次信任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