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德陽市第一幼兒園托班、小班的寶貝們與爸爸媽媽手拉手,走進“中國年畫之鄉”綿竹年畫村,開啟了一場“非遺文化初體驗”的親子研學之旅。從歡快的傳統游戲到親手觸摸千年技藝,萌娃們近距離感受傳統年畫的魅力,用笑聲和好奇心,為古樸的年畫村添上一抹靈動童趣,在研學中種下文化傳承的種子。
漫步年畫村,遇見屋檐下的“彩虹”
跟隨著年畫村講解員的腳步,走進綿竹年畫村,仿佛踏入一座色彩斑斕的藝術殿堂。親子家庭漫步青瓦白墻的村落。屋檐下、院墻上,一幅幅色彩明艷的年畫躍入眼簾:抱鯉魚的福娃、威風凜凜的門神、憨態可掬的生肖動物……“快看!墻上有娃娃!”孩子們指著年畫驚嘆。
講解員用童趣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述年畫的歷史:“年畫是古人過年的‘守護神’,門神能趕走年獸,福娃會送來好運哦!”家長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孩子踮腳觸摸年畫的專注模樣。
小手繪年畫,童趣年畫誕生記
最令孩子們期待的環節莫過于親手創作年畫了。在年畫工坊里,萌娃們化身“小小非遺傳承人”。
托班寶寶用胖乎乎的小手握住拓印木板,在家長協助下“咚咚”敲打雕版,拓出金色的“福”字;小班孩子則用毛筆蘸取彩墨,為年畫線稿里的抱魚娃娃涂上“彩虹裙子”和“星星眼睛”。
“媽媽快看!我的娃娃會笑!”稚嫩的歡呼聲中,傳統紋樣與天馬行空的想象碰撞出獨特童畫。
尾聲:把“非遺禮物”裝進口袋
返程前,每個孩子都收獲了人生第一幅非遺作品——自己手繪的年畫和拓印年畫。返程大巴上,有的寶貝把畫緊緊抱在胸前,有的則興奮地和同伴比誰的“門神更厲害”。帶隊陳老師表示:“讓3歲孩子第一次拿起小號的毛筆,用拓印感知凹凸紋理,這種適齡化設計才是文化啟蒙的鑰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