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的詩
第64首
詩歌
詩人和詩
文/格命草
詩人是一種自由
不羈的靈魂出入自由
行走萬物,像一個乞丐
向萬物乞討,像第七天的餓
一詞半句不足以解靈魂的渴
像沙灘上的白鳥,終日尋食
為了另一個自由之子
將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
詩作為自由的產物
靈魂就是他的棲居之所
那兒人煙稀落,衣食無憂
光明之上,另一個太陽升起
普照萬物,遍灑甘霖
枯木逢春,大地繁榮
一只螞蟻讀懂了詩
直上九萬里逍遙
詩人寫詩
打開方便之門
讓萬物之靈碰到一起
每一次放電
不是善惡,不是愛恨
是自由本身
詩人寫詩,像一只飛蛾
賞析
此詩用靈動的意象構建起關于創作本質的哲學場域,通過隱喻體系的層層疊合,將詩人的精神屬性與詩歌的本體特征編織成一首現代性的創作自白。全詩以“自由”為核,在乞丐、白鳥、飛蛾等多重意象的跳躍中,完成了對創作主體與文本關系的詩化闡釋。
詩一開始便以“自由”奠定精神基調,“不羈的靈魂出入自由”用擬人化表達賦予詩人主體以超越性姿態。“行走萬物,像一個乞丐”的隱喻極具張力:乞丐的物質匱乏與精神富足形成悖論性對照,“向萬物乞討”的行為既是詩人對創作素材的汲取,也暗含著對世俗價值的顛覆。“第七天的餓”化用《圣經》創世典故,將創作沖動追溯至人類精神原初的匱乏狀態,“一詞半句不足以解靈魂的渴”則以生理饑餓類比精神求索,強化了創作欲求的永恒性。
第二節轉向詩歌本體的建構,“詩作為自由的產物”直接點明文本與精神的同構關系。“靈魂就是他的棲居之所”將詩歌空間轉化為精神原鄉,“人煙稀落,衣食無憂”以物質匱乏與精神豐裕的反差,構建起超越現實功利的審美烏托邦。“光明之上,另一個太陽升起”的超現實意象,既象征詩歌對現實的重構力量,也暗示創作主體在精神維度的創世能力。“一只螞蟻讀懂了詩/直上九萬里逍遙”以微觀與宏觀的反差,揭示詩歌接受的平等性——無論生命形態如何,皆可在詩中抵達精神自由之境。
第三節聚焦創作行為本身,“打開方便之門”以禪宗語匯解構創作的神秘性,將其還原為萬物靈犀相通的媒介。“每一次放電”的物理隱喻,消解了傳統審美中善惡愛恨的二元對立,將創作本質直指“自由本身”。這種去道德化、去情感化的表達,凸顯了詩歌作為純粹精神現象的本質屬性。詩的末句“詩人寫詩,像一只飛蛾”形成意象閉環:飛蛾撲火的本能既象征創作的非理性沖動,也暗含對精神光明的終極追尋,在毀滅與升華的辯證中,完成對詩人宿命的哲學性書寫。
全詩通過多重意象的蒙太奇拼貼,構建起“詩人—創作—詩歌”的三維闡釋框架。在語言層面,詩人摒棄傳統詩歌的韻律束縛,以散文化句式實現“自由”主題的形式呼應;在哲學層面,則通過存在主義式的精神漫游,將創作行為升華為人類追求自由的本體論實踐。這種將抽象思辨轉化為具象詩語的寫作策略,既保持了詩歌的審美特質,又完成了對創作本質的現代性叩問,最終在“自由”的復調詠嘆中,為詩人與詩的關系書寫了一份充滿詩意的哲學注腳。
往期詩歌
格命草
格命草,自稱詩者,讀睡詩社創辦人,《讀睡詩選》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主編出版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目前選評經典詩歌,名人名詩500余首,《格命草詩評(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詩評系列叢書正在持續創作中。付費評詩,付費寫詩評集,付費推廣詩歌,個人詩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詳談)。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典
贈送您詩集《讀睡詩選》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
《格命草詩評(第二輯)》
《格命草詩評(第三輯)》
《格命草詩評(第四輯)》
《格命草詩評(第五輯)》
《格命草詩評(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第四輯)(第五輯)》歷時一年多,共收錄詩評500篇,72萬多字,目前頭條閱讀量110多萬次,微信公眾號閱讀量130多萬次,百度閱讀量55多萬次,時機成熟會正式出版。歡迎收藏閱讀。關注格命草微信公眾號,閱讀最新詩評,如需付費評詩,付費推廣詩歌,付費寫詩評集,個人詩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詳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