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身處重點高中的重點班,在那個匯聚了眾多優秀學子的地方,我一度認為自己的理科成績還算出色。數學,這門讓無數學生頭疼的學科,于我而言,經常能斬獲 135 分以上的佳績,高考時更是取得了 138 分的高分。然而,與班上的第一名相比,我這點成績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班那位堪稱最牛的學霸,在數學領域簡直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無論試卷難度如何,他經常能輕松拿下滿分。理科綜合成績更是令人望塵莫及,從未低于 290 分。平日里,我觀察到他上課似乎不怎么緊跟老師的思路,常常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于是,我天真地誤解,以為學神都是憑借天賦,隨便學學就能如此優秀。
直到某個凌晨兩點,我因肚子餓偷偷溜出宿舍去買泡面。寂靜的走廊里,聲控燈隨著我的腳步聲亮起,就在那慘白的光線中,我看到了一個蜷縮的身影。走近一看,竟然是他在專心刷題,腳邊還攤著半包啃剩的干脆面。那一刻,我內心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原來一直以來我都錯了。后來我才發現,他抽屜里永遠備著的褪黑素軟糖,并非是用來助眠的,而是為了支撐他熬過那些連廁所燈光都要爭分奪秒的深夜。
班主任有一次沒收了他的錯題本,當我們傳閱時,整個班級都陷入了集體沉默。那根本不是一本普通的筆記本,而是一本用五種顏色精心標注的“高考命題規律圖鑒”。每一道錯題的旁邊,都貼著詳細的便利貼,上面清晰地寫著錯因、同類題的變形,甚至還有他對出題人心理的揣摩。而最讓我們感到震撼的,是扉頁上那句擲地有聲的話:“今天少糾一個漏洞,高考就多埋一顆雷。”
記得三模前夜,他在廁所隔間背誦生物課本時被值班老師抓了個現行。教導主任舉著手電筒照過去的瞬間,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瓷磚墻上貼滿了熒光便利貼,從復雜的細胞分裂圖解到抽象的電磁學公式,就連天花板的排氣扇上都掛著精心制作的物理模型。這個被我們戲稱為“移動自習室”的秘密基地,他竟然默默經營了整整兩年。
高考放榜的那一天,看著光榮榜上他那令人驚嘆的 297 分的理綜和 148 分的數學,我才如夢初醒,驚覺那些流傳在貼吧里的所謂“學神傳說”是多么的荒謬和片面。后來,從清華機械系的學長那里得知,這位大神入學后依然保持著凌晨四點起床的習慣。這并非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卷”,而是他真的把“極致努力”融入了自己的本能。
所以啊,這世上哪有什么天賦能夠輕易碾壓一切,不過是我們沒有看到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無數次咬牙堅持和死磕到底的艱辛罷了。
每一位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無不是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與磨煉,才最終走向成功的。就如同古代的文人墨客,為了一篇佳作,反復推敲,夜以繼日。在當今社會,這種努力奮斗的精神同樣不可或缺,它是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我們一直崇尚的是勤奮與努力,而非單純依靠天賦。那些流傳千古的故事,往往都是講述著人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實現夢想,去創造奇跡。這位學霸的經歷,正是這種精神在現代教育中的生動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