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老 白
首發(fā):老白讀書
01/
病考
這是《聊齋志異》里的第一個小故事,名為考城隍。
故事的主角名叫宋燾,本文簡稱宋公。
說是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突然看見有公差傳喚他去參加考試,他稀里糊涂地久跟了過去。
一路經(jīng)過的地方都很生疏,最終來到一個繁華的城市,像京城一樣;到了考試的地方,那里也是壯麗堂皇。
考官有十幾個,也不知道姓名,但其中一個長得像關(guān)公一樣。
考生就兩人,除了宋公自己外,另一名是一個姓張的秀才,他先到的已經(jīng)坐好了,于是宋公就坐另一張桌子。
于是考試開始了。
02/
考試
不一會兒,考題傳下來,宋公一看,就八個字:一人二心,有心無心(每個人都有兩種心:有心和無心)。
兩人各自埋頭作題,很快兩篇文章作好,呈到殿上。
寫的什么呢?
宋公文章的題眼是這樣幾句話:“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刻意做好事的,雖結(jié)果是好的但也不值得獎賞;不小心做了壞事的,雖結(jié)果是壞的但也不應(yīng)該懲罰)
十幾位官員互相傳看,贊不絕口,看來是穩(wěn)了。
03/
請辭
果然,為首的官員傳宋公上殿對他說:“河南缺一個城隍,你正稱職。”
城隍,那是陰間的縣官呢。
宋公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已然病死,這會正在閻羅殿上考試呢。難怪會看到關(guān) 帝圣君!
但宋公是個孝子。
他給閻王磕頭哭訴說:“容受重任,豈敢推辭。但我家中有老母已七十高齡,無人奉養(yǎng)。懇請讓我侍奉老母安享天年,然后再來聽取錄用。”
閻王爺看中他,本就是因?yàn)樗牡滦?/strong>,這個請求不得不重視;但一查宋母的壽限,說還有九年,這時間可不短。
正當(dāng)眾閻羅躊躇之際,關(guān)帝發(fā)話了:“就讓他去吧。我們可以讓張秀才先代理九年,到時候再接替就行了。”
于是領(lǐng)頭的閻王就對宋公說:“你本當(dāng)立即赴任的,現(xiàn)在本著仁孝之心,給你九年假期,到時候自然還要來召喚你。”
轉(zhuǎn)頭又對張秀才勉勵了幾句。
張秀才送宋公出城。
路上他告訴宋公,自己是長山縣的張某某,還吟詩贈別。
張秀才的詩,宋公大多忘了,只記得其中有這樣兩句:“ 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 花也有,酒也有,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般。沒有蠟燭,沒有燈籠,晚上仍然明如白晝。)
宋公上了馬,就告別而去。
04/
赴任
等宋公回到家中時,猶如從夢中醒來。
此時他已經(jīng)死去三天,是母親聽見棺材里有呻吟的聲音,才急忙把他扶出來的。
回到陽世后,他曾到長山打聽,果然有個張秀才在那天死了。
看來一切是真的不是夢。
九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母親果然去世了。宋公安葬好母親,洗好澡,進(jìn)屋就死了。
他的岳父住在城西,那天他忽然看見自己的女婿騎著馬來,那馬系著雕花胸帶,馬頭則點(diǎn)綴著大紅飾物,身后則跟著一眾車馬隨從。
只見宋公登上廳堂,朝岳父拜了一拜,就走了。
岳父感到驚疑,于是派人到鄉(xiāng)下打聽消息,才知道女婿已經(jīng)死了。
原來,拜他的是女婿的鬼魂。
至此,故事結(jié)束。
05/
簡析
《聊齋》這部小說里,寄托著那個時代文人的愿望。
比如這篇考城隍,文眼便在在2句詩文之中: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
名為一個“心”字。
初心與結(jié)果誰更重要?
這是一個千古難題,不同時代的學(xué)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蒲松齡的看法是:
初心更重要。
只要保持心靈的自由與樂觀,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夜晚也與白天無異,這是一種通過內(nèi)在修養(yǎng)超越物質(zhì)條件限制的精神。
明清兩代文人受陽明心學(xué)影響頗深,心即為理,只要心中有浩然之正氣,外界的種種挫折那又算是什么呢?
蒲松齡本人科舉之路充滿坎坷,屢試不第。
以這篇《考城隍》開篇,是告訴天下讀書人,更是告訴他自己,縱使陽間沒有出路,只要學(xué)問足夠好,德行足夠高,陰間依然有好前途。
這何嘗不是一種寄托呢。
全文完,歡迎 關(guān)注、點(diǎn)贊、在看 ,謝謝您!
歡迎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參考資料:
蒲松齡,《聊齋志異》
您可能還想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