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一直都是中外游客來北京的首選目的地。
據(jù)悉,每年來天安門廣場游覽的游客接近2000萬人,也就是每天多達6萬人左右。
而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更是游客必備的打卡點,幾乎每一名來天安門廣場的游客,都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合影。
某種程度上而言,人民英雄紀念碑已經(jīng)成為了天安門廣場的一個文化符號,更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心目中的精神圖騰。
只不過,很多人或許并不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之初,不僅在選址上存在爭議;就連造型以及刻字上,都有過諸多傳聞。
尤其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毛主席的155個題字,更是深藏了毛主席對新中國未來的期許。
接下來,讓我們共同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背后的故事。
首先,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選址問題上,起初就存在較大的分歧。
1949年9月30日,新中國成立前夕,政協(xié)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議,這本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當時的北京城尚存封建社會明清都城的格局,這就導致紀念碑選址存在爭議。
要知道,當時的天安門廣場僅占地面積達11.3公頃,東西兩側(cè)又被紅墻封閉,南面又矗立著明朝永樂年間修建的大明門,將人民英雄紀念碑這樣代表著國家記憶的紀念物放在哪里,成為了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問題。
當時,有不少專家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選址的討論,并且出現(xiàn)了三個不同的聲音。
其中,不少革命元勛認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修建應該效仿蘇聯(lián)紅場的模式,也就是將紀念碑與列寧墓放在一起,因此,建議人民英雄紀念碑設(shè)置在故宮內(nèi)。
也就是說,將人民英雄紀念碑建于紫禁城故宮太和殿前,從而象征新政權(quán)的正統(tǒng)性。并且,這個方案還得到了蘇聯(lián)專家巴蘭尼科夫支持,但卻遭到了建筑大師梁思成的反對。
梁思成在1949年12月給北京市政府的信中指出:"將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嵌入故宮建筑群,既破壞歷史遺產(chǎn)完整性,又造成時空錯位的混亂"。
與此同時,有不少學者堅持應遵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園林的修建風格,既然是紀念碑,那就應該符合祭祀傳統(tǒng),因此推崇將紀念碑設(shè)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內(nèi)。
但反對人士認為選在八寶山過于邊緣化,尤其是時任北京市建設(shè)局副局長的趙冬日指出:"人民英雄紀念碑應融入市民的生活,而非隔離在郊外墓地。”
除此之外,還有以梁思成為代表的現(xiàn)代規(guī)劃派,認為紀念碑應該設(shè)立在城市新中軸的核心節(jié)點。
包括梁思成、林徽因在內(nèi)的清華建筑系團隊提出了"以天安門為中心重塑首都軸線"的構(gòu)想。
而且,從中華門到天安門距離880米,恰好是古代"五門三朝"的規(guī)制,而正陽門城樓高度42米,又與擬建紀念碑形成黃金比例。
最終,關(guān)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選址,終于得到了敲定,接下來便是緊鑼密鼓地建造過程,至于碑文的撰寫,也是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
眾所周知,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有毛主席手書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幾乎每一個見過紀念碑的人都對這八個字印象深刻。
不過許多人或許并不知道,這八個的字實際尺寸為2.42米見方,也就是普通人身高的1.5倍,而且,之所以是這個尺寸,也有深刻的含義。
首先,在字體上就頗有講究,毛主席采用的是"北碑體",熟悉書法的讀者應該知道,這種興起于北魏時期的書法,既有漢朝隸書的樸拙,又有唐朝楷體的嚴謹,十分符合革命傳統(tǒng)源于民族血脈的傳承。
其次,毛主席這八個大字,在視覺效果上也別出心裁。整個字體的重心都要比常規(guī)書寫下移12%左右,目的就是為了確保瞻仰者從廣場地面仰視時不會有視覺誤差。
為此,清華大學建筑系曾制作了人民英雄紀念碑1:10的模型,并且用光學儀器進行測試,最終證實,當仰角達到28度時,毛主席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文字仍舊可以端正形態(tài)。
除此之外,毛主席的題字還考慮到了空間方位的象征,因為題字位于紀念碑身的南面,從而與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畫像形成了南北呼應,這寓意著"領(lǐng)袖注視英雄"。
至于碑文內(nèi)容,也是由毛主席提供,只不過是由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手書,碑文共155個字符,又分三塊漢白玉鑲嵌在紀念碑碑身的北側(cè)。
許多人或許并不知道,這155個字組成的文本結(jié)構(gòu),實際上暗藏著十分精妙的政治修辭。
例如,碑文中第一段 "三年以來..." ,實際上是指從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戰(zhàn)爭,進而凸顯中共對于革命的領(lǐng)導權(quán),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在過去三年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碑文第二段中提到的"三十年以來..." ,實際上是指從1919年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正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啟了近代中國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新篇章。
而碑文第三段提到的"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則是追溯到了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近代反侵略史。
這三段時間跨度,將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革命史放在了更宏大的民族解放進程中,巧妙地完成了近代史中三個關(guān)鍵的轉(zhuǎn)換。
要知道,毛主席寫下的這155字的碑文,完成了從"人民英雄"到"人民"的轉(zhuǎn)變,這樣就使得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立意從"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變?yōu)?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
與此同時,碑文還將革命的戰(zhàn)場從此前的"國內(nèi)革命"延伸到"民族解放" 。
總而言之,整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修建,可謂是用心良苦,無論是工藝還是象征意義,都堪稱里程碑。
信息來源:
回溯,人民英雄紀念碑鮮為人知的背后故事
2021-09-30 10:44·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