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的賬本:每月800元養(yǎng)老金,如何活出尊嚴(yán)?
天剛蒙蒙亮,李桂芳就摸黑從床上爬起來。她摸索著打開床頭的抽屜,掏出一個磨得發(fā)亮的記賬本,借著窗外的光,用鉛筆頭顫巍巍地寫下:“6月1日,領(lǐng)養(yǎng)老金800元。
”這是她每個月最踏實的一天,也是新一輪精打細算的開始。
“錢像沙子,抓不住就沒了”
李桂芳今年65歲,住在湖南一個山坳坳里。她這輩子沒出過遠門,最遠就是年輕時去縣城賣過幾回雞蛋。
老伴走得早,兒子王強在深圳送外賣,一年到頭見不著面。每月1號,她攥著那800塊養(yǎng)老金,心里像被秤砣壓著——這點錢要撐整整30天。
第一筆開銷是藥錢。她高血壓十幾年,每天雷打不動吃兩片降壓藥。村衛(wèi)生所的大夫總叮囑她不能斷藥,可一盒藥30塊,一個月得買10盒,300塊錢就這么沒了。
“這藥醫(yī)保報銷不了多少,都是自費的?!彼龂@口氣,把藥盒鎖進抽屜,生怕被老鼠啃了。
第二筆是水電費。村里收水電費的人來一趟,她得交100塊。為了省電,她白天從不開燈,只有做飯時才擰亮那盞昏黃的燈泡。
家里唯一的電器是個老式電飯煲,外殼都銹穿了,插頭用膠布纏了又纏。“煮稀飯不費電,還能保溫。”她掀開鍋蓋,里頭飄著幾片菜葉子,米粒稀得能照見人影。
剩下500塊,掰成兩半花。200塊買米面油鹽,她每天只吃兩頓稀飯配咸菜,櫥柜里那罐豬油還是去年過年兒子帶回來的,她舀一筷子都得掂量半天。
最后200塊是“救命錢”,塞在枕頭底下,可去年冬天一場感冒,去鎮(zhèn)上診所打了兩天吊針,這錢就見了底。
“人老了,連病都生不起?!彼龔澭胝c屋后種的青菜,腰椎突然一陣刺痛——這是年輕時挑稻谷落下的病根。地荒了大半,雜草長得比菜還高。
兒子的500塊,壓垮兩代人
每月15號,李桂芳的手機總會響一聲——兒子轉(zhuǎn)了500塊錢。這是她最矛盾的時刻。
兒子王強在深圳跑外賣,每天騎電動車鉆十幾個小時巷子,一個月掙6000多塊。
可城里開銷大,房租2000,孩子上幼兒園1500,媳婦在服裝廠打工掙的錢全貼補了家用。去年孫子肺炎住院,小兩口還欠了親戚1萬塊。
“媽,這錢您先拿著?!彪娫捓?,兒子聲音沙啞。李桂芳聽著隔壁屋傳來兒媳的抱怨:“房貸都沒還完,補習(xí)班又要交錢,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她攥著手機,喉嚨發(fā)緊:“強子,下個月別寄了,媽夠用?!?/p>
她不是沒想過靠兒子養(yǎng)老。
三年前,她把家里三畝地交給兒子打理,指望著收點租金。沒想到兒媳轉(zhuǎn)手把地租給了別人,錢攥在自己手里。
“媽,城里養(yǎng)孩子貴,這錢先給我們應(yīng)急。”兒子支支吾吾解釋。如今地沒了,錢也沒了,她連顆白菜都要算計著買。
最讓她揪心的是生病。去年夏天收稻谷,她頂著日頭干了半天活,突然眼前一黑栽在田埂上。
鄰居七手八腳把她抬回家,村醫(yī)說是腦供血不足,勸她去縣醫(yī)院檢查。她死活不肯:“躺兩天就好,去一趟醫(yī)院得花多少?”
其實枕頭底下就藏著病歷——高血壓引發(fā)了輕微腦梗,她沒敢告訴兒子。
“懂事”成了扎心的刀
村里的老人常聚在祠堂門口曬太陽。老張頭掏出降壓藥,大家就著涼水往下咽,苦得直皺眉。
“你這藥不行,得換進口的?!庇腥四钸丁@蠌堫^一瞪眼:“國產(chǎn)的30塊,進口的120,你替我出???”眾人哄笑,笑著笑著就沉默了。
李桂芳最怕過節(jié)。除夕夜,兒子打來視頻電話,小孫子在屏幕里脆生生喊“奶奶”。
她趕緊把鏡頭轉(zhuǎn)向桌上的紅燒肉——其實是找鄰居借的肉,拍完就得還回去。兒子夸她氣色好,她忍著關(guān)節(jié)疼笑道:“家里啥都不缺,你們別操心?!?/p>
可夜深人靜時,她盯著房梁上結(jié)的蛛網(wǎng)發(fā)呆。屋頂漏雨的地方用塑料布兜著,風(fēng)一吹嘩啦啦響。去年冬天特別冷,她裹著三床被子還打哆嗦,最后把電飯煲搬到床頭,靠煮飯的熱氣取暖。
裂縫里的光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今年春天。村里搞“共享菜園”,把拋荒地劃成小塊,讓老人們種菜換米面油。李桂芳拖著病腰認(rèn)領(lǐng)了一分地,種上茄子辣椒。
收成那天,她抱著兩筐蔬菜去村委會,換了10斤大米和兩桶油。
鎮(zhèn)上最近傳來消息,說80歲以上老人能多領(lǐng)200塊高齡補貼。李桂芳掰著指頭算:“再熬15年就能領(lǐng)了?!闭f完自己先笑了,笑著笑著眼淚掉進衣領(lǐng)里。
賬本最后一頁
入秋那天,李桂芳在賬本上添了新條目:“9月5日,買止痛膏18元?!弊舟E比從前更歪斜了——她的白內(nèi)障越來越重,看東西總像蒙著層霧。
兒子又寄來500塊,這次她沒退回去。村里正在試點“土地養(yǎng)老”,聽說政府要把閑置宅基地統(tǒng)一出租,按月給老人發(fā)錢。
她摸著土地證上老伴的名字,心想:“要是真能兌現(xiàn),或許能多買幾盒好藥?!?/p>
傍晚下起細雨,她蹲在灶臺前生火。米缸快見底了,咸菜壇子也空了,但電飯煲里咕嘟冒出的熱氣,混著柴火味飄滿屋子。
遠處傳來志愿隊的鑼鼓聲——重陽節(jié)快到了,村委會要給孤寡老人發(fā)棉被。
她把記賬本塞回抽屜,突然發(fā)現(xiàn)夾層里掉出一張泛黃的紙。那是二十年前兒子寫的欠條:“長大后每月給媽媽1000塊。”紙角被老鼠啃了個洞,數(shù)字模糊得看不清了。
(為保護隱私,文中人物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