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巷子里的潮汕糯米飯
“為了吃上它,把東門都繞了一圈”
01
“這個糯米飯,我賣了13年了”
“你們是干什么的,不要拍我咯,沒什么好拍。”
在東門白馬批發市場后巷,藏著一家潮汕小吃店。老板袁姨,汕尾膠己人。一開始,十分抗拒我們的拍攝,語氣都自帶威懾力。好在后來和女兒溝通過后,放下了一點戒備。(當然也包括我說了潮汕話,用同是膠己人打入了阿姨的社交圈)
“阿姨這個糯米飯和外面的不一樣啦!料很足,潮汕口味的糯米飯。”
“我在這邊賣了13年了,肯定是好吃才能賣這么久。”
當我們聊起是為了糯米飯而來時,袁姨才對我們真正放下了戒備,暢談起來。用十幾種配料蒸制的糯米飯,是袁姨的招牌,在深圳不常見,10元/份。
「 每天4點備料,到店現炒 」
“每天早上4點,我就起來先準備材料,再帶來店里炒。”
“糯米飯的配料,要先炒一遍,煸出香味,放到飯上才香。”
袁姨家的糯米飯,關鍵在于她每天現炒的配料。 炒一鍋料,蒸一鍋飯,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份飯都是夠火亦不過火。在不足10㎡的半露天小店,沒有空調,只有一個小小的風扇,即使深圳是30+℃的高溫,袁姨也堅持現炒,從不馬虎。
「 一蒸糯米飯,二加炒料 」
“小妹,借過一下,阿姨要蒸飯咯。”
“糯米都比較難熟,先把飯蒸得差不多熟了,再放料一起蒸,這樣才入味。”
與大米不同,糯米蒸軟需要更長時間。炒料的同時,袁姨還要忙著將糯米飯蒸上。等糯米蒸到快熟的狀態,再把炒好的料放進去一起蒸,配菜的香味才會浸入飯里。
「 10元/份,配料近10種 」
“先別拍啦!趁熱吃,那才香。”
“一定要舀大口點,吃下去滿嘴都是料。”
撇開糯米飯不說,袁姨的飯,光吃料都能吃飽。臘肉、魷魚、香菇、蝦米、肉泥…肉眼能看到的就近10種配菜。大勺來上一口,先是咸香濃郁帶給味蕾的盛宴,再者是米飯的軟糯與配菜的嚼勁給口腔帶來的高潮,潮汕人的DNA一下就被激活。
02
“這些小吃,都是我自己做的”
“這么多小吃,都是你一個人做的嗎?太厲害了!”
“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做的啦!有時候我女兒也會幫幫忙。”
除了招牌的糯米飯,袁姨手工做的小吃,也值得一試。種類雖然不多,但細數也有十幾種,都是潮汕風味。
「 海豐小米-10元/份 」
“很多客人最喜歡的還是小米啦!一買就是好幾盒。還有很多人來我這批發。”
“辣椒來一點不,阿姨自己做的,很好吃。”
袁姨自己包的小米,在不少客人心中,它才是店里的TOP1。蒸熟的小米,外皮軟糯。一定要蘸上袁姨的辣椒醬一起吃,內餡的肉鮮被辣椒激出,吃起來相當上頭。難怪有不少人,吃完還得打包點回家。
「 炒卷粿-6元/份 」
潮汕人才懂的卷粿,在袁姨這也能找到。白花花的卷粿在鐵板上翻炒至金黃,配菜雖然不多,但也足夠油香。卷粿都很入味,吃起來軟軟糯糯、嚼勁十足。
「 菜包粿-10元/份 」
現蒸的菜包粿,皮很Q彈,圓鼓鼓的肚子里可是有著不少好貨。單吃就已經足夠滑嫩了,嗜辣的一定要蘸上辣椒醬,pangxi!(潮汕話:香迷糊了)
03
“早上7點開門,賣到晚上7點30”
“其實這些都是尋常味道,也沒想到大家都挺喜歡。”
“一開始你來我還以為你是騙子,要給阿姨拍好看點哦!”
經過一陣子的聊天,袁姨也不再如開始那般嚴肅,反而還多了很多笑容和關心。臨近下午四點,店里不算忙,偶爾零星會來幾個客人。袁姨一邊忙乎,一邊還能和對面的攤主聊天,也算自在快活。
“我們這還挺難找的,不熟這一片的人,一般都很難找到。”
“累是累了點,但周邊都是同鄉人,每天一起聊聊天,也感覺不到啦!”
從早上備料開始,到晚上收工,袁姨工作時長起碼15個鐘,還不算上她在家備料的時間,這超長的工作時間,光想想就能感受到疲憊。沒有舒適的環境,夏天日曬,冬天風吹,這樣的日子,袁姨堅持了十年。
其實不止袁姨,巷子里的攤主,乃至深圳每條街上的小販,這種生活都是他們的日常。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美食荒漠的深圳,有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玉食。
“下次有時間,再來找阿姨玩呀!”
潮汕金味道
人均
21元(豐儉由人)
營業時間
07:00-19:30
地址
羅湖東門白馬批發市場后巷(太陽百貨東門2對面的巷子進去就能看到)
1. 人手不多,出餐慢請見諒
2. 小店環境一般,如果介意的話,慎重選擇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