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開國上將陳明仁,很多人映入腦海的第一印象大都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平攻堅戰,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下,陳明仁最終抵住東野數倍于己大軍的圍攻,艱難守住了四平城。
正因如此,長沙起義后的陳明仁與程潛一同到北京與教員等人會面時,對方才會脫口而出一句“我看林打仗不如你”的真誠評價。當然,相比這些如今我們家喻戶曉的歷史片段而言,陳明仁在抗戰時期的經歷表現卻鮮有人知,而這又恰是他軍事能力和素養進階的關鍵時期。
影視作品中的陳明仁
這其中,1945年初滇西反攻作戰期間的回龍山之戰,是他軍事生涯中濃墨重彩和津津樂道的一筆。此戰過后,陳明仁不僅在盟軍中樹立了抗日名將的威信,也為他日后取日軍防御戰術用以四平防御作戰埋下了深深伏筆。
話不多說,我們直入主題。1945年1月,英美盟軍和中國遠征軍計劃攻克日軍在滇緬的最后據點畹町和芒市,實現與駐印部隊的順利會師。
畹町是分布在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小鎮,也是進入云南的重要門戶。整個抗戰期間,幾乎一切來自海外的西藥、汽油等戰略物資都是經此轉運調配;而回龍山則是畹町的最高峰,是進入畹町地區的門戶。
雖說駐扎回龍山上的日軍部隊只有區區不足1000人,但對方的防御工事卻也不是“豆腐渣工程”,加之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盟軍要想迅速攻克也絕非是件易事。早在陳明仁的71軍正式加入戰斗前,國軍第9師和第200師已經足足與日軍相持了一個周時間,不僅未獲進展,反而自身傷亡巨大。
畹町鎮俯瞰圖
當然,這其中又不僅僅是兵力和地利上的差異,炮兵和空中支援的有效配置和殺傷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倒有點類似于八路軍在1940年10月的那場關家垴血戰,盡管我軍在兵力占據優勢,但受制于險要地勢和缺乏重炮火的條件,最終為此戰付出了較為慘烈的代價。
回到這場回龍山攻堅戰上來。1942年日軍占領畹町后,在回龍山以及附近的大黑山洞險要地段構筑了永久性堅固防御工事,其牢固密集程度遠超同時期松山戰役的日軍防線。
眾所周知,在1944年夏季的松山戰役時,中國遠征軍以超過日軍近30倍的兵力,歷時95天、先后發動了10次大規模猛攻,最終付出僅2萬人傷亡代價后攻克了松山。僅從一系列數據上看,這場戰役的艱難程度便已不言而喻。
但當遠征軍到達畹町后才清醒的發現,回龍山遠比松山更難攻克。盡管如此,作為日軍在云南境內的最后堡壘和屏障,要實現打通滇緬和中印公路的終極目標,回龍山和畹町又是擺在中國遠征軍面前不得不拼盡全力拔除的“據點”。
抗戰時期的中國遠征軍
此時的畹町鎮周圍,聚集了日軍第56師團殘部及其他增援部隊約一萬人。危急關頭,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再次點將,由第11集團軍總司令黃杰麾下第71軍代理軍長陳明仁率軍出戰回龍山。
作為老蔣“五虎上將”中實至名歸的戰將,衛立煌此前雖然經歷了中條山戰役的慘敗,但在遠征軍主帥任上還是取得了收復松山、騰沖等地的驕人戰績。而他之所以認定陳明仁是攻占回龍山的不二人選,自然有著一層深思熟慮。
陳明仁的性格執拗倔強,在國軍政客們眼中自然不怎么討人喜歡,但他在抗戰以來展現出的軍事天賦卻是數一數二的。早在1938年8月的九江戰役期間,陳明仁在廬山率新組建的預備2師與日軍鏖戰達4個月之久;昆侖關戰役中陳明仁率部增援第5軍,在九塘地區重創日軍第21旅團指揮部。
有了這樣的實力證明,衛立煌堅信陳明仁在這次回龍山之戰中能創造奇跡、力挽狂瀾。
很快,在遠征軍司令部的軍事會議上,陳明仁與接替史迪威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的魏德邁有了首次正式會面。魏德邁雖然此前與陳明仁未曾謀面,但71軍在滇西的“赫赫威名”如雷貫耳,多少還是讓他有些敬畏之心的。
抗戰期間的魏德邁(左一)
鑒于此前2個師進攻不力而計劃取消空軍和重炮支援的魏德邁,在陳明仁“三天攻克回龍山日軍陣地”的軍令狀面前竟也罕見的松了口,同時答應對方調集炮兵和空軍全力配合戰斗的請求。這樣一來,陳明仁這里也就萬事俱備,剩下的就是71軍在戰術上的“東風”凸顯成效了。
彼時的71軍下轄36師、87師和88師3個師,在部隊全部就位后,陳明仁先是用這3個師前去試探日軍的火力,摸清山上和周圍日軍的布防和動向。在陳明仁看來,日軍雖然工事堅固,但戰術僵硬死板,一味靠死守硬撐,雖然對遠征軍正面進攻造成不小傷亡,卻也是一個整體包圍并全部殲滅對方的絕好戰機。
因此,他的作戰部署便圍繞著步炮協同、各個殲滅展開。具體來講:一是集中炮兵重炮火優勢向回龍山日軍陣地轟擊;二是令87師沿滇緬公路迂回到回龍山后切斷日軍退路;三是讓88師正面主攻回龍山日軍陣地,以36師為預備隊。
同時,為了迷惑日軍對71軍主攻方向的判斷,陳明仁派36師一個團在空軍和部分炮兵掩護下向回龍山對面的三臺山發起佯攻,分散日軍注意力。從上午6時預備隊佯攻三臺山到上午8時88師主攻回龍山,三個師均按原定作戰計劃完成了既定任務。
影視作品中的抗戰場景
不過,從上午8時至下午3時近7個小時時間里,88師正面進攻的戰斗卻并不順利。以至于魏德邁在陳明仁面前延續著自己一貫以來的冷嘲熱諷姿態:
“陳將軍,現在看天色,太陽即將落山,希望上帝能把太陽拖住,不然陳將軍就不好收場了……”
很顯然,一心撲在戰事指揮上的陳明仁并沒有太在意這位“太上皇”的話,充其量就是當成一句冷笑話一笑而過,繼續調整前方作戰部署。
此時,88師師長熊新民向陳明仁提出“步兵指揮炮兵”的戰術建議,即在同日軍白刃戰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由前線擔負沖鋒任務的步兵指揮官直接指揮炮兵向前沿陣地推進延伸。這樣一來,既能對正面日軍形成有效殺傷力,又能減少因部隊正面直接沖鋒帶來的傷亡代價。
果然,經過戰術調整后,88師在一小時后,即當天下午四時左右便成功拿下了回龍山日軍陣地。從發起總攻到最后制勝,71軍不過用了八小時時間,而最核心的戰斗卻正是魏德邁“嘲諷”陳明仁后的一小時。
建國后的陳明仁夫婦
無論如何,一個既定的事實已然擺在敵我雙方面前,即自此之后,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日軍在西南再無險可守。當然,對軍事一向癡迷的陳明仁也在戰后對日軍防御工事進行了一番仔細研究考察,總結出的防御技巧和戰術經驗日后也被他平移到東北的四平城下,當然,那又是另外一段歷史了……
就回龍山之戰的表現而言,至少陳明在“抗日名將”的稱謂方面是實至名歸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