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微風不燥。與家人好友一起出游,共赴一場“家門口”的春日之約,成為越來越多南昌人度過周末時光的選擇。
周末雖短,卻也為城市周邊游、餐飲消費等創造了足夠大的空間,不斷激發我市消費市場新活力。本報記者兵分多路,探尋這場春日里的周末“好戲”。
向山而行:
“山系生活”重構周末消費版圖
晨曦初露時,梅嶺高路入云端觀景臺上已聚集了上百名等待日出的游客。隨著第一縷陽光刺破云層,人群中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嘆聲,手機鏡頭紛紛對準天際線,將“西山積翠”的壯美瞬間定格。
作為南昌最高自然觀景臺,這里每到周末便上演著這樣的“生活情景劇”。這個南昌市唯一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正以獨特的“山系生活”重構周末經濟生態。
梅嶺雖非崇山峻嶺,卻以“一步一景”的靈秀特質,引領著都市人解鎖全新生活方式。“周末只要沒事,我都會帶孩子來爬山,體驗大自然。”人群中,市民鐘安安帶著9歲兒子出現在鏡頭里,笑容燦爛。
“防曬帽、水壺、防曬霜、登山杖……”鐘安安展示著手機里的購物清單,僅孩子的基礎裝備就花費了2000多元,其中一雙800多元的專業登山鞋格外醒目,“暑假計劃挑戰更高海拔,裝備升級是必要投資。”
除了戶外裝備,“山系生活”的消費場景離不開民宿和農家樂。
沿著蜿蜒山路來到招賢鎮堎上自然村,一棟造型別致的房屋吸引了記者注意。屋內擺設古色古香,落地玻璃窗后的竹林輕輕搖動,屋旁的草坪、秋千、籬笆、小溪,勾勒出一幅山間生活圖景。
這間民宿的主理人王亮紅夫婦,曾經也是徒步、爬山愛好者。2021年,他們敏銳捕捉到梅嶺山間旅游升溫的契機,經過2年籌備,2023年底開業并迎來首批客人。
王亮紅說,民宿只有3個套間,2間大床房,他們每到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就要忙起來,“住宿的很多都是親子家庭,或者朋友和同學聚會,晚上在民宿休閑,白天就去山間徒步、看風景、吃農家菜。”
昨日中午12時,緊鄰月亮灣景區的育新自然村,一農家樂的店主劉偉明忙著招呼客人。這棟三層小樓房,2層用來擺餐桌、1層用來住宿,“自家農房,平時在外面打工上班,放假就自己炒菜招呼客人,用的是自家田地里的新鮮蔬菜。”劉偉明算了筆賬,光這一項一年能增加四五萬元收入。
“來我們這吃飯的都是進山游客,這幾年人氣越來越旺,周末門口的停車位一位難求。”劉偉明說,家人都在身邊,收入也增加了,他對如今的幸福生活很知足。
“現在光育新這一個自然村,就發展出了8家農家樂,2家民宿。”堎上村黨支部書記劉綏盛說,這兩年,村里還在嘗試帶領村民種植玉木耳、茶油等農作物,作為土特產品銷售,帶動村民增加收入。
太平鎮雷港村民宿集群通過“村企共建”模式,將閑置農房改造為精品民宿,周末入住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帶動周邊農家樂、土特產銷售等關聯產業增收。
蟠龍峰巔的“云端咖啡”則演繹著文旅融合的可能。這家店主營咖啡、果汁飲料和簡餐。“平日很多老人家來吃飯,周末家庭游、朋友一起來拍照打卡的也很多。”咖啡店負責人、37歲的創業者李龍告訴記者,現在工作日一天的營業額保持在千元左右,周末高峰期一天能賣出300多單,營業額超萬元。
憑借城市中央公園的地理優勢,灣里梅嶺構建起“登山步道+日出觀景+民宿集群”的完整產業鏈。灣里管理局以入選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契機,實施“旅游+”戰略推動產業融合,打造磨盤山森林體育公園、羅亭鮮花小鎮等特色載體,培育出“半朵悠蓮”“在芙山房”等28家中高端鄉宿。都市人背著登山包走進山林、村民在自家門口端起“生態飯碗”……這里每一個游客、每一處民宿、每一家小店,都是一處“山系生活”樣本,于綠水青山間生長出充滿活力的經濟新圖景。
“濱海”風光:
打造家門口休閑新方式
這個春日,市民不必遠赴海濱,在“家門口”就能體驗“看海”的浪漫。隨著贛江水位豐盈、沿岸景觀提升,洪州大橋下、朝陽江灘公園等地的“海景”打卡點在社交平臺爆紅,帶動露營、攝影、餐飲等周末消費熱潮。
19日,記者跟隨游客從滕王閣北園拾級而上,沿著游廊一路向北,過“章江曉渡”,來到滕王閣景區北擴片區。江水浩渺,贛江的壯闊一覽無余。
在唐風宋韻特色的亭臺樓閣和水天一色的“濱海”風景里,不僅有絡繹不絕的游客駐足留影,更有身著華美漢服、妝容精致的佳人,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定格一幅幅古典與現代交織的絕美畫卷。
“如今很多年輕人喜歡穿傳統服飾在景點拍照打卡,高峰期店里日均客流量近50人次。”在滕王閣景區附近,一家漢服體驗館負責人陳煜瓊告訴記者。
隨著滕王閣北園免費開放,景區人氣持續攀升,游客絡繹不絕,周邊街區各類古裝租賃、古裝體驗、古風攝影店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繡羅霓裳點綴著古老街巷,為這座歷史文化地標增添了一抹流動的風景線。
再將目光移至洪州大橋下,作為新晉的南昌“看海”寶藏打卡點,每到周末,這里游人如織。
“我們是開車過來的,旁邊就是免費的停車場,很方便。”正忙著將露營車上的“裝備”一一卸下的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趁著天氣晴好,一家人來這里露營、野餐。記者看到,他們攜帶了野餐墊、帳篷、蛋卷桌、月亮椅等露營裝備。放眼望去,洪州大橋下和他們一樣帶著裝備前來露營的市民還有許多,江畔茵茵綠草上,一頂頂五彩斑斕的帳篷里人們放聲歡笑,縱享“海濱”樂趣。
“再來幾張,這里很出片。”在一處礁石旁,不少年輕人在此打卡拍照,與洪州大橋潔白的“昌”字形橋塔和湛藍的水面親密合影,留下難忘瞬間。
如今,在南昌看“海”,不僅可以看到美麗的江景,更能感受到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江面上,粼粼波光延伸至天際,宛如大海般寬闊。朝陽江灘公園里,后備箱集市開始熱鬧起來。
一輛輛私家車整齊排開,敞開的后備箱被改造成迷你店鋪,暖黃的串燈、手繪招牌和飄香的咖啡,為傍晚增添了幾分慵懶與熱鬧。
“冰粉、手沖咖啡、現調雞尾酒……”攤主們熱情招呼著來往的行人。一位賣特調飲品的年輕人笑著說:“這里氛圍好,大家來‘看海’,順便喝一杯,我們也能交到新朋友。”
“周末更喜歡來這兒消費,不僅能品嘗美食,還能在‘海’邊露營、欣賞風景。”一位市民告訴記者。
夜幕漸深,江風微涼,耳邊傳來嬉鬧聲,后備箱的燈光映照著人們的笑臉。在這里,“看海”是都市人向自然的一場集體奔赴。
鄉野新趣:
一村一景激活消費新動能
田野星空、賞花踏青、體驗農耕……春日的南昌鄉村,山清水秀、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大批游客。廣大游客追隨春天的腳步,邂逅浪漫春日、品味田園農趣。
昨日,記者走進南昌縣塔城鄉湖陂村,只見樹木郁郁蔥蔥,道路干凈整潔,一座座農家院落掩映在花草樹木之間,隨處可見如詩如畫的鄉村田園美景。
近年來,湖陂村探索實施招引新村民、培育新農人、發展新業態的“三新計劃”,成功吸引10余戶新村民落地生根創業,實現閑置房屋資源轉為農家書屋、咖啡屋、白鷺農場、鷺島營地等鄉創鄉游空間,構建了“一片二園三基地”多元化業態布局。同時,依托金花節、露營節等各類活動,以“文創+農旅”模式推進村莊建設,助力鄉村文旅多元發展,讓小鄉村逐步成為旅游熱門地。
“真沒想到,咱村子能發展得這么紅火!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返鄉了,大家靠著經營農家樂、銷售特色農產品,還有當導游,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日子越過越有盼頭!”談及村里的變化,湖陂村村民眉眼間滿是藏不住的喜悅,話語里盡是自豪與幸福。
而在南昌經開區蛟橋街道上風景村塔下自然村,這里近萬株野生映山紅迎來了盛花季。絢麗的映山紅漫山遍野,將山間裝點得姹紫嫣紅,美不勝收,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打卡。
“我們是在小紅書上刷到這里的美景,一大早,我就和朋友特意從東湖區開車趕來。一到這兒,漫山遍野的映山紅熱烈盛放,嬌艷欲滴,美得讓人移不開眼!隨手一拍都是大片,真的太值了!”游客吳女士興奮地分享道。
記者了解到,2024年8月,南昌經開區對塔下村實施農業農村“兩整治一提升”行動,通過改善路域環境、人居環境,使村莊擺脫了“臟亂差”,實現了“潔齊美”,鄉村“顏值”得到了大提升。同時,在梅嶺山上修建了“雷鋒尖”“鳳鳴凰”2條登山步道,路邊種滿了紫荊花,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帶動了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村里還有茶葉、茶油、土雞和有機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2024年,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額約20萬元。
隨著塔下村的知名度逐漸提升,游客數量也在逐年攀升。“今年賞花期,預計游客數量將達到12000人左右,相較于去年和前年的4000人左右,有了顯著的增長。”上風景村黨支部書記龔小風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挖掘和發揮自然資源的價值,發展旅游經濟。開發更多的旅游項目,如徒步旅行、攝影采風、親子活動等,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時加強與周邊景點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線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
塔下村的映山紅景點,不僅是一片自然之美,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接下來,我市將繼續挖掘本土資源稟賦,持續推出一批集生態觀光、民俗體驗、文化研學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精品,讓鄉村成為大家向往的“詩與遠方”。
“花樣”南昌:
捕捉春色共赴一場“春日之約”
春風拂過贛江兩岸,南昌的公園、街巷與近郊已然被繽紛花海“點燃”。隨著氣溫回升,每到周末,市民游客紛紛走出家門,奔赴一場“春日之約”。
在南昌紅谷灘區濱江月季園,月季花迎來了盛花期,姹紫嫣紅的花朵吸引著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觀賞。
走進濱江月季園,陣陣花香撲鼻而來,芳香馥郁、沁人心脾,月季花色鮮艷,花形秀美,爭奇斗艷,有的花瓣層層疊疊如裙裾,有的單薄透亮似紗衣,有的小如薔薇,玲瓏精致,獨特的月季花香讓人心曠神怡,沉醉不已。“濱江月季園簡直是花海,朋友圈都被刷屏了。”市民張佳鑫說,“這個公園靠在贛江邊,視野開闊,空氣很清新,而且這里的月季種植規模大,品種很多,我每年都要帶著孩子和家人來這里拍照打卡。”
不遠處,游客伍雨桐與朋友們在擺弄著帳篷,準備開啟野餐模式。“我們是從吉安過來的,在小紅書上看到南昌濱江月季園很漂亮,拍照非常出圈,就約朋友一起來玩了。”伍雨桐向記者介紹,“來到這里我看到有人露營野餐,就在附近商圈購買了露營設備,希望有一個開心的旅程。”
記者了解到,濱江月季園栽種月季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共計13萬株月季,有扉扇、粉扇、朝云等60多個品種。以大花月季品種展示貫穿整個園區,同時布置有迷宮的豐花月季品種展區、微型品種展區、地被月季展區、藤本月季展區,還有薔薇屬的玫瑰、木香等品種,5月份將迎來最佳觀賞期,花期將持續到11月份。
與此同時,南昌象湖濕地公園將春日的浪漫再次升級,月見草肆意綻放,粉嫩的花朵匯成浪漫的花海,宛如夢幻的粉色絨毯。一群身穿鮮艷服飾的阿姨們,手上彩色的絲巾隨風飄動,與月見草一同繪就一幅絢爛的畫面。
在這里,游客們紛紛開啟了“賞花+攝影”之旅。專業攝影師駐場指導,為游客捕捉在月見草下的絕美瞬間,定格春日浪漫。
“一到賞花季,我們店的生意就特別火爆,尤其是周末,要接待好多游客,都忙不過來。”花叢中,攝影師王毅熟練地調整著相機參數,時而捕捉少女們在花海中的美麗,時而變換姿勢拍攝特寫。
“我很喜歡拍照,這里有這么好看的花海,當然要找專業的攝影師記錄下來啦,希望每一張照片都能成為刷爆朋友圈的春日大片。”游客張佳思說。
近年來,南昌開啟賞花熱潮,賞花的背后,是經濟的蝶變與躍升。面對賞花經濟的季節性挑戰,南昌突破“曇花一現”局限:黃馬鳳凰溝景區通過種植不同花期的花卉延長觀賞周期;海昏侯國遺址公園計劃引入四季溫室花展;安義古村將花田與傳統習俗結合,讓“美麗效應”持續發酵……南昌正以特有的賞花盛景吸引著八方來客,“賞花+”模式不僅讓游客擁有豐富多彩的春日體驗,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吳瀟遠 熊婷婷 萬敏 胡彥思/文 影視部/圖
編輯:姚西林 二審:李園園 終審:楊赟
南昌發布
微信公眾號:nc_fa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