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與籀文,而當代漢字學家推算秦朝應(yīng)尚有甲骨文,所以也包括其中。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chuàng)。
石鼓文方正豐厚,用筆起止均為藏鋒,圓融渾勁,結(jié)體促長伸短,勻稱適中。古茂雄秀,冠絕古今。
《?鼎》西周中期青銅重器,已遺失,僅存銘文拓本,故宮博物院藏有搨本。制鼎人名舀,故又為《舀鼎》。銘文茂密樸實,厚重凝練,有古拙雄偉之氣,是西周中葉青銅器銘文中精美的一章。
秦公簋銘文是先墨書、后契刻模型、再翻范鑄造而成,開創(chuàng)了中國早期活字模之先導(dǎo)。字體規(guī)整嚴謹,疏密有致,靜穆大方,有其獨特的風格。
西周裘衛(wèi)盉銘文中,貝已經(jīng)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它把當時具有貨幣職能的貝作為衡量和計算商品價值的尺度記載下來,這在西周銅器銘文中尚不多見。
毛公鼎銘文的筆法圓潤精嚴,線條渾凝拙樸,瘦勁修長,不促不懈,儀態(tài)萬千。章法縱橫寬松疏朗,錯落有致順乎自然而無做作,呈現(xiàn)出一派天真爛漫的藝術(shù)意趣。
散氏盤銘文的最大審美特征在于一個“拙”字,拙樸、拙實、拙厚、拙勁,線條的厚實與短鋒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一種斑駁陸離、渾然天成的美。
哀成叔鼎銘,其文字記載哀成叔出生于鄭,后來游宦到周侍奉康公,當了家臣。此鼎是哀成叔死后,其家人為他作的一件殉葬器,目的是希望他死后永遠侍奉康公。
班簋的銘文,對于研究毛伯家族的事跡、西周王朝的官制以及西周時期周王朝與周邊民族和國家的關(guān)系,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楚簡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漢隸書轉(zhuǎn)折期的風格。內(nèi)容主要涉及先秦典籍、司法文書、卜筮祭禱記錄、日書和遣策等,對先秦歷史及文字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嘼叔奐父盨銘文記錄了嘼叔奐父為孟姞制作盨的用途和祝福?。為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禮儀習俗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大盂鼎銘文雖屬西周早期金文,但書法體勢嚴謹,結(jié)字、章法都十分質(zhì)樸平實,用筆方圓兼?zhèn)洹⒍藝滥兀蹓讯皇忝溃季终喼杏忠婌`動,并達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
西周多友鼎銘在西周金文作品中可稱長篇巨制,其筆意從容穩(wěn)健,曲線美消除了力的鋒芒,結(jié)體和布局都相當講究,為典雅美中的上乘之作,堪稱一時之楷式。
虢季子白盤銘文給人的整體感覺應(yīng)歸于清麗一路,韻味風神流蕩。但細觀文字,其線條卻是極富變化。部分字的字口稍有漫漶滲蝕,使筆畫產(chǎn)生了類似刻畫的情趣。
牆盤銘文是西周中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品,字形整齊劃一,筆勢流暢,線條圓勁,布白停勻,章法疏朗有致,展現(xiàn)了端莊而不呆板、活潑而不流媚的藝術(shù)風格。
還有很多精美大篆遺跡比如禽簋銘、善夫山鼎、師望鼎等等,大篆文字大多鑄于銅器之上,故顯得筆畫圓潤,這種形質(zhì)奠定了以后書法崇尚中鋒的基礎(chǔ),成為后世學書的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