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媽,這七年您攢了多少錢?起碼有一百三十萬吧?”兒媳小王站在廚房門口,臉上掛著一種讓李淑芬感到陌生的笑容。
刀切在砧板上的聲音驟然停住,李淑芬抬頭看著這個曾經溫順的兒媳婦,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
房子里的空氣突然凝固,時鐘的滴答聲像是一記記落在心上的錘子...
01
李淑芬是一名退休的中學語文教師,今年六十二歲,面容清瘦但神采奕奕。她的手指修長,骨節分明,那是常年握粉筆留下的印記。
在兒子小李結婚前,她一直獨居在這套八十平米的小房子里,過著簡單而規律的生活。
每天清晨沿著小區的林蔭道散步,中午在家看看書,晚上偶爾和老同事們聚聚,聊聊退休后的生活瑣事。
小李是她唯一的兒子,在一家外企做銷售主管,收入不錯。
七年前,當小李帶著女朋友小王回家見面時,李淑芬對這個年輕姑娘的第一印象很好:溫婉,懂禮貌,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像一輪新月。
婚禮很快舉行,簡單而溫馨。婚后小兩口搬進了李淑芬的家,說是照顧老人,其實李淑芬知道,年輕人是想省下一筆房租。她不介意,她喜歡熱鬧。
小李的妻子小王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是設計部的主管。兩個年輕人都事業有成,但工作忙碌,經常加班到深夜。
李淑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為這個家庭的“財政大臣”的。
也許是從她第一次幫兒媳婦記賬開始,也許是從她第一次為了等待晚歸的兒子而在廚房里留下一盞燈的那個夜晚。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媽,您這么會持家,不如以后家里的賬務都您來管吧。”小李某天晚飯后提議道,“我和小王工作忙,經常記不清花了多少錢,您幫我們管管,攢錢肯定有門道。”
李淑芬笑著點頭答應了。那時候,她覺得這是兒子對她能力的認可,是一種信任。
不久后,小王懷孕了。李淑芬的生活重心徹底轉移到了照顧兒媳和期待中的孫子身上。
小孫子出生后,李淑芬的退休生活被完全填滿。晨起準備早餐,送孫子上幼兒園,購買日常用品,做飯洗衣,記賬理財,一天下來忙得腳不沾地。
但她樂在其中。她喜歡看到孫子天真的笑臉,喜歡感受這個家的溫暖與活力。
每個月,小李和小王會把工資的大部分上交給李淑芬。起初是打到她的銀行卡上,后來為了方便,干脆給了她各自銀行賬戶的密碼,讓她自己去查看和支配。
李淑芬為此專門買了一個厚厚的賬本,藍色的硬皮封面,上面燙金的“家庭收支”四個字在燈光下閃閃發亮。
她把賬本分成了幾個部分:家庭收入、日常開銷、孫子教育、大額支出、儲蓄規劃。每一筆收入和支出,她都用工整的字跡詳細記錄,就像她以前批改學生作業一樣一絲不茍。
小李每月工資一萬八,年終獎約六萬。小王每月工資一萬五,項目提成不固定,一年下來約有四萬左右。這些都是稅后收入,看起來不少。
但實際到李淑芬手中的錢卻要少得多。小李每月只上交一萬二,說剩下的要應酬客戶;小王上交一萬,說剩下的是女人必要的化妝品和衣服開銷。
李淑芬從不多問。她知道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和社交需求。
每月固定開銷大約七千元:房屋物業費、水電氣費、網絡通訊費、日常飲食費、孫子的奶粉尿布費用。剩下的錢,李淑芬會存入一個專門的儲蓄賬戶,作為家庭的緊急備用金和長期規劃。
她經常在深夜打開臺燈,對著賬本算來算去。如何在有限的預算內讓全家人生活得更好,如何為孫子將來的教育做準備,如何應對可能的突發情況。
有時候,她會算到自己都驚訝:原來生活成本這么高,原來孩子的教育投入這么大,原來醫療保險這么重要。
她從不告訴兒子兒媳這些繁復的計算和思考。她只是微笑著,在每個月末告訴他們:“這個月省下了多少錢,都存起來了。”
小李和小王對此表示滿意,但很少過問具體的數字。
他們忙于工作,忙于社交,忙于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生活品質。而李淑芬則忙于在賬本上平衡收支,讓這個家庭在看不見的地方維持著穩定。
02
時間如流水,不知不覺中,七年過去了。
孫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活潑聰明,是班上的小明星。李淑芬每天按時接送,從不耽誤。
小李在公司步步高升,現在是部門經理,工資漲到了兩萬五,但上交的錢依然是一萬二。小王跳槽到了一家更大的廣告公司,收入有所提高,但因為工作壓力大,經常情緒不穩定。
家里的老舊家具漸漸被更換成了時尚的新款,墻上掛著小李夫婦出國旅游時帶回的紀念品,冰箱上貼滿了孫子的獎狀和照片。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和諧美滿的三代同堂之家。
然而,李淑芬敏銳地感覺到,平靜的水面下,似乎有什么在悄然改變。
首先是小王開始頻繁地談論她的同事和朋友們的生活:誰家買了新車,誰家換了大房子,誰家孩子上了國際學校。言語間透露出一種微妙的攀比心態。
然后是小李,開始對母親管理的家庭財政表現出一種隱隱的不滿:“媽,您是不是太節省了?我們家也不差錢,該享受的還是要享受啊。”
李淑芬只是笑笑:“錢不是問題,但沒必要的浪費總是不好的。”
有一天晚上,小王在客廳里接了個電話,聲音刻意壓低,但李淑芬還是聽到了只言片語:“對啊...我婆婆管錢...肯定存了不少...我們想換車...”
李淑芬手中的針線活停了一下,然后若無其事地繼續。她心里掠過一絲不安,但很快被她壓了下去。也許是她想多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計劃,她不該多心。
晚飯時,小王突然問道:“媽,您說我們家這些年存了多少錢啊?”
李淑芬夾菜的筷子頓了一下:“具體數字要看賬本,不過家里一直有備用金,你們放心。”
小王顯然對這個模糊的回答不滿意,但沒有繼續追問。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淑芬發現小王開始頻繁地詢問家里的財務狀況,有時直接,有時迂回。而小李則在一旁附和,言語中透露出對母親的懷疑。
“媽,您不會把錢都用在孫子身上了吧?”
“媽,您平時有沒有給您的那些老姐妹們借錢?”
“媽,您該不會偷偷投資股票虧了吧?”
每一次,李淑芬都平靜地回應,既不生氣,也不解釋太多。但她心里的不安越來越強烈,像一片烏云慢慢遮蔽了她的心空。
那是一個周末的晚上,全家人難得一起吃飯。
小王特意做了幾道李淑芬愛吃的菜,氣氛似乎很融洽。小李開了一瓶紅酒,給母親也倒了半杯。
酒過三巡,小王放下筷子,臉上露出一種刻意的笑容:“媽,我和小李商量了一下,想換一輛車。”
李淑芬點點頭:“現在的車用了也有些年頭了,換一輛也好。你們看中什么車了?”
小李接過話題:“我們看中了一輛奧迪Q5,落地大概三十多萬。”
李淑芬的表情有些凝固,但她很快調整過來:“這車價格不便宜啊,要不再看看別的?二十萬左右的也有不少好車。”
小王放下酒杯,笑容消失了:“媽,我們都是有體面工作的人,開個三十萬的車不過分吧?再說了,您管著家里的錢,這么多年,總該有個一二百萬的存款了吧?拿出三十萬買車不算什么。”
李淑芬感到一陣心悸,她放下筷子,輕聲說道:“家里確實有存款,但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多。這些年房價漲了,孩子的教育費用也不少...”
小李打斷了母親的話:“媽,您就別藏著掖著了。我和小王算過了,按我們的收入,這七年至少應該存下一百三十多萬。現在我們只要拿出三十萬買車,又不是要全部。”
李淑芬感到一陣眩暈。一百三十萬?這個數字離現實有多遠?
“沒有那么多,”她聲音有些發抖,“家里的存款不到六十萬。”
小王的眼睛瞇了起來:“媽,您該不會把錢都花在別的地方了吧?”
小李也變了臉色:“媽,您把我們的錢都用在哪了?”
李淑芬感到一陣刺痛,就像被人當眾扇了一耳光。這是她的兒子和兒媳,她每天為之操勞的家人,此刻卻用懷疑和指責的眼光看著她,仿佛她是一個貪污犯。
“我可以把賬本拿給你們看,”李淑芬的聲音很平靜,但手指已經在桌子下面緊緊地握成了拳頭,“每一筆收入和支出都記得清清楚楚。”
小王冷笑一聲:“賬本可以作假。”
這句話像一把刀,直接刺進了李淑芬的心臟。她站起身來,椅子在地板上劃出一道刺耳的聲音:“你這是什么意思?”
小李趕緊打圓場:“媽,小王不是那個意思。我們只是想知道錢都去哪了。畢竟這是我們一家人的錢,您不能一個人說了算。”
李淑芬看著兒子,突然感到一種陌生感。這還是那個她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嗎?
“好,”她最終說道,“明天我會把所有的賬本和銀行流水都拿出來,讓你們看個清楚。”
晚飯在一種冰冷的氛圍中結束了。當晚,李淑芬輾轉難眠,思緒如同亂麻。她回想著這七年來的點點滴滴,那些為家庭省吃儉用的日子,那些為孫子精打細算的計劃,那些在賬本上記錄下的每一個數字。
她不明白,為什么付出會換來懷疑,為什么真心會被當作欺騙。
03
第二天一早,李淑芬就起床了。她從柜子深處取出了那本藍色封面的賬本,又從抽屜里找出了所有的銀行卡和存折。
她在餐桌前坐了很久,翻看著這些年的記錄。每一頁都寫滿了她的心血,每一個數字后面都有一個故事。
孫子第一次發高燒,深夜急診的費用;小李升職,全家一起慶祝的晚餐;小王生日,李淑芬精心挑選的禮物;家里的冰箱壞了,緊急購買新冰箱的開銷;孫子上幼兒園,高昂的學費和各種興趣班的費用...
這些都是家的溫度,都是生活的痕跡。
當小李和小王起床下樓時,李淑芬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好了。賬本、銀行卡、存折、流水單據,整整齊齊地擺在餐桌上。
“來,”李淑芬的聲音很平靜,“你們自己看吧。”
小李遲疑了一下,然后坐下來翻開了賬本。小王站在他身后,俯身查看。
李淑芬一言不發,走進廚房準備早餐。煎蛋的香氣很快彌漫開來,但餐桌旁的氣氛卻越來越凝重。
小李的表情從疑惑到震驚,再到困惑。他翻頁的速度越來越慢,時不時停下來仔細查看某個數字。
“這...這不可能...”小李喃喃自語。
小王的臉色也變得不太好看:“怎么會這樣?錢都去哪了?”
李淑芬端著早餐走過來:“都在賬本上寫得清清楚楚。你們每個月實際上交的錢,遠遠沒有你們說的那么多。而家里的開銷,又比你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小李抬起頭,臉上是一種混合了震驚和懷疑的表情:“媽,這上面說我每月只上交一萬二?我明明...”
“是的,一萬二,”李淑芬平靜地打斷他,“你說剩下的錢要應酬客戶。這七年來,一直如此。”
小王的臉色變得蒼白:“這上面說我每月只上交一萬?”
李淑芬點點頭:“是的,你說剩下的是你的化妝品和衣服費用。”
小李翻到賬本的支出部分:“這些支出...也太多了吧?”
李淑芬在餐桌前坐下:“孩子從出生到上小學,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奶粉、尿布、玩具、幼兒園學費、興趣班、小學學費...這些只是基本開銷。還有你們的信用卡賬單,每個月都有我替你們還的部分。再加上三年前的那次家庭旅行,去年換的新家具,前年你爸生病住院的費用...”
小李和小王面面相覷,顯然對這些細節都沒有具體的概念。
“再看看這些銀行卡和存折,”李淑芬指著桌上的物品,“這是我們家的全部積蓄,一共五十八萬三千四百二十元。沒有一百三十萬,連一半都不到。”
小李的表情變得復雜起來:“可是...按我們的收入...”
“按你們實際上交的錢,減去實際的開銷,就是這個數。”李淑芬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我沒有藏錢,也沒有亂花錢。每一分錢都在這里,清清楚楚。”
小王仍然不依不饒:“那為什么存款這么少?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李淑芬深吸一口氣,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如果你不相信這些賬本和銀行流水,那我也沒辦法。從今天起,家里的財政大權交還給你們,我不再插手。”
小李似乎想說什么,但被小王的一個眼神制止了。
早餐在一種尷尬的沉默中結束。李淑芬收拾餐具時,聽到小王在客廳里低聲對小李說:“這賬本肯定有問題,不可能只有這么點錢。”
李淑芬的手微微發抖,但她什么也沒說。
接下來的日子,家里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
小李和小王開始對李淑芬的一舉一動充滿懷疑。她出門買菜,他們會問去了哪里;她接聽電話,他們會豎起耳朵偷聽;她整理衣柜,他們會趁她不在時翻查。
李淑芬感到心力交瘁。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付出換來的是如此深的不信任。
小王開始在親戚朋友面前暗示李淑芬可能私吞了家里的錢。一次家庭聚會上,小王的姐姐當著眾人的面問李淑芬:“阿姨,聽說您給小李他們攢了好多錢啊?”
李淑芬勉強笑了笑:“沒有傳言中那么多,家里有個備用金而已。”
小王立刻接話:“媽把錢都藏起來了,說是只有六十萬,我們都不信。”
這話一出,在場的親戚都露出了意味深長的表情。李淑芬感到一陣羞辱,但她只是低頭喝茶,不想在外人面前揭家丑。
回家的路上,李淑芬終于忍不住了:“小王,你為什么要在外人面前那樣說我?”
小王冷笑一聲:“我說錯了嗎?錢呢?一百三十萬呢?”
小李在一旁打圓場:“媽,小王不是那個意思。我們只是覺得錢不可能只有那么點。”
李淑芬突然停下腳步:“你們是我的家人,卻這樣懷疑我、羞辱我。我李淑芬這輩子沒做過虧心事,不怕你們查。但從今以后,家里的事我一概不管了。”
說完,她加快腳步走在了前面,留下小李和小王在后面面面相覷。
回到家,李淑芬徑直回到自己的房間,反鎖了門。她坐在床邊,突然感到一陣劇烈的心痛,那是一種被親人背叛的深深的傷痛。
第二天,李淑芬通知小李和小王,她決定不再負責家里的財務。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由他們自己管理。她只負責照顧孫子和做家務,不再插手金錢的事。
小李似乎松了一口氣,小王則帶著一種勝利的表情接過了家里的賬本。
然而,這只是風暴的開始。
小王開始翻查李淑芬的個人物品,甚至偷偷檢查她的手機通訊錄和通話記錄。有一天,李淑芬回房間時,發現自己的抽屜被翻動過,里面放零錢的信封不見了。
她找到小王質問,小王理直氣壯地說:“我只是在找家里的錢。”
李淑芬氣得渾身發抖:“那是我的退休金,是我個人的錢!”
小王撇撇嘴:“誰知道是不是從家里的錢里分出來的?”
李淑芬無言以對。她突然意識到,在這個家里,她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尊嚴和信任。
更令她心寒的是,小李在這些事情上,總是站在妻子一邊,對母親的委屈視而不見。
有一次,孫子放學后告訴李淑芬:“奶奶,爸爸媽媽說您藏了好多錢不給他們。”
李淑芬的心像被刀割一樣疼。連孫子都被卷入了這場荒謬的指控中。
她溫柔地摸著孫子的頭:“奶奶沒有藏錢,奶奶把所有的錢都用在了我們家,用在了你身上。”
孫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李淑芬知道,種子已經種下,懷疑已經生根。這個家再也回不去從前了。
04
深夜,李淑芬被一陣輕微的響動驚醒。她聽到客廳里有人說話的聲音,很低,但在寂靜的夜里格外清晰。
她輕手輕腳地起床,走到門邊。門縫透出一線燈光,隱約能看到小李和小王坐在沙發上,小李的手機屏幕亮著。小李的聲音傳來,李淑芬卻頓時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