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21日,“江蘇文藝名家晉京——羅周編劇作品展演系列活動”在北京舉行。4月20日晚,蒼勁的秦腔在梅蘭芳大劇院唱響,由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一級編劇羅周執筆的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無字碑》在這里精彩上演。
該劇由西安三意社歷時六年精心打造,三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侯紅琴、李小雄、張濤擔綱主演。劇情緊湊流暢,音樂唱腔雄渾大氣,當晚的演出贏得了眾多戲曲愛好者及專家學者的好評。
如編劇羅周所說:一萬個人眼中,就會有一萬個武則天。那么,羅周筆下的武則天是什么樣的呢?
對于《無字碑》的題旨,羅周表示,若解為“權力對人性的異化”,總覺得失之“寬泛”。“她太復雜、太多元,推動她行為的,不是外在壓力,而是內心訴求。善邪惡邪,則像無字碑一樣,叫人難以評判。《無字碑》的價值與獨特性,正在于它呼應、尊重了武則天不肯被‘蓋棺定論’的選擇,以相對冷峻、客觀、白描般的手法來呈現主人公在登臨帝位前最重要的那一年的所作所為。”
在羅周看來,武則天登上帝位的過程中,攔在她面前的,除了早夭的長子外,最主要有四個人:李治、李賢、李顯、李旦,正是她最親近的家人。于是便有了這部戲的結構,四場主戲分別對應武則天與李治(“鉤心”)、與李賢(“進餅”)、與李顯(“入戲”)、與李旦(“面碑”)的“交鋒”,講述了一代女皇如何越過理法、倫常、血脈,登臨帝位的故事。
秦腔有中國戲曲“活化石”之稱,武則天在長安生活數十載,且身后“無字碑”長留陜西——在西安三意社社長、劇中“武則天”的扮演者侯紅琴看來,三意社排演《無字碑》是一件“天時地利人和”的事。秦腔《無字碑》自2024年10月首演以來,歷經多輪打磨提升,先后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2023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第十屆中國秦腔藝術節“特別推薦劇目”等。
“江蘇文藝名家晉京——羅周編劇作品展演系列活動”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劇本》雜志、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承辦。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展演為期9天,第四屆江蘇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羅周攜六大劇目亮相北京。目前,昆劇《六道圖》、揚劇《鄭板橋》、昆劇《世說新語》、閩劇《幻戲圖》、秦腔《無字碑》已先后上演。越劇《織造府》作為收官之作,將于4月21日晚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任雨風
(江蘇省文聯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