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表示,原棕櫚油(CPO)本月恢復對其主要替代豆油的折扣,預計將持續到第三季度,結束自11月以來五個月罕見的溢價。
他們說,有競爭力的價格反過來又導致印度進口略有增加,在美中關稅戰之后,需求也可能來自中國,作為豆油的替代品。
聯昌國際證券研究主管Ivy Ng Lee Fang預計,CPO對豆油的折扣將持續到2025年第三季度(2025年第3季度),因為產量可能至少在10月之前保持高位。
Ng表示:“只要供應量繼續增加,我們預計棕櫚油的價格將與其他食用油保持競爭力。”。
自營貿易公司IcebergX Sdn Bhd的一位高級交易員表示,折扣可能會持續到9月左右,屆時豆油產量通常會因季節性模式而回升。
在美國,豆油也被用于生物燃料,該行業正在等待該國目前正在制定的生物燃料政策的明確,這可能會影響供應。
Fastmarkets Palm Oil Analytics總編輯Sathia Varqa表示,美中貿易戰的升級也支撐著大豆價格,這促使中國轉向巴西購買大豆。
HLIB Research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盡管如此,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也可能蔓延到棕櫚油,盡管該公司在目前沒有明確的需求催化劑的情況下對該行業保持中立。
IcebergX的一位交易員表示,第四季度CPO價格可能從每噸4400令吉到4600令吉不等,今年平均每噸4300令吉。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第三個月的CPO期貨價格較今年2月19日每噸4463令吉的峰值下跌了10%以上。
在價格下跌和全球股市在關稅恐慌中拋售的背景下,馬來西亞布爾薩種植園指數從2月28日的7609.70的今年高點下跌了5%以上。
Kenanga Research表示,CPO價格疲軟在預期范圍內,他“對該行業的防御品質增持”,估值要求不高,并指出由于除大豆外的大多數食用油的供應增長預期疲軟,市場緊張。
CPO價格的下降已經刺激了全球最大進口國印度的需求。
CGS International分析師Jacqueline Yow表示:“從3月底到4月初,我們看到印度有一些購買興趣。印度在定價方面更為敏感。如果這種定價趨勢繼續下去,我們可以預計該市場的需求會更加強勁。”。
根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的數據,2024年,印度進口了303萬噸馬來西亞棕櫚油,占馬來西亞總出口量的17.9%。
CPO通常全年都以豆油的折扣進行交易,除了3月或4月的短時間。
然而,從去年12月到3月,該商品罕見地長期以高于豆油的價格交易,豆油一度超過每噸100美元(441令吉)。
價格受到頂級生產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供應擔憂的支撐,再加上印度尼西亞實施了B40生物柴油規定,該規定要求柴油中摻入40%的棕櫚油。
最近幾周,這一趨勢發生了逆轉,當下,豆油的交易價格比棕櫚油溢價約36美元/噸。過去,溢價很容易超過每噸200美元。2023年,從2024年5月到2024年3月,它持續了10個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