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發(fā)現價值講述生活
很奇怪。
京東美團大戰(zhàn),今天來到第二波,真沒想到。
盤點一下:
第一波:京東直搗美團痛點,抽成、社保、利潤。
第二波:直接控訴二選一,相當于向監(jiān)管喊話了。
當然美團很快辟謠,并沒有二選一。
京東美團大戰(zhàn),坊間一篇贊譽,但我看著非常奇怪。
從目前的打法來看:
京東走的是所謂的群眾路線。
不斷地給用戶許諾:
提高騎手待遇、不給商家抽成,給用戶補貼,不追求高利潤,今天還表示要給騎手對象安排工作。
這個社會責任感:
不但超過了一般企業(yè),就是國企也不會這么大包大攬。
但這種營銷上的勝利,能夠影響到具體業(yè)務嗎?
在我看來,基本不可能打贏。
幾個原因:
1、我至今依然不認為京東想要送外賣
原因之前說了,京東和美團的真正戰(zhàn)場不在外賣,而在于兩者交叉的:
即時零售。
這次大戰(zhàn)的導火索是美團購的上線,美團進入到京東的腹地,跟京東貼身肉搏,所以京東被迫在美團腹地出手。
這是一種被迫倉促應戰(zhàn):
所以打法策略上比較混亂,而外賣上的輿論操作,更像是要在股市上給美團迎頭痛擊:
美團股價上周一度暴跌8%。
2、京東的打法很奇怪,幾乎不可能贏
京東搞外賣的打法,讓人看不懂。
搞各種補貼:
不只是紅包補貼,你看是全行業(yè)補貼。
補貼騎手,給騎手繳納社保,給騎手對象安排工作。
補貼商家,限定時間不抽成。
補貼用戶,配送超時免單。
不追求利潤,表示利潤不能超過5%。
大多數人對此表示贊賞,但有這種想法的這都是不算經濟賬的。
從現有的商業(yè)模式來看,能補貼多久呢?京東準備押上所有去搞外賣嗎?
除非京東帶頭要把整個外賣行業(yè)的生態(tài)重塑一邊, 恐怕不會吧。
說一句很扎心也不愛聽的話:
商家覺得抽成高可以不入駐,消費者覺得外賣貴可以到店,哪有那么多既要有要還要的好事呢?
外賣行業(yè)其實不是一家企業(yè)說了算的,市場各方都在參與定價,只有營銷號喜歡給人立靶子。
真話不好聽,也沒人愿意聽。
3、外賣行業(yè)的護城河到底是什么?
連京東都說了,美團在不盈利的餐飲外賣行業(yè)賺了千億,這句話相當誅心。
其實呢?
外賣只是一個流量入口。
外賣都做到9.9的拼好飯了,能掙幾個錢呢?美團的主要利潤不在外賣,而在到店、酒旅、機票、商超這種生活消費。
所以,外賣行業(yè)的護城河是什么:
不是利潤,而是規(guī)模和效率。
規(guī)模是供需兩端的,足夠多的用戶,足夠多的商家,效率靠算法和騎手,然后就是運營,怎么把流量變現,怎么讓所有業(yè)務跑起來。
這不是靠幾句好話就能撼動的。
所以,我給出一個判斷:
京東幾乎不可能贏,除非能夠讓國家下場改變行業(yè)生態(tài)。
如果有關部門認為京東說的這些:
給騎手讓利、給用戶讓利,給商家讓利,那這基本上就是改變整個市場的商業(yè)邏輯了。
但如果因此導致行業(yè)跑不通了,影響就業(yè)怎么辦?
我覺得可能性也很小。
當然,輿論倒逼美團改善一下待遇和算法,還是有必要的。
最后,雖然我是京東老用戶,從360buy開始就在用,而且也覺得東哥還不錯,但我認為這次大戰(zhàn),京東有點難。
群眾路線不是說好話,而是要有鐵腳板。
當年美團挖到阿里鐵軍的干嘉偉,組建了強大的地推團隊,才打造了今天的護城河啊。
就這樣。
最近憋了三個大招。
月底,進入每年的政策密集期,每年的4月底和9月底都是重磅政策的調整期,這次應該也不例外:
想了下應該憋了三個大招。
可以繼續(xù)閱讀:。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500個點贊局勢
閱讀10萬+ 深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