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江西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江西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龔建平先生,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曉輝先生,鷹潭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蔡江女士,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廖嵐女士,上栗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志猛先生,介紹江西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工作有關情況。
圖源:江西衛生健康
01
提高公立醫院財政撥款占比
維護醫療機構公益性
“公益性是公立醫院為民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根本保障。”江西省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龔建平說,為維護醫療機構公益性,該省重點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財政補助政策。近三年,全省財政撥款收入占公立醫院總費用平均比例為17.9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特別超長期國債共69.96億元,支持116個項目建設,排名全國前列。
二是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選取7家公立醫院開展人員總量管理試點工作,下達人員總量9634名。在全國率先落實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醫院機構編制,首批下達1400名人員總量。鷹潭等地創新公立醫院編制管理,打通備案與實名制人員通道,逐步將編外人員納入編制管理,激發醫務人員內在潛力,拓展職業發展空間。
三是健全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協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工作,建立“指標體系+定期評估”模式,2022-2024年,全省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30.1%、31.5%、33.4%,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四是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認真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分類核定固定薪酬,推進“三個結構性調整”。2022-2024年,全省公立醫院人員費用占比分別為36.4%、38.5%、39.2%,實現逐年增長。
公立醫院綜合監管方面,緊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一是控整體。積極統籌醫療資源,建立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出臺加強公立醫院床位管理文件,嚴控公立醫院床位盲目擴張,7家省直醫院縮減編制床位1700張。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內實施醫保基金打包付費、“分布式檢查、集中式診斷”等措施,降低群眾就醫費用。
二是抓源頭。深入實施醫藥領域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集中整治,出臺實施“兩方案一清單”,制定醫療衛生機構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不良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規范醫藥代表備案和學術推廣活動,目前54家企業4290人有序完成備案。加強醫藥行業全流程、全要素、全過程管理,會同醫保等部門開展藥品耗材集采工作,為藥品耗材“減負”,為群眾幸福加碼。
三是管終端。運用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等“五大監管”手段,強化行業監管。開展大型醫院巡查、醫療質量抽查、高額異常住院費用病例核查等專項行動,持續提升醫院管理水平。2024年全省公立醫院出院患者次均費用和次均藥品費用分別同比下降6.23%、20.72%,門診次均費用和次均藥品費用分別同比下降2.88%、4.17%。
02
公立醫院財政撥款占比20.94%
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8%
據鷹潭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蔡江介紹,2024年鷹潭市醫改工作呈現“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醫療總費用、患者負擔明顯下降”良好局面,鷹潭藥品集采案例入選了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
近兩年,鷹潭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6.86億元,用于公立醫院硬件升級,群眾就醫環境顯著改善。2024年,公立醫院財政撥款占比達20.94%,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通過債務化解,公立醫院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助力公立醫院“輕裝上陣”。
組建3家總醫院,即:1個城市醫療集團+2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升行政效能,精簡內設機構39個、管理人員69名。3家總醫院對辦公用品、貸款利率等進行聯合集采,貸款利率從3.5%降至2.6%,管理費用占比下降23.7%。
強化與外部醫院合作。建立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鷹潭醫學中心,簽約加入上海三甲醫院5個專科聯盟,引進客座教授36名,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0余項,新增在建臨床重點專科1個國家級、7個省級,填補了無省級以上重點專科的空白,全市公立醫院四級手術量同比增長63.79%。根據人口發展新形勢,在總醫院內探索婦科、兒科資源整合,實現預防保健與急重癥救治功能區分。推行“縣管鄉用、鄉聘村用”,在全省首創為村醫繳存公積金。2024年,全市基層診療量占比達74.02%。
建立醫保基金“總額預付、結余留用”的機制,促使醫院主動控費。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近兩年共調整472項,全市醫療服務收入占比由改革前的26%提升至33.46%,調動醫生積極性。推動藥耗集采,質量與價格并重,覆蓋3495個品種,平均降幅23.36%,全市公立醫院門診、住院次均藥品費用分別下降15.71%、38.31%。
03
堅持去行政化,縮減行政科室23個
行政與臨床人均薪酬比下降15%
上栗縣人民政府縣長李志猛在會上表示,上栗是全省醫改的一個窗口,是全省醫共體建設生動實踐的一個縮影。
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三個堅持”
堅持“去行政化”,全縣醫療機構縮減行政科室23個、人員52名。
堅持“傾向臨床”,縣級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同比下降17%,行政后勤與臨床一線人員人均薪酬比下降15%。
堅持“能上能下”,崗位向能者開放。86名醫院中層干部競聘上崗,有效激發隊伍活力,醫務人員滿意度超96%。
專業人才引育留用機制
“引”方面,建立醫學類專業技術人才“面試即上崗”“綠色通道”,引進高層次和臨床緊缺人才23人。
“育”和“留”方面,設立千萬級基金,選送70余名醫護人員到三甲醫院進修,獎勵優秀醫護工作者355人。
“用”方面,下派3名縣級骨干掛職鄉鎮分院副院長,選調15名鄉鎮優秀醫生到縣級醫院,樹立了“人崗相適”的鮮明導向。
財務運營一體化監管機制
一方面,在全省率先通過招投標將衛生健康單位賬戶歸集至一家銀行,統一管理、分戶核算,融資成本同比降低36%,節約了幾百萬。
另一方面,建立醫院運營平臺實時監測65項指標,動態預警不良機構,推動全縣公立醫療機構實現收支平衡。
04
推動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一線醫護人員平均績效增長10%
會上,鷹潭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蔡江介紹,通過深化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賦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
出臺人才隊伍建設十一條意見,建立總醫院編制池,實行“備案管理+動態調配”,總醫院用編計劃實現年初審核、全年使用。同時,精簡機構設置,鷹潭市中心城區總醫院通過整合,黨政和臨床科室共減少18個,精簡率為25.4%。
打破“大鍋飯”思維,出臺績效薪酬管理實施辦法,實行全員“基本薪酬+績效薪酬”,推動績效分配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突出貢獻者傾斜。2024年,一線醫護人員平均績效較改革前增長10%,全市公立醫院薪酬中穩定收入的比例達60%。
推行“擇優”公開競聘,打破醫務人員一崗定終身壁壘,貴溪市總醫院對18個臨床科室主任實行公開競聘上崗,調整率達39%。實行“能上能下”動態考核,鷹潭市中心城區總醫院對醫院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實行“一年試用期、每年一考核、三年一聘任”管理,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職級晉升、評先評優等直接掛鉤,增強隊伍生機活力。
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通過開展管理能力提升特訓、公立醫院改革高質量發展培訓,以及運用省市共建優勢資源幫帶、爭取省衛生人才服務團支持等,先后培訓2600余人次;特別是,我們突出青年骨干醫生培養,選派267名青年醫務人員到省級三甲醫院進修培訓,目前,公立醫院醫療技術骨干平均年齡降低5歲、碩士研究生占比提升3倍,實現人才隊伍更年輕化、學歷水平更高。
編制鷹潭市重點臨床專科五年規劃,投入7000余萬元用于重點專科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積極同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大連理工大學等開展學科建設、科研項目課題合作。2024年,全市共申報科研項目117項,其中:市級項目101項、省級項目16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