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 通訊員劉婷婷 李俊)第43屆北京市愛鳥周之際,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首次開展“候鳥生命線”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通過鳥類觀測、護線體驗等方式,了解電力設施和鳥類保護的緊密聯系。
活動當天,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的20名志愿者先后到北京候鳥遷徙的重要途經地昌平區北沙河河岸和密云區太師屯小漕村,在生態專家、國網北京電力輸電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實地了解電力設施和鳥類保護的關系。
國網北京密云供電公司專業人員給志愿者們介紹輸電線路知識。王碩 攝
國網北京密云供電公司運檢部輸電運維專責趙志豪介紹,在候鳥遷徙期間,電力部門密切關注線路周邊鳥類活動軌跡,精準劃分鳥類活動區域,通過對線路加裝防鳥擋板、防鳥絕緣罩等措施,實現對鳥類的保護,同時防范鳥類造成輸電線路故障。
鸕鶿飛過北京沙河水庫。閔政君 攝
“候鳥生命線”項目是國家電網公司為響應昆蒙框架的號召,促進電網與鳥類和諧共生,發起的公益項目。該項目以保護東方白鸛、朱鹮、黑頸鶴等珍稀鳥類為核心,通過在候鳥棲息地和輸電線路周邊區域開展鳥類活動分析、護鳥裝置研發應用、聯合巡護等系列行動,在守護候鳥遷徙路徑的同時,確保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2021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依托該項目,參與候鳥保護棲息地44個,覆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多條候鳥遷飛通道,已成功救助國家各級保護鳥類超13000只,每年在線路鐵塔上孕育的珍稀幼鳥達近千只。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