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主演的《借命而生》,改編自石一楓的同名原著。
這本小說,被稱為“中國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是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
雖然劇集對原作進行了大膽的調整,但依然保留了小說中的精髓,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就連原書作者也親自下場,對這次影視化改編表示認可。
如今,劇集播出過半,撲朔迷離的案情如抽絲剝繭般展開,真相終于露出冰山一角。
人物關系也從最初的混亂模糊,變得越來越清晰。
誰在說謊,誰在布局,誰又被命運反噬,一切都開始有了答案。
接下來,咱們就以原著為基礎,預測一下劇集的結局,看看《借命而生》中關鍵人物的“命”,會如何走向終局。
01.杜湘東認命,做了一輩子獄警,學會“混日子”,劉芬芳病重不育
秦昊飾演的杜湘東,是刑偵專業的高材生。
他奮發向上,懷揣熱情,夢想著畢業以后能夠成為一名刑警,抓捕罪犯,還原真相。
現實卻是,他被分配到一個山溝溝里的看守所,做了一名獄警。
盡管不甘心,也一直都在申請調走,但杜湘東從未怠慢過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還主動承擔了很多工作。
他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的優秀和與眾不同。
杜湘東的工作態度,確實讓他受到了同事們的肯定,就連所長也對他高看幾眼。
只是,同事們的欣賞,也間接成了他申請調離的絆腳石。
所長為了留住他,可以說是連哄帶騙帶要挾,甚至還專門給他介紹了一個女朋友——劉芬芳。
不過,所有的阻礙,都沒有讓杜湘東認命。
他一直都堅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夠離開看守所,去到夢寐以求的刑偵一線。
只可惜,徐文國和姚斌彬的出現,徹底改寫了他的命運,把他死死困在了原地。
徐文國和姚斌彬是一起長大的好兄弟,兩人因為盜竊罪和故意傷害罪入獄,杜湘東剛好是他們的“管教”。
不同于其他獄警的冷漠,杜湘東對待犯人的態度非常“人道”。
甚至還會因為犯人表現良好,而專門給他們開小灶。
杜湘東誤以為,自己的善意能夠感化犯人,然而,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接受過他恩惠的徐文國和姚斌彬,在轉移途中,越獄了。
他拼死追擊,只把偷盜槍支的姚斌彬追到了,往反方向跑去的徐文國,成功出逃。
自此之后,把徐文國緝拿歸案,就成了杜湘東的心病。
只是,他持續追兇很多年,都無果而歸。
而且,隨著周遭環境的改變,大家對他的欽佩也變成了“嫌棄”,覺得他太過較真兒,而不知道變通。
杜湘東本人,也在自我懷疑和外界否定的雙重挫敗中,不斷老去。
他開始接受自己的無能,也開始感知生活的困頓,曾經對工作一絲不茍的他,也學會了“混日子”。
而且,為了讓已經成為他妻子的劉芬芳,看得起他。
他竟然“以公謀私”,利用自己的職位之便,讓下崗的劉芬芳在看守所門前開起了路邊攤。
但命運對他的捉弄,并沒有停歇,反而愈加殘酷。
因為經濟原因,劉芬芳肚子疼的毛病,一直沒有得到妥善治療,最終惡化成了非常嚴重的子宮肌瘤。
被迫摘除子宮,無法再生育。
杜湘東的結局,就像是一個充滿無奈的認命故事。
曾經的理想與激情,在生活的壓迫下逐漸消退,最終變成了一種對現實的屈服和妥協。
02.徐文國越獄后,步步為營,成了富商,痛失孫永紅和身體健康
在原著中,徐文國越獄后隱姓埋姓,跑到了山西大同的一個煤礦里,做了煤礦工人。
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重見天日,他從逃跑的那一刻起,就在計劃著如何“重生”,并為此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他知道礦區是事故高發地,便于他日后立功減刑。
所以,剛到那里,他就以礦區為家,摸清了所有的地形地勢,并且利用自己才智,規劃了一條逃生路線,以備不時之需。
結果,他真的以身涉險,拯救了三十個人的性命。
不過,長時間在礦上工作,也損傷了他的身體健康,讓他患上了嚴重的哮喘。
他只好另謀生路,借用礦友的身份,在南方做起了維修生意,并因此成了富甲一方的老板。
此時,距離他越獄的時間,已經過去了12年。
這期間,法制在不斷進步。
當年的案子拖到今天再審,對徐文國非常有利,再加上自首和立功等因素,他最終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而且,因為本身患有嚴重的疾病,入獄一年之后,他就在律師的幫助下,申請到了“保外就醫”。
表面上看,徐文國的“精打細算”,讓他免受法律的嚴懲。
可實際上,從姚斌彬去世的那天起,他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因為他的命是對方拼死換來的。
他等于是借姚斌彬的命,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不過,命運是公平的,法律沒有給予徐文國的懲罰,命運都補上了。
他日漸垮掉的身體,跟孫永紅戛然而止的戀情,當然還有他對姚斌彬的虧欠,都成了他人生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原著中的結尾,賺得盆滿缽滿,但內心痛苦的他,依然想要以自殺的方式,了卻殘生。
03.姚斌彬偷槍的真相曝光,崔麗珍患老年癡呆,忘掉喪子之痛
姚斌彬逃跑的時候,把獄警的槍也拿走了,這個決定看似是一時沖動,其實是他深思熟慮之后的選擇。
因為他事先就預料到,如果兩個逃犯分開逃走,警察一定會集中力量,去追擊那個盜竊槍支的犯人。
所以,為了給徐文國爭取到足夠的逃跑時間,他在右手嚴重受傷,根本無法用槍的情況下,還是把槍拿走了。
目的就是為了讓警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哪怕他因此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姚斌彬這么做的真相,有兩個。
第一個,為了償還徐文國的“人情債”。
不管是劇集中自制槍支,還是原著中偷盜發動機,這些事情的主導都是姚斌彬,徐文國都是被牽扯進來的一方。
所以,姚斌彬對徐文國,其實是懷有歉意的。
第二個,姚斌彬想讓徐文國替他盡孝,給母親崔麗珍養老。
崔麗珍的身體一直不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照顧姚斌彬和徐文國累垮的。
原著中,兩人之所以越獄,很大程度也是因為放心不下崔麗珍。
他們覺得,哪怕出去就成了逃犯,也有機會給她寄錢,總比在牢里聽到她的死訊要強。
只可惜,姚斌彬在越獄之前,就知道自己右手“殘廢”的事實。
他覺得自己一個“廢人”,就算跑出去了也是累贅,還不如犧牲自己,來幫助徐文國逃跑。
這樣,母親至少還能有個依靠,不至于孤苦伶仃地熬過后半生。
所以,姚斌彬在受刑之前,臉上露出的并不是恐懼和痛苦。
而是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微笑。
很多年之后,杜湘東才終于明白,姚斌彬的笑容里,藏著對母親的深情,對兄弟的托付,還有一個人準備赴死時的決絕。
只不過,把什么都算透了的姚斌彬,卻沒有算到,他的離開給母親和徐文國帶來了多大的痛苦。
前者每天都活在喪子的悲痛當中,直到得了老年癡呆癥,才徹底忘了自己有過一個兒子。
至于徐文國,更是沒有把命當成自己的。
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的命是向姚斌彬借的,他一個人背著兩個人的命。
哪怕是撐不下去不想活的時候,他也在告誡自己,必須要替死去的姚斌彬活著,否則就是對不起兄弟。
如此沉重的壓力,幾乎讓他的每天都處于一種憋悶當中,活得痛不欲生。
寫在最后:命運的債,誰都賴不了賬
《借命而生》的“命”,不僅是性命,也是命運,更是一種因果循環下的人性債務。
如同所有東西一樣,有借就有還,命運的債同樣如此,誰都賴不了賬。
所以,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影片中的每個人,幾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清算著命運的賬單。
杜湘東借的是“理想之命”,卻敗給了現實的圍困,最終用一生的困頓,抵消了年輕時的熱血與沖動。
徐文國借的是“兄弟之命”,在命運的夾縫中鉆營出一條生路,卻從未真正活得輕松。
姚斌彬是那個最早認命的人,他以為自己能用生命換來兄弟和母親的安全,卻忘了命運的賬單,終究要每個人自己去償還。
在這個跟命運相關的故事里,沒有誰是贏家。
每個人都在“借命而生”,每個人也都無一例外地,承擔著不可避免的命運債務。(撰文:斯特不離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