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蘇州本土產生了很多土神,比如:蘇州鎮湖的李仙人,現在供奉在東和禪院里;再比如,龍娘信仰,在蘇州西部大陽山片區。
這些土神,很少能影響較大區域的,與媽祖信俗的確不可同日而語。蘇州地區的土神,劉猛將、金總管、周孝子算是影響范圍較大的土神。
但這些土神也就局限在江南地區。
與文友聊,金總管的神像有什么特征,文友說:感覺沒有明確標準,雖然紅臉的挺多,白臉的也不少。
我看文友放出的一些照片,比如,在相城區白祠大王廟,供奉隨糧王金元七。這尊金總管大概是從儲家浜總管廟遷來的
看金總管神像是紅臉的。
又比如,相城區東龍王廟供奉總管大神,也是紅臉的。
但在相城區圓通禪院供奉的總管神,面卻是白色。
在蘇州高新區云泉寺總管堂,供奉的金總管面部非紅色,也非白色,一幅宋代官員的樣子。
至于金總管的神像有什么標志?
我以為紅布抹額是典型的特征。為什么這么說?
且看明朝萬歷年間的記載,該記載可能來自常熟朱氏的族譜。
該書為《常熟私志》在卷十《敘族·晏林朱氏》中記載了金總管顯靈的傳說。
原文為:
朱驥,字漢房。……壬戌年(正統七年,1442)中進士,當時還剛滿二十歲
周文襄公忱一見奇之。正統戊午(1438)領鄉薦,垂髫耳。……壬戌年(正統七年,1442)中進士,尚弱冠也。...…行人.....廣西布政使參議...…島夷飄風觸廣,巡者指為盜,欲兵之。驥驗無一矢寸鐵,悉活之。嘗浮海,遇一艦,投刺者日:“金爺過訪。”及晤話,見其紅衣抹額,心異之。且囑日:“我船可行,先生之船須緩行。”遂別去。驥欲報訪,而艦已揚去,第見標識為金七總管。頃之,風怒浪號,他舟多敗,而驥獨全。……還朝聞于上,賜員帽紅抹。今繪像世奉云。
也就是說,朱驥在海上遇到一船,有人說:金爺過來拜訪。
朱驥見到金總管時,看到的形象是紅衣抹額,就是用紅布圍在額頭上。
后,朱驥將此事上報皇帝,皇帝賜圓帽、紅抹,世世代代供奉金總管畫像。
從這里可以得出,金總管紅布抹額的形象。
在宋朝人記載的海神形象,也是用紅布圍住額頭。
如宋代高承在《事物紀原》卷九《戎容兵械部·“抹額”項所引《二儀實錄》中也有記載:
禹娶涂山之日,大風雷電中,有甲卒千人。其不被甲者,以紅綃帛抹其額頭,云海神來朝。禹問之,對曰:“此武士之首服也。”秦始皇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額,緋衫、大口褲。侍衛自此抹額,遂為軍容之服。
據宋代高承的記載,海神用紅布圍住額頭。其實,在唐代,就已經產生了關于海神服裝的說法。
至于這一點,也深刻影響了唐朝人的習俗。
在唐代,民間男女在喜慶場合常用紅色布帛圍在額頭上,這種習俗被稱為抹額。
既然有這么多記載,金總管又是庇護漕運(海運)的神,其神像必然會借助于此(紅布抹額)。
《常熟私志》在卷十《敘族·晏林朱氏》給我們描述了金總管紅布抹額的形象,為什么到了現代金總管的形象多變呢?
我不得而知。
據文友提供信息,說劉猛將倒是紅布抹額。還有,在寶卷里,還有講述劉猛將造船磕破頭的故事。
是不是據此,我們可以說但凡庇護海運、漕運的神,都有紅布抹額的特征。
畢竟,海神紅布抹額的傳說,在唐代早已產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