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恐龍+文旅”融合發展學術交流會暨云陽恐龍化石發現十周年研討活動在云陽舉行
4月20日,重慶“恐龍+文旅”融合發展學術交流會暨云陽恐龍化石發現十周年研討活動在云陽舉行,院士、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緊扣國家政策導向和行業趨勢,立足云陽發展所需所能,為“恐龍+文旅”融合發展精準指導、把脈支招。
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市委會主委丁時勇出席并講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徐星,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理事長賈躍明、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葛磊等特邀專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二級巡視員熊儀俊,市林業局、黔江區、重慶古生物研究院、重慶自然博物館有關領導、專家出席。縣委書記陳道彬出席并致辭。
縣委副書記、縣長李茂濤主持開幕式。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志奇,縣政協主席曾郴,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全體在家領導參加。
丁時勇在講話中指出,云陽地質公園榮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實現了從深山璞玉到世界明珠的華彩蝶變,既是自然造化的慷慨饋贈,更是重慶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他說,“恐龍+文旅”,助推文旅之盛,正當其時;“恐龍+文旅”,破解發展瓶頸,勢在必行;“恐龍+文旅”,打造示范標桿,未來可期。
希望云陽錨定市委“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國旅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地、西部旅游融合發展引領地”建設目標,用好恐龍化石群這一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活教材”,深挖恐龍IP的文化價值,搶抓機遇,將恐龍化石資源轉化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以世界地質公園成功創建為起點,持續凝聚政產學研合力,深化恐龍化石科學保護與生態修復,推動云陽世界地質公園成為自然教育標桿;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探索融合多元活動,打造恐龍IP衍生鏈,優化旅游集散體系,推動基礎設施與景區無縫銜接。
陳道彬在致辭中表示,天生云陽盛景多,一園激起世界波。云陽世界地質公園獲批,是云陽的大事喜事,是重慶的大事喜事,是重慶市統籌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里程碑事件。他以敢問來時路、感恩之心不會變,敢比世間殊、榮耀之情不需變,敢扛千鈞擔、守護之責不敢變,敢借八方力、勃發之勢不能變,“四敢四不變”表達激動心情。他表示,云陽將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持續擦亮、管好、用好這塊世界級金字招牌,以此次交流會為原點,共同探索重慶“恐龍+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催生別樣新質生產力,共同譜寫文旅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交流研討環節,徐星院士以《尋找恐龍化石的故事——中國恐龍研究小史》為題,介紹了恐龍早期分化、主要特點、分類演化、絕滅等重要問題,展示了中國恐龍研究一路走來的艱辛與輝煌。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理事長賈躍明以《恐龍與文旅融合發展是極富前景的新質生產力》、重慶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代輝以《重慶云陽世界恐龍化石群保護研究與利用》為題作分享。
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原二級巡視員、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袁小虹,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葛磊,全國星評委星評員、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評審專家黃昌琪,圍繞世界地質公園建設助推中國旅游多樣化發展、新興旅游目的地的創新發展路徑、云陽“恐龍+文旅”融合發展的思考為題作交流。
開幕式上,陳道彬為云陽恐龍化石發現第一人周政頒發十周年紀念徽章及獎勵。
在云期間,院士、專家、學者還前往云陽恐龍化石遺址館、中國復眼(二期)項目,實地考察云陽恐龍遺址館、中國復眼(二期)項目建設情況。
縣有關部門(單位)、鄉鎮(街道)負責人參加。
來源:云陽微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